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蚀灵玄途 > 第233章 落星湖畔见初心,旧识重逢话当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3章 落星湖畔见初心,旧识重逢话当年

离开守星台三日,林辰和云舒循着星图上的指引,终于在一片开阔的谷地尽头,看到了老者口中的落星湖。

湖水像一块被打磨得极致光滑的蓝宝石,镶嵌在群山之间。最奇的是,无论白天黑夜,湖面都倒映着漫天星辰,哪怕烈日当空,水中的星轨也清晰得仿佛伸手就能摸到。湖畔长满了半人高的“星草”,草叶上缀着细碎的光珠,风一吹就簌簌作响,像在重复着古老的星语。

“果然名不虚传。”云舒蹲在湖边,伸手触碰水面,涟漪荡开,水中的星辰像碎掉的钻石,瞬间又重新聚拢,恢复了完整的星轨。她的指尖沾了点湖水,竟泛着淡淡的银辉,“连湖水都带着星光的温度。”

林辰坐在湖畔的青石上,展开星图对照着湖面的星轨。图上标注的“初心”位置,就在湖心那座小小的石岛上。岛上有棵老槐树,树干粗壮得要两人合抱,枝叶舒展,遮天蔽日,树下隐约能看到一个石桌和几个石凳。

“得坐船过去。”林辰指着岸边停着的一艘小木船,船身刻着简单的星纹,显然是当地人特意留下的。

两人解开缆绳,荡起木桨。小船划过水面时,没有激起太大的波澜,水中的星辰随着船身缓缓移动,像在跟他们打招呼。云舒忍不住唱起了青云观的星谣,歌声清越,与草叶的轻响、桨声的咿呀融在一起,格外动听。

到了石岛,刚踏上岸,老槐树就轻轻晃动了下枝叶,落下几片带着光珠的叶子,像是在欢迎。林辰捡起一片,叶子上的光珠立刻化作一道微光,钻进他的掌心,暖意顺着手臂蔓延开来,竟让他想起了在静心禅院时,了尘和尚递给他的那杯热茶。

“这树好像有灵性。”云舒摸着粗糙的树干,眼里满是惊奇,“你看这纹路,像不像守星台的星轨图?”

林辰凑近一看,果然,树干的纹理蜿蜒曲折,竟与定星石上的星轨隐隐相合。树下的石桌上,还刻着几个模糊的字,仔细辨认,是“守心”二字,笔画苍劲,像是刻了很多年。

“老者说‘湖里的水映着初心’,”林辰坐在石凳上,望着湖面,“你说,初心是什么?”

云舒想了想,刚要开口,却听见岸边传来木桨划水的声音。两人回头,只见一艘稍大的画舫正往石岛驶来,船头站着个穿着月白长衫的青年,手摇折扇,气度翩翩,看到石岛上的两人,眼睛一亮,笑着挥手:“林兄!云师姐!果然是你们!”

林辰和云舒都有些惊讶,等画舫靠近,才认出那人是铸器谷的少谷主,沈知意。当年他们在铸器谷修复镇岳钟时,沈知意还只是个跟着父亲打下手的少年,如今已是能独当一面的铸器高手了。

“沈兄?你怎么会在这里?”云舒笑着打招呼。

沈知意跳上石岛,折扇一收,拱手道:“家父让我送一批新铸的星纹镜到北境观测站,路过这落星湖,想着上来看看,没想到这么巧遇到你们。”他看到石桌上的“守心”二字,愣了愣,“这字是……了尘大师刻的吧?”

“你认识?”林辰问道。

“何止认识。”沈知意叹了口气,坐在石凳上,“我小时候总偷跑到静心禅院,缠着了尘大师听故事。他常说,铸器如做人,最忌心浮气躁,得守住初心。这‘守心’二字,就是他教我刻的第一组字,当年刻在我初学铸器时用的第一把小锤上。”

他从行囊里拿出一把小巧的铜锤,锤柄上果然刻着“守心”二字,字迹稚嫩,显然是孩童手笔,但笔画间的认真却藏不住。“后来才知道,了尘大师年轻时是铸器奇才,因为一场误会放弃了铸器,躲在禅院当和尚。但他从没真正放下过,总在夜深人静时,用树枝在地上画铸器的图谱。”

云舒惊讶道:“难怪他对镇岳钟的构造那么熟悉,原来是铸器高手。”

“是啊。”沈知意摩挲着锤柄,“他总跟我说,初心不是死脑筋,是不管走了多远,都记得自己为什么出发。就像这落星湖,湖面的星辰再美,底下的湖水也得清澈,不然映不出真东西。”

