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蚀灵玄途 > 第484章 小暑荷风至,药香伴莲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84章 小暑荷风至,药香伴莲香

百草谷的小暑总带着股清甜的风。谷外的玉泉河涨了水,荷叶挨挨挤挤铺满了河湾,粉白的荷花从绿伞里探出来,香得人心里发酥。林辰站在河岸边,看着雷大叔撑着竹筏采莲蓬,绿衣裳被水汽浸得发亮,木桨划过水面,搅碎了满河的莲影。

“林先生,快来尝尝鲜!”雷大叔扔过来个莲蓬,莲子饱满得快要撑破绿衣,“这藕塘是当年苏先生让人挖的,说‘荷花能观赏,莲子能入药,一举两得’,果然没说错。”

林辰剥开莲子,嫩白的果仁带着点微苦,咽下去却回甘。暖房方向传来孩子们的笑闹声,小石头正带着药童们给藕塘边的“水蜈蚣”浇水——这草贴着水面长,叶片像蜈蚣的脚,却是治湿热黄疸的良药,娘的医案里特意画了图谱,旁边注着“生于莲塘畔,性凉,可配莲子用”。

“周校长让您去暖房!”小石头举着朵荷花跑过来,花瓣上的水珠滴在衣襟上,洇出小小的湿痕,“江南的张老和太医院的李大夫还没走,说要跟您聊聊‘莲药同用’的方子。”

暖房里,张老正对着碗莲出神,花白的胡须上沾着点水汽。“苏婉当年在江南,就爱在药圃边种荷花,”老人指着案上的《百草续录》,“她说‘莲心苦,能清心火;荷叶青,能解暑气;莲子补,能安神,一株荷,浑身是药’,这话我记了半辈子。”

李大夫在旁记录,笔尖沾着墨,写下“荷叶配冬瓜皮,治暑湿水肿”,忽然抬头问:“林先生,您娘的医案里,有没有用荷花做药引的方子?太医院最近收治了位贵人,总说心烦失眠,用了不少安神药都不管用。”

林辰从药柜里取出个瓷罐,里面装着去年的干荷花,花瓣呈暗紫色,却仍带着淡淡的香。“这是娘当年做的‘荷花安神茶’,”他往壶里放了些荷花、莲子心和合欢皮,“取荷花的清,莲子心的苦,合欢皮的柔,专治夏日心浮气躁,比汤药温和,适合长期喝。”

孟书砚从西域带回的沙棘干放在案角,他抓了把放进壶里:“加点这个,沙棘的酸能中和苦味,西域的孩子睡不着,牧民们就这么配着喝。”

茶香很快漫了满室,清苦中带着微甜,像把荷塘的风都泡在了水里。张老喝了口,闭眼品了半晌,忽然道:“这茶里有苏婉的味道——她用药总这样,不猛,却像江南的雨,一点点渗进心里,把燥气都润没了。”

正说着,沈三从玉泉河分号回来,肩上扛着捆新采的芦苇,叶子翠绿得发亮。“张奶奶让我捎这个来,”他把芦苇放在地上,“说用芦苇叶包粽子,里面塞点紫苏叶,能防馊,还是苏先生当年教的法子。”

沈念立刻找来糯米,和着紫菀花蜜泡上:“今天就包‘药香粽’,给大伙尝尝!荷叶包的清口,芦苇叶包的带点涩,正好解腻。”

孩子们围在灶房门口,看着沈念包粽子,小石头最馋,趁人不注意,偷抓了把泡好的糯米塞进嘴里,被雷大叔敲了下脑袋:“等熟了再吃,急什么?苏先生说‘好东西得等,治病也一样,不能急’。”

暖房外的藕塘边,张老和周鹤叔坐在竹椅上,看着孩子们在水里摸田螺,李大夫举着画笔,把这一幕画进了《百草图谱》。“你看这谷里的日子,”张老望着满塘荷花,“药香混着莲香,比太医院的药库热闹多了,也暖心多了。”

周鹤叔笑着点头:“婉妹当年挖这藕塘,就是想让药圃里不只有苦药,还有些能让人笑的花花草草。她说‘医者眼里不能只有病,还得有荷花开,有孩子笑,不然心就硬了’。”

傍晚,夕阳把藕塘染成了金红色。林辰带着众人在塘边摆开长桌,沈念端来刚出锅的粽子,荷叶和芦苇叶的清香混着糯米的甜,馋得孩子们直咽口水。张老剥开个芦苇叶粽,里面的紫苏叶微微发绿,咬一口,香得眯起了眼:“比江南的粽子多了点药香,是百草谷独有的味。”

小石头举着粽子跑到藕塘边,对着荷花拜了拜:“谢谢荷花姐姐,你的叶子包的粽子真好吃。”逗得众人直笑,笑声惊飞了塘里的水鸟,扑棱棱掠过水面,搅碎了满塘的霞光。

“该给远方的人寄些粽子了,”林辰望着西边的山道,“阿古拉在西域怕是吃不上这个,春杏的苏婉堂也该添点端午的味。”

沈念立刻找来油纸,把粽子一个个包好,沈三往每个包里塞了包荷花安神茶:“让他们尝尝百草谷的夏天。”

入夜,荷塘的蛙鸣此起彼伏,像在唱一首永不结束的歌。林辰坐在暖房的案前,给《百草续录》添新页,写下“荷花安神茶:荷花三钱,莲子心一钱,合欢皮五钱,沙棘少许,水煎代茶,治夏日心烦”,旁边画了朵小小的荷花,花瓣上停着只蜻蜓,像从藕塘里飞进来的。

他忽然觉得,娘当年挖的不只是藕塘,是想在苦药里种点甜,在忙碌里留些闲,让每个走进百草谷的人,都能在药香之外,闻到些荷花的香,尝到些粽子的甜,明白医者的世界里,不只有病痛,还有寻常日子的暖。

窗外的月光洒在藕塘上,荷花在夜风中轻轻摇晃,像无数个白色的小灯笼,照着这满谷的药香,这满塘的莲香,这生生不息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