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蚀灵玄途 > 第108章 融雪开河,桥基初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8章 融雪开河,桥基初奠

立春的风带着暖意,吹化了共生学院屋顶的残雪,檐角的冰棱滴答作响,汇成细流顺着青瓦蜿蜒而下,在墙根处浸润出一小片深色的湿痕。林辰站在药圃边,看着冻土下冒出的第一缕草芽,嫩得像翡翠,沾着昨夜的露水,在晨光里闪着光。

“这是‘回春草’,”清月提着竹篮走过来,里面装着刚采的蒲公英,“比往年早冒头半个月,看来今年暖得快。”她蹲下身,指尖轻轻碰了碰草芽,“断云涧的雪应该也化得差不多了,该去看看桥基的事了。”

林辰点头:“阿砚昨天派人来报,说玄山的族人已经开始清理涧底的碎石,让我们带些‘固基灵土’过去——就是去年用星草灰和腐叶土拌的那种,能让桥桩扎得更稳。”

正说着,阿音从月亮门跑进来,身上还带着晨露的湿气,手里举着张图纸:“林先生!清月先生!你们看我画的桥!族长奶奶说,要雕上隐山的听声草和玄山的铁心木花纹!”

图纸上的石桥画得歪歪扭扭,桥栏上却认真地画着草叶和木纹,桥头还画了两个小人,手拉手站着,旁边写着“隐山”和“玄山”。林辰接过图纸,笑着说:“画得好,等桥修好了,就按你画的雕。”

阿音眼睛一亮:“真的?那我现在就去告诉老族长!”说着又一阵风似的跑了,发辫上的藤蔓铃铛叮当作响,像串会跑的春天。

清月望着她的背影笑:“这丫头,比回春草还急着冒头。”她把竹篮里的蒲公英倒在竹匾里,“固基灵土我装了两袋,还带了些药谷的‘活血草’,万一有人在涧底划伤,能派上用场。”

林辰扛着测量用的木尺,清月提着药篮,两人顺着融雪后的山路往断云涧走。路边的溪流已经解冻,哗啦啦地流着,水里的光鳞鱼比冬天活跃了许多,成群结队地逆流而上,鳞片反射着阳光,像撒了把碎金子。

“你看那片坡地,”清月指着右侧的山坡,“去年撒的紫穗草籽发芽了,绿油油的一片,等长起来,就能挡住流沙了。”

坡地上果然铺着层新绿,紫穗草的嫩芽虽矮,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像给黄土坡盖了层绿毯。林辰想起去年秋天,阿砚带着学子们在这里翻土、撒种,手上磨出了血泡也不吭声,如今总算见了成效。

快到断云涧时,远远就听见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夹杂着吆喝声、号子声,热闹得像在过节。走近了才看见,涧边已经搭起了临时的棚子,玄山的族人正用铁锤敲打铁心木,隐山的人则在涧底平整土地,阿砚带着几个学院的学子,正用木尺测量桥基的宽度,每个人脸上都沾着泥,却笑得比阳光还亮。

“林先生!清月先生!”阿砚放下木尺迎上来,手里的图纸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记号,“涧底的岩石层比预想的还结实,老族长说,今天就能下第一根桥桩!”

老族长拄着拐杖走过来,拐杖头在地上敲出笃笃的响:“你们可算来了!固基灵土呢?我这就让人拌进水泥里,保证桥桩栽下去,十年八年不动摇!”

林辰指着带来的布袋:“都在这儿了,按一比三的比例拌,记得先用水泡透。”他跟着老族长往涧底走,断云涧不宽,约莫三丈光景,两岸的岩石陡峭,却很平整,确实是建桥的好地方。

清月则和隐山的妇人一起,在棚子里支起了灶台,把带来的活血草捣成泥,和着蜂蜡做成药膏,又烧了锅姜汤,给干活的人驱寒。阿音在旁边帮忙烧火,时不时探头往涧底看,嘴里念叨着:“快点下桩呀,我还等着雕花纹呢。”

日头升到正中时,第一根铁心木桥桩终于准备好了。这根木头足有碗口粗,泡过防腐的药汁,底端削得尖尖的,几个壮汉抬着,喊着号子往打好的坑里放。老族长亲自掌锤,一锤下去,桥桩往下陷了寸许,震得涧底的碎石都跳了起来。

“好!”众人齐声叫好,连涧边的飞鸟都被惊起,绕着桥桩飞了三圈才散开。

林辰站在岸边,看着桥桩稳稳地立在坑里,固基灵土混着水泥在桩底泛着白沫,像给桥桩扎了个结实的根。他忽然想起很多年前,在青阳城第一次砌墙,也是这样一砖一瓦地垒,生怕哪里不结实,如今看着这桥桩,竟和当年一样,心里又踏实又热乎。

“该吃饭了!”清月在棚子边喊,灶台上摆着刚蒸好的馒头,还有一锅炖菜,里面有玄山的山笋、隐山的菌子,还有学院带来的灵麦粉做的丸子,香气飘了半条涧。

干活的人围过来,手也顾不上洗,拿起馒头就着炖菜吃,嘴里还聊着桥的事。“等桥通了,我家小子就能去隐山的学堂读书了!”“我要把玄山的草药运到隐山去,听说那边的价钱好!”“阿音丫头,你雕的花纹可得快点,别等桥修好了,花纹还没刻完!”

阿音红着脸捶了说话的汉子一下:“肯定能刻完!到时候第一个不让你过桥!”引得大家笑成一团。

林辰和清月坐在一块平整的岩石上,分着一个馒头,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阳光透过岩缝照下来,在桥桩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远处的紫穗草在风里摇晃,像在为这新生的桥桩唱赞歌。

“你看,”清月轻声道,“当年我们说要让各族像一家人一样,现在不就做到了吗?”

林辰咬了口馒头,麦香混着炖菜的鲜,在舌尖散开。他望着那根稳稳立着的桥桩,忽然觉得,这桥不仅仅是连接两岸的路,更是把人心连在一起的绳——玄山的木头,隐山的力气,学院的法子,还有孩子们盼着的花纹,凑在一起,就成了最结实的“同生桥”。

夕阳西下时,又立好了两根桥桩,像三个巨人站在涧底,守着渐渐暗下来的暮色。干活的人收拾工具准备回去,老族长却拉着林辰,非要再喝两盅:“这桥啊,是咱两族的福气,得好好庆祝!”

林辰拗不过他,只好坐下来,就着月光喝了杯米酒。酒液温热,像此刻的心情,不烈,却绵长。远处的棚子里,清月和阿音还在收拾,隐约传来她们的笑声,混着涧水的流淌声,像一首温柔的夜曲。

他知道,这桥还得修些日子,还会有更多的桥桩立起来,更多的石板铺上去,就像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还会有更多的人来续写。但只要这第一根桥桩立得稳,只要心里的那点热乎气不凉,总有一天,所有的路都会连通,所有的心都会靠近,像这桥桩一样,扎得深,站得稳,在岁月里,稳稳地托着往来的脚步,托着一代又一代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