林辰看着湖水中的星轨,突然想起了第一次练剑时,无锋上师说的话:“剑是用来护人,不是用来伤人的。”那时他总想着练最狠的招,赢最强的对手,直到后来在乱流带,看到被战火牵连的百姓,才明白“护人”才是学剑的初心。

云舒也想起了青云观的师父,当年让她学流风剑意,不是为了争强好胜,是为了在山火蔓延时,能用剑意引开火势,在洪水冲堤时,能用气流护住村庄。她以前总觉得这些“小事”配不上精妙的剑意,直到在冰裂谷,用剑意护住了一群被困的孩童,才懂了师父的用意。

“你们看。”沈知意突然指着湖面,“刚才船划过的涟漪已经散了,星轨又恢复了原样。”

可不是吗?无论水面被怎样扰动,只要湖水够深够清,星轨总能重新聚成完整的样子。就像人心,偶尔会被外界的喧嚣搅乱,但只要初心的“根”还在,总能慢慢沉淀回原本的模样。

“对了,”沈知意像是想起了什么,从行囊里拿出两个精致的铜盒,“家父让我给你们带样东西。”打开一看,里面是两柄短剑,剑身刻满了星纹,剑柄处镶嵌着透明的晶石,光照下能看到里面流动的光纹——正是用之前重铸镇岳钟时剩下的材料打造的。

“这叫‘星引剑’,”沈知意解释道,“剑身的星纹能感应星辰之力,危急时能引落星湖的水形成护盾。家父说,你们守护北境的事传到了铸器谷,这是谷里的一点心意。”

林辰接过短剑,入手温润,星纹与他剑鞘上的铃铛产生了共鸣,轻轻颤动起来。云舒的那柄则与她的剑穗玉牌相呼应,晶石里的光纹流转,像极了流风剑意的轨迹。

三人坐在老槐树下,聊着这些年的经历。沈知意说铸器谷新研发了能净化戾气的熔炉,以后处理噬星晶之类的邪物会更方便;云舒说起在望风驿遇到的趣事,有个小孩用泥巴捏了个歪歪扭扭的剑,说长大要像她一样护着大家;林辰则提到了静心禅院的孩子们,现在已经能自己组织巡逻,提醒村民避开险地。

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湖面,水中的星辰与地上的光斑重叠在一起,恍惚间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

“说起来,”沈知意突然笑道,“当年林兄总说‘铸器是笨功夫’,现在不也觉得挺有意思吗?”

林辰想起自己用金纹帮村民加固农具的场景,耳根微红:“实用就好。”

云舒笑着补充:“他上次还跟铁匠铺的师傅请教,怎么给锄头加个省力的纹路呢。”

三人都笑了起来,笑声惊起了树上的几只小鸟,带着星光般的羽毛,飞向湖面,搅碎了满湖的星辰,又在片刻后重新聚拢。

傍晚时,沈知意的画舫要启程了。临别前,他指着湖心的星轨:“看到那颗最亮的‘归星’了吗?无论走到哪里,顺着它的方向,总能找到回来的路。”

林辰和云舒站在岸边挥手,看着画舫渐渐远去,消失在湖光与星光交织的暮色里。

“他说得对。”云舒轻声道,“初心就像那颗归星,不管走了多远,只要抬头能看见,就不会迷路。”

林辰握紧了手中的星引剑,剑柄的晶石泛着暖光。他低头看了看湖面,水中的星轨清晰依旧,而他和云舒的倒影,就站在星轨的中央,仿佛与这片星辰融为了一体。

夜色渐深,星草的光珠越发明亮,老槐树的枝叶轻轻晃动,像是在低声哼唱着古老的歌谣。林辰生起篝火,火光照亮了石桌上的“守心”二字,也照亮了两人眼中的光。

“明天去看看北境的观测站吧,”云舒往火堆里添了根柴,“听说那里的星图能预测未来三个月的天气,正好告诉村民们提前准备。”

“好。”林辰点头,看向远处连绵的山脉,“还要去看看之前帮过的那些村庄,秋收快到了,看看他们的粮仓够不够。”

火焰噼啪作响,将两人的影子投在树干上,随着火光轻轻晃动,像两个并肩前行的剪影,被星辰和岁月悄悄刻进了落星湖的记忆里。

湖面的星轨缓缓流转,那颗最亮的归星始终悬在天际,像是在说:所谓初心,从不是某一刻的顿悟,而是在漫长的时光里,一次次回头看时,都能笑着说“我还在这条路上”;所谓同行,也不是形影不离,而是无论走到哪里,都知道有人与你守着同一个方向,像星轨绕着归星,自然而坚定。

夜风带着湖水的清润,吹过星草,吹过篝火,吹过两人手中的星引剑,剑身上的星纹闪烁,与天上的星辰、水中的倒影,共同织成了一张温柔的网,将这份守护的初心,轻轻裹住,送往更远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