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蚀灵玄途 > 第584章 藤语传声越重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入夏的暴雨连下了三日,百草谷的藤架被冲刷得油亮。沈砚站在谷口的望台,望着雨幕里此起彼伏的藤浪——北坡的“铁甲藤”紧紧扒住岩石,紫褐色的藤蔓在风雨里绷得像弓弦;南溪的“水绫藤”顺着水流舒展,白色气根在浑浊的水里轻轻摆动,像无数只试探的手。

“沈先生!西崖的藤架松了!”阿木尔的吼声穿透雨帘,他披着蓑衣,手里攥着根被狂风扯断的藤条,泥水顺着斗笠边缘往下淌,“得赶紧加固,不然会砸到下面的药田!”

沈砚把手里的《藤谱》塞进怀里,抓起墙角的麻绳就往西崖跑。雨点击打在蓑衣上噼啪作响,脚下的石板路滑得像抹了油,他好几次差点摔倒,全靠抓住路边的藤条稳住身形。“让孩子们躲进传习处!”他对跟上来的小满喊,“把药圃的排水渠再通一遍,别让积水淹了新苗!”

西崖的藤架果然歪了大半,几株最粗壮的“承重藤”被狂风拧成了麻花,架下的白术苗已经泡在水里。阿木尔正指挥几个年轻后生用木杆撑起倾斜的架梁,雨水顺着他们的脸颊往下流,分不清是雨还是汗。“这雨邪门得很,”阿木尔抹了把脸,“往年这个时候哪有这么大的风?”

沈砚仰头看了眼天色,铅灰色的云层压得很低,仿佛抬手就能摸到。“是山里的气流乱了,”他扯过一根碗口粗的“铁线藤”,这藤的纤维比麻绳还结实,“把这藤在主架上绕三圈,打结时留半尺活扣,给风雨留点缓冲的余地。”

后生们七手八脚地忙活起来,藤条与木架摩擦发出咯吱声,混着风雨的呼啸,像首粗粝的歌谣。沈砚踩着湿滑的崖壁,检查每一处接口,忽然发现最顶端的“信号藤”断了——这藤是用七州不同品种的藤条编织而成,顶端系着铜铃,平时用来传递谷内外的消息,此刻断口处还挂着半只湿透的铜铃。

“坏了!”他心里一沉。信号藤断了,就没法知道山外七州的情况。去年北州军寨被山洪围困,就是靠信号藤传递消息,谷里才及时送去了藤编的救生筏。

“我去接!”一个清脆的声音从崖下传来,小满踩着水洼跑上来,手里举着卷晒干的“响铃藤”——这藤晒干后中空,风吹过会发出不同的声响,能传递简单的暗号。“我爹教过我接信号藤,让我来!”

沈砚犹豫了一下,看着小满被雨水打湿的辫梢,终究点了点头:“小心点,爬到第三根横木就够了,我在下面托着你。”

小满灵巧地爬上藤架,湿透的布裙紧紧贴在身上,她却毫不在意,手指飞快地将响铃藤与断藤接在一起。铜铃重新挂上时,被风一吹发出“叮铃”声,虽然微弱,却像一颗定心丸落进众人心里。“好了!”她朝下喊,脸上溅满泥水,笑起来露出两颗小虎牙。

就在这时,最西侧的架梁忽然发出一声脆响,整段藤架猛地往下倾斜。“快躲开!”沈砚大喊着扑过去,一把将离得最近的后生推开,自己却被坠落的藤条扫中后背,狠狠摔在泥地里。

“沈先生!”阿木尔惊呼着冲过来,扶起他时才发现,沈砚的后背被藤刺划开了道长口子,血混着泥水往外渗。“别管我,先把架梁顶住!”沈砚咬着牙推他,“这架梁塌了,西崖的雨水会直接灌进谷里!”

后生们红着眼眶扑上去,用肩膀顶住摇摇欲坠的架梁。阿木尔脱下蓑衣垫在沈砚后背,背起他就往传习处跑。雨幕里,沈砚回头望去,看见小满正站在摇晃的藤架顶端,拼命将响铃藤往更高处拉,铜铃声在风雨里忽远忽近,像在向山外发出求救的信号。

传习处的油灯下,林辰正用烈酒给沈砚清洗伤口。老人的手抖得厉害,沾了酒精的棉布碰到伤口时,沈砚疼得闷哼了一声,额头上滚下豆大的汗珠。“逞什么能,”林辰的声音带着怒意,更多的却是心疼,“你当自己还是二十岁的后生?”

“架梁保住了……”沈砚喘着气笑,“信号藤也接上了,小满这孩子……比我当年还机灵。”

“哼,比你强。”林辰往伤口上撒草药,“当年让你学接藤,你倒好,偷偷跑去抓鱼,结果摔进溪里差点淹死。”

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苏文抱着画筒冲进来,浑身湿透的纸上画着幅潦草的地图。“林爷爷,沈砚兄,”他指着地图上的红点,“信号藤有回应了!北州军寨说,他们那边也遭了暴雨,山洪冲毁了栈道,想借咱们的‘飞藤索道’转移百姓!”

飞藤索道是前年建的,用最坚韧的“铁线藤”和南州的竹篾编织而成,横跨两座山,平时用来运送药材,危急时刻能过人。沈砚挣扎着想坐起来:“我去检查索道……”

“躺着!”林辰按住他,对苏文说,“你带阿木尔去,重点看中间那几处接口,去年冬天就说要换藤,一直没来得及。”他想了想,又补充道,“让小满跟着,她耳朵灵,能听出藤条有没有松动的声响。”

苏文刚跑出去,传习处的门又被推开,几个孩子挤在门口,手里捧着各式各样的东西——有刚采的止血草,有烤热的红薯,还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只布缝制的藤叶玩偶,怯生生地说:“沈先生,这个给你,能止疼。”

沈砚接过玩偶,看着孩子们冻得发红的鼻尖,忽然觉得后背的伤口不那么疼了。林辰在一旁收拾草药,眼角的皱纹里藏着笑意:“你看,这就是藤的意思——缠在一起,就什么都不怕了。”

雨夜里,飞藤索道的铃铛声格外清晰。小满站在索道起点,闭着眼睛听风吹过藤条的声音,忽然对苏文说:“左边第三段藤有问题,声音发闷,像是内部朽了。”阿木尔爬上去检查,果然发现那里被虫蛀了个洞,赶紧用备用藤条补上。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雨幕时,北州的百姓终于顺着索道平安抵达百草谷。领头的军卒握着苏文的手,眼眶通红:“若不是你们的信号藤,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苏文往远处指了指,晨光里,沈砚正扶着林辰站在藤架下,看着孩子们给北州的孩童分发藤编的小玩意儿。小满坐在崖边,手里转着铜铃,响铃藤在风里轻轻摆动,像在哼一首跨越山海的歌。

“这藤啊,”林辰对沈砚说,“看着软,实则比钢绳还坚韧。因为它懂,一个人撑不住的时候,就得缠着别人一起长。”

沈砚望着七州的藤在阳光下舒展枝叶,忽然明白《七州藤谱》该怎么收尾了。他要写下暴雨夜里的铜铃,写下孩子们的玩偶,写下那些在风雨里紧紧缠在一起的藤条——它们不是冰冷的植物,是活着的信使,把七州的心串成了一串,无论山高水远,总能听见彼此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