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蚀灵玄途 > 第721章 冬凝瑞气,传承不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21章 冬凝瑞气,传承不息

终南山的冬雪带着祥瑞的气息,将药圃裹进一片素白之中。传习堂的琉璃窗上结满冰花,像无数细碎的水晶,折射着暖炉里透出的火光,在《分圃越冬策》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雪坐在案前,指尖划过青禾送来的“京城暖棚温控详录”,上面用红笔标注着不同时段的炭量、温度与冰魄草生长的对应关系,字里行间透着严谨与用心。

“先生,雪域分圃的冰蚕茧到了!”小豆子捧着个银盒跑进来,棉鞋上沾着雪粒,在地板上踩出一串小小的脚印,“赞普大师说,今年的冰蚕在抗瘴冰魄叶上结茧,蚕丝里带着草香,治冻伤比往年更灵验!他还附了张画,画里的冰蚕正趴在蓝盈盈的草叶上,可好看了!”

李雪打开银盒,蚕丝泛着淡淡的蓝光,凑近闻,果然有冰魄草的清冽香气。“让乌兰挑出最细的丝,织成药布。”她笑着说,“给山下的张猎户送去些,他常年在山里打猎,膝盖总受冻。”

小豆子用力点头,抱着银盒转身跑向染坊,棉袍的衣角在风中扬起,像只展翅的小雀。阿芷正站在暖房门口,指挥学徒们给抗瘴冰魄幼苗加盖毡布,见小豆子跑过,笑着喊道:“慢点跑,别摔着!刚晒好的冰魄草花蜜在案上,记得吃两块暖暖身子!”

暖房里暖意融融,新培育的“耐寒冰魄”幼苗已长到半尺高,叶片边缘带着细密的锯齿,是用漠北的苁蓉根须与终南冰魄草嫁接而成,经得住零下十度的严寒。沈砚正用尺子测量幼苗高度,嘴里念念有词:“比上月长了三寸,看来巴特尔的‘羊粪保暖法’真管用……”

李雪走进暖房,看着幼苗叶片上凝结的细小露珠,在灯光下像撒了层碎钻。“明年把这品种分到漠北和雪域分圃。”她轻声道,“让那里的牧民在帐外就能种,不用再担心冻坏。”

沈砚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师姐说得是。我已经让漠北分圃的人准备羊粪了,开春就能移栽。对了,江南分圃寄来新制的‘水莲防冻剂’,说是涂在幼苗上能抗霜,我让人试了试,效果真不错。”

冬日的传习堂总有学不完的新东西。上午,吴医的儿子教大家用改良的海螺诊病仪听肺部杂音,铜制的扩音筒里传来清晰的气流声,连最细微的阻塞都能分辨;午后,阿芷带着女学徒们用雪域冰蚕丝绣药囊,针脚细密,囊里装着终南的艾叶、西域的薰衣草,说是“能安神助眠,比熏香更温和”。

小豆子最感兴趣的是“种子保存术”。他蹲在储藏室里,看着沈砚将不同地域的种子分类:江南的水莲籽用沙土埋着,漠北的苁蓉籽浸在雪水里,西域的暖玉籽裹着油纸,每样都贴着标签,写着采收时间、保存方法与预计发芽率。

“沈师兄,为什么冰魄草籽要混着五域的土保存?”小豆子指着一个陶罐,里面的籽实埋在五颜六色的泥土里,有红有黄,有黑有白。

沈砚拿起一粒籽实,放在他手心:“这叫‘认土’。让籽实提前熟悉各地的土壤气息,来年种下去,就能更快扎根。就像你去岭南前,先吃些当地的草药,身子就不会不服水土。”

小豆子似懂非懂地点头,小心翼翼地将籽实放回罐里,仿佛在安放一个易碎的梦。

腊月二十三这天,药圃开始扫尘备年。学徒们有的擦琉璃窗,有的贴春联,有的给同心树系红绸。小豆子踩着板凳,把自己写的“药香飘九州”贴在百草堂的门楣上,字虽稚嫩,却透着一股昂扬的劲儿。阿芷则带着人蒸年糕,在米粉里掺了冰魄草花蜜,蒸出来的年糕甜糯中带着清香,连白狐都蹲在灶房门口,眼巴巴地望着。

各地分圃的年礼像雪片般飞来。京城分圃送来了御赐的“百草糕”,用二十种草药磨粉制成,据说能延年益寿;江南分圃寄来一船水莲冻,晶莹剔透,像冻住的月光;漠北分圃的牧民则赶着马车,送来整车的风干肉和苁蓉酒,车辕上挂着块木牌,写着“终南药香,漠北暖阳”。

“先生,这是岭南分圃的乡亲们织的‘药香毯’。”阿芷展开一条厚厚的毯子,上面用黄藤线绣着冰魄草图案,凑近闻,能闻到淡淡的药香,“他们说用抗瘴冰魄的秆子做填充,冬天盖着不闷汗,还能防风湿。”

李雪抚摸着毯子,黄藤线的触感粗糙却温暖,像岭南乡亲们的手掌。她让学徒把毯子分给药圃的老人和孩子,尤其是小豆子,这孩子总说冬天手脚凉,盖着这毯子,想必能暖和些。

除夕夜,药圃的篝火燃得格外旺。赞普的徒弟弹着扎念琴,吴医的儿子吹着海螺,小豆子和孩子们围着篝火跳圈,嘴里唱着阿芷教的药圃歌谣:“冰魄草,蓝莹莹,长在终南护生灵;五域土,融一起,长出希望满九州……”

李雪坐在篝火旁,看着沈砚给大家分年糕,阿芷给孩子们系围巾,小豆子举着年糕喂白狐,忽然觉得,这药圃早已不是单纯的医道传承地,更像一个温暖的家,五湖四海的人因药结缘,在这里成了亲人。

守岁时,李雪给每个人发了块“同心饼”,饼里裹着五域的果仁:江南的莲子、漠北的杏仁、西域的巴旦木、雪域的桃仁、东海的椰仁,外面用冰魄草花蜜封口,甜香四溢。“吃了这饼,愿咱们的心永远像五域果仁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小豆子咬了一大口饼,嘴角沾着花蜜,含糊不清地说:“先生,明年我想去岭南分圃!带着新培育的耐寒冰魄,让那里的冬天也能长出蓝盈盈的草!”

李雪笑着点头,火光映在她眼底,漾起温柔的涟漪。她知道,这个冬天凝结的不仅是冰雪,更是无数份沉甸甸的期待与传承。等到春风再次拂过终南,这些期待会化作破土的新芽,这些传承会变成延伸的根脉,让终南的药香继续飘向远方,让九州的医道永远生生不息。

大年初一的清晨,雪霁天晴,阳光洒在药圃上,反射出万道金光。李雪推开窗,暖房里的耐寒冰魄幼苗顶着一点残雪,精神抖擞;储藏室的种子在五域土里静静沉眠,积蓄着力量;百草堂的门楣上,“药香飘九州”的红纸上落了层薄雪,像给这七个字镶了道银边。

她望着远处连绵的终南山峦,忽然明白,所谓“天下药宗”,从来不是一座静止的丰碑,而是一条流动的河,从外婆的灵墟山流到她的终南,从她的终南流向九州的分圃,从今日的雪水流向明日的春潮,永远奔涌,永远向前,带着药香,带着温暖,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护与传承,直到岁月尽头,直至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