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四九城,呵气成冰。
年关将近,家家户户开始张罗年货,空气中弥漫着节前的忙碌与期盼。
然而,一封盖着Jw大红印章的急件,打破了何雨柱难得的平静。
他被紧急召见,任务来得突然且绝密——即刻随一位功勋卓着的将军,以他为首的军事代表团,前往莫斯科,进行一项至关重要的军事技术合作谈判。
代表团乘坐的专列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原野上疾驰,窗外是望不到边的冰雪世界。
车厢会议室里,气氛却比窗外的严寒更加凝重。
将军面容严肃地向代表团核心成员通报了情况:“同志们,这次谈判的核心,是争取苏方提供新型地空导弹的全套技术资料和部分样弹。
这是拱卫京畿、应对高空威胁的急所!但是,”他话锋一转,眉头紧锁,“苏方态度有所保留,
他们认为我们基础薄弱,即便拿到技术,也无力消化,更别说后续的维护和改进。
明天的技术答辩,是关键一战。他们肯定会提出极其刁钻的技术问题,意图让我们知难而退。”
代表团中的几位资深技术专家面露难色。
他们对这款导弹有所了解,但其涉及的气动力学、自动控制、火箭发动机等多个领域都极其前沿,苏方若在细节上刻意刁难,确实难以招架。
“尤其是制导系统的核心算法和抗干扰措施,”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补充道,“这是他们的看家本领,肯定会拿来考校我们。我们准备的通用性回答,恐怕难以让他们信服。”
车厢内一时沉寂,只有车轮碾压铁轨的轰鸣声。
所有人都感受到沉甸甸的压力,若不能在技术上让对方信服,所有的谈判策略都将失去根基。
何雨柱一直安静地听着,此刻,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向将军:“首长,各位老师,苏方既然担心我们无法消化技术,那我们就不能只做被动的应答者。
我们可以主动选择一个他们意料之外、但又最能体现我们工程思维深度和计算能力的切入点,反将他们一军。”
“哦?”将军饶有兴趣地看向这个年轻的过分、却已被多次证明其惊人的年轻人,“小何,你有什么想法?说说看!”
“导弹不是孤立的,”何雨柱拿起铅笔,在稿纸上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我们可以从‘体系对抗’的角度切入。
不谈单个导弹的性能参数,而是谈这款导弹如何融入我们预设的国土防空体系,如何与雷达、指挥所、高炮群协同,特别是——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如何通过弹道与制导律的快速优化,实现最优拦截和抗干扰。”
他快速列出几个关键公式:“比如,针对特定突防模式,我们可以现场推导最优拦截轨迹的微分方程。
或者,针对某种典型干扰,提出基于参数实时辨识的制导律调整模型。
这需要极强的现场计算能力和对系统工程的理解,恰恰能展示我们并非从零开始,而是有深入思考和独立分析能力的。”
“现场推导?这……太冒险了吧!”一位专家立刻反对,“那些方程极其复杂,万一卡壳,反而弄巧成拙!”
“是啊,小何主任,”另一位老成持重的同志也表示担忧,“我们毕竟没有实物,很多参数是估计的,推导结果若有偏差,岂不更被对方耻笑?”
“苏方专家不是吃素的,我们这是班门弄斧啊!”
将军也沉吟道:“雨柱,思路很巧妙,出其不意。但你有把握吗?这需要临场极强的应变和扎实到极致的功底。”
何雨柱面对质疑,眼神依旧沉稳:“陈校长,各位老师,我相信科学与计算的力量。
只要理论基础牢固,计算精准,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请给我一个机会,我需要苏方这款导弹已知的基本气动参数和发动机数据,以及我们预设的几种典型目标特性与干扰模式。”
这一日,莫斯科某军事机关会议室。谈判桌前,气氛微妙。
苏方首席代表,一位挂着与将军军衔、神色严肃的将军,果然在寒暄后,直接将问题引向了技术核心!
然后,由几位戴着厚厚眼镜的苏方专家发问,问题尖锐而深入。
就在中方专家按照预定方案谨慎应答,场面一度有些被动时,将军向何雨柱使了个眼色。
何雨柱从容不迫地站起身,用流利的俄语说道:“尊敬的将军阁下,各位专家同志。感谢贵方的技术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
为了更深入地探讨这款优秀导弹的潜力,我们想从体系应用的层面,提出一个具体的协同防空想定,并进行初步的量化分析。”
此言一出,苏方专家们明显愣了一下。这完全偏离了他们预设的“考核”剧本。
何雨柱不等他们反应,径直走到会议室旁的黑板前,拿起粉笔。
“假设在如下电磁干扰环境下,目标以典型高速俯冲-拉起机动突防……”
他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快速勾勒出战场态势图,并写下一组描述目标运动、干扰特性和导弹动力学的基础方程。
苏方专家们起初带着审视和些许轻蔑,但随着何雨柱笔下的公式越来越复杂,推导越来越深入,他们的表情逐渐变了。
何雨柱的双手仿佛被赋予了魔力。
右手执粉笔,行云流水般地推导演算,从动力学方程到最优控制中的变分法应用,再到抗干扰滤波算法的核心,逻辑严密,步骤清晰。
他的左手甚至下意识地在空中比划,辅助进行着复杂的空间构想和心算。
最关键的一幕出现在求解一个非线性微分方程组时,苏方专家们都在等待他使用繁琐的迭代法,这势必耗费大量时间。
然而,何雨柱只是凝视了方程片刻,笔尖微动,运用了一个极其巧妙的变量替换和线性化技巧,硬生生将求解过程简化了数倍,得出了清晰的结果!
整个推导过程,他几乎没有停顿,没有回头修改,仿佛所有的公式和步骤都早已在他脑海中预演了无数遍。
最终,他得出了在特定想定下,通过优化弹道和调整制导参数,可以提升拦截概率和抗干扰能力的明确结论。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苏方专家们看着黑板上那堪称艺术品的推导过程和最终结果,脸上写满了震惊与难以置信!
这需要何等深厚的数学功底、对导弹技术的透彻理解,以及恐怖的计算能力!这绝不是一个“技术薄弱”国家的工程师能表现出来的水平!
沉默良久,苏方首席专家,一位白发苍苍的科学院院士,率先鼓起掌来。紧接着,整个苏方代表团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пpeвocxoдho! oтлnчho!(精彩!太出色了!)”老院士走上前,激动地握住何雨柱的手,
“年轻人,你的推导无懈可击!你的思路给我们也带来了启发!陈将军,贵国拥有这样的人才,让我们对这次合作充满了信心!”
坚冰就此打破。接下来的谈判变得异常顺利,苏方态度发生显着转变,从之前的有所保留变为积极探讨具体的技术转移细节和合作模式。
他们真正意识到,中方并非简单的技术索取者,而是具备强大吸收、消化乃至创新潜力的合作伙伴。
协议框架在春节前夕基本达成。代表团凯旋而归。
在回国的专列上,将军难得地开怀大笑,用力拍着何雨柱的肩膀:
“好你个何雨柱!这次可是立了头功!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被你用几支粉笔就敲开了!我看你小子,比一个装甲师还管用!”
何雨柱谦逊地笑了笑。窗外,是异国他乡的冰雪,但他的心早已飞回祖国。
这一次,他不仅用智慧为国家争取到了至关重要的军事技术,更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展现了新中国科技人员的风采与力量。
收获的,是强军路上的又一块坚实基石,是谈判桌上用实力赢来的尊严,还有那份跨越国界、对纯粹知识与智慧的敬意。
列车向着东方,向着家的方向,疾驰在茫茫雪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