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蚀灵玄途 > 第708章 冬御寒霜,仁心护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08章 冬御寒霜,仁心护岁

终南山的第一场冬雪落得悄无声息,清晨推开竹窗,药圃已覆上一层薄绒,寒玉石槽里的冰魄草顶着雪粒,蓝光透过冰晶,在雪地上映出细碎的星芒。李雪披上厚氅,踩着积雪走向温棚,沈砚正和巴特尔合力加固棚顶的毡布,哈出的白气与棚内透出的暖意交融,在冷空气中凝成淡淡的雾。

“先生,昨晚温棚的温度没降下来!”沈砚拍着手上的雪,声音里带着雀跃,“青禾师兄改良的炭炉真管用,烧半炉炭就能暖一夜,比去年省了三成炭火!”

温棚内,新培育的“抗瘴冰魄”幼苗已长到半尺高,叶片上的水纹与雪痕交织,在暖光下泛着莹润的光泽。巴特尔正用小铲给幼苗松土,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什么:“按漠北的法子,在根边埋了些羊粪块,开春就能化作养料,比追肥管用。”

李雪凑近细看,幼苗的根系在腐叶土里舒展,带着一股倔强的生机。“等过了腊八,就把这些苗分到各药圃去。”她指着幼苗,“江南的药道馆要十株,漠北的牧民点留八株,西域和雪域各五株,剩下的留在终南,咱们自己试种。”

学舍的案几上,摊着各地送来的越冬清单。文渊在江南备了足够的冰魄草花蜜,说要给贫家孩子做润肺膏;阿蛮从苏州寄来新制的“冻疮膏”,用终南的艾草混着江南的山茶油,特意标注“对裂手最有效”;青禾则在京城的“天下药库”储备了大量抗寒药材,说要确保边关将士过冬无忧。

“青禾师兄还说,皇上的仪仗下个月就到终南。”墨砚的徒弟捧着信,眼里满是期待,“他特意让人送了批西洋的玻璃镜,说能让温棚采光更好,还能当窗纸用,比棉纸透亮十倍。”

林辰坐在竹炉旁,看着举子们传阅信件,竹杖在炭灰里轻轻画着:“冬日最是考验人心。草木要藏,人却要动——藏的是生机,动的是护佑。你们看这温棚,挡住的是风雪,护住的是来年的希望,医者的本分,不就是这样吗?”

话音刚落,门外传来车马声,王掌柜裹着厚棉袍,带着个冻得瑟瑟发抖的少年进来。“李先生,这孩子是山下张猎户的儿子,进山追野兔迷了路,在雪地里冻了一夜,回来就发了高热,直说胡话。”

少年躺在临时搭起的竹榻上,面色潮红,呼吸急促,手脚却冰得像块铁。李雪伸手探他额头,滚烫的温度灼得人惊心。“是风寒入体引发的高热惊厥。”她转身从药柜取药,“沈砚,取三克冰魄草干粉,用温酒调开;巴特尔,去烧盆热水,拿块布来。”

沈砚调药时,李雪已用银针刺了少年的人中、曲池两穴,针尖刺破皮肤的瞬间,少年哼唧了一声,抽搐的手脚稍稍缓和。她接过药碗,撬开少年的嘴,一点点将药汁喂进去,又用温热的布巾擦拭他的手心脚心,促进气血流通。

半个时辰后,少年的体温渐渐降了些,呼吸也平稳了。张猎户闻讯赶来,看到儿子安稳睡着,对着李雪连连作揖,粗糙的手掌在棉袄上擦了又擦:“李先生,您真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家里没什么好谢的,这是今年新打的狍子肉,您收下!”

李雪推辞不过,让举子收下狍子肉,却回赠了一包驱寒的草药:“回去后用这药煮水给孩子泡脚,连泡三天,别留下病根。另外,让他多喝些姜汤,发发汗。”

张猎户千恩万谢地走了,王掌柜在一旁叹道:“这冬日里,像这样冻病的不在少数。前几日邻村的李婶,就是给孙子洗尿布冻着了,咳得直不起腰,家里穷,舍不得抓药……”

李雪闻言,让举子们把今年新制的“散寒汤”装了二十包,让王掌柜带去分发给穷苦人家。“汤里有终南的生姜、漠北的花椒、江南的陈皮,都是驱寒的,让她们煮水喝,能顶用。”

王掌柜刚走,乌兰就从外面进来,捧着个雪团似的东西:“先生,白狐在兰草圃旁刨出来的,不知道是什么。”

李雪接过一看,是块冻得硬邦邦的根茎,外皮呈深褐色,敲开一角,里面却泛着浅黄。“这是‘雪底下’!”她眼睛一亮,“秦老提过的东海草药,说是埋在雪下过冬,能治风寒入骨的顽疾,没想到终南也有!”

举子们立刻跟着白狐去兰草圃旁挖掘,果然又挖出十几块“雪底下”。李雪让沈砚把根茎洗净切片,和冰魄草一起泡进酒里:“这‘雪底酒’能驱寒通络,给边关的将士送去正好,他们守在寒风里,最需要这个。”

腊八这天,药圃熬了满满一锅腊八粥,里面放了江南的糯米、漠北的红豆、西域的葡萄干、终南的栗子,香甜的气息在雪地里弥漫,引得白狐和小鹿青芽都凑到灶房门口,眼巴巴地望着。

“先生,京城的玻璃镜到了!”小石头举着个木箱跑进来,里面装着十几块透亮的玻璃,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在雪地上投下暖融融的光斑,“青禾师兄还附了信,说皇上特意让太医院的医官跟着来,想学习咱们的‘五域共生法’。”

李雪拿起一块玻璃,对着温棚的方向比划:“把这些玻璃镶在温棚顶上,既能挡风雪,又能让阳光透进来,幼苗长得更快。”她忽然想起什么,让阿禾取来纸笔,“把‘雪底下’的挖掘和炮制法子记下来,寄给秦老,告诉他终南也发现了这草药,让他放心。”

午后,雪又下了起来,举子们在学舍里围坐读书,沈砚和巴特尔在给玻璃镜镶木框,乌兰则教小石头辨认西域的抗寒草药,白狐蜷在炉边打盹,青芽趴在它脚边,偶尔甩甩尾巴,整个药圃都浸在一种安宁的暖意里。

李雪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雪景,腕间的灵纹与冰魄草的蓝光在玻璃镜的反射下交相辉映。她知道,这个冬天,终南的药圃不仅在孕育新的生机,更在编织一张温暖的网——江南的膏、漠北的酒、西域的药、雪域的方,都在这张网里,流向需要的地方,护佑着每个寒冬里的生命。

夜幕降临时,举子们在温棚外挂起了红灯笼,雪光映着灯光,像撒了一地的星辰。李雪望着温棚里安然生长的幼苗,忽然觉得,所谓“仁心”,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在每个寒冬里,为需要的人添一捧炭火,递一碗热汤,种一株能熬过风雪的苗。

而终南山的药圃,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藏在终南的深处,却把暖意送向了五湖四海,用草木的生机,人的仁心,抵御着世间的寒霜,守护着岁岁平安。

雪还在下,药圃的灯却亮了一夜,像茫茫雪夜里的一座灯塔,亮得温暖,也亮得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