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境内的治河衙署有三个治河监丞,分别对应着泗州境内运河的东段、中段和西段。
齐先竹负责的是中段,也就是从运河往徐城方向转弯处到虹县县城的这一段,大概九十里长的区域。
他手下在册役夫有三万人,但实际上足足有超过五万,多出来的那些就是被强抓过来的。
这么多人混杂在一起,管理上十分混乱,除了治河衙门提拔出来的管事外还有大量的同乡、会社等小团体,相互之间斗殴、倾轧。
齐先竹能够镇压住他们不暴乱,全凭借着手上五百多名治河兵丁,这些人算不上是县兵,连皮甲都没有,只有一口腰刀做武器,和普通的打手没什么区别。
也多亏了这些役夫们不够团结,在拉拢、分化之下始终不能拧成一根绳,不然单靠这么点人是镇不住的。
慕容天辰找人的方法也很简单,先找到那些被强抓来的壮丁,然后找到按户籍地分出来的同乡会,再找到百里冰。
幸运的是百里冰虽然奄奄一息但还是活着的,只是过于饥饿,身体虚弱不堪。
他孤身一人被抓到运河上,即使是同乡也未曾来往过,被欺压是在所难免的。
慕容天辰又让人给他喂了些汤药,在吃了点东西之后百里冰总算是回过魂来了。
休养了两天之后,齐先竹就将百里冰和一封密信交给眼线,让他返回下邳交给李不争。
回到下邳,李不争没有去理会百里兄弟二人如何地亲情流露,而是拿着齐先竹的密信陷入了思考。
齐先竹在密信里面先是询问李不争什么时候起事,又问该如何起事,那语气仍然把他当做军师,丝毫没有之前分裂的感觉。
按照李不争的想法是起事越晚越好,最好是能拖上一年半载,等到他训练出三千战兵,到时候裹挟饥民趁着夏收时分起事,也不必担心军粮问题。
但是齐先竹在信里坦言,运河上已经混乱无比,就怕哪一天突然爆开,到时候被别人抢了先机不说,提前引来平叛大军就不好了。
李不争放下密信手指轻叩着桌面,仔细思考着,下邳这边两处兵营中的数量已经过千,还有大把饥民可以裹挟,只要提供足够的粮食,这些饥民还是很乐意献出自己的力量的。
困难的就是齐先竹那边,运河上形势复杂,他们又不能把控全局,力量壮大的有限,贸然起事很容易引发不可控制的事态,甚至导致话语权被稀释。
在他思考的时候百里瞒跟着杨宸走了进来,他已经安置好自己的兄长,一进门就噗通一声拜倒在地,举着一张卖身契说道:“大人,救命之恩没齿难忘,小的特来履行承诺,给大人当牛做马以报大恩。”
李不争笑吟吟地取过卖身契,看着上面歪歪扭扭的字迹说道:“也不用你卖身为奴,只要愿意跟着我,那就是兄弟。”
百里瞒有些诧异地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在惊讶这位浑身满是贵公子风度的大人为何会说出这么江湖气息的话。
杨宸却没有感到奇怪,自从那晚他和杨婉被李不争干净利索地擒下,私下里兄妹二人对他的身份多加猜测,已经怀疑的七七八八了。
李不争也没有多说话,而是取出一张人物卡放在百里瞒身上,看到忠诚度有92,他满意的点了点头,随手又把人物卡放在杨宸身上,发现也有86,只能遗憾地摇了摇头。
你认识我比他久,但没想到他会比你先忠诚达标。
顺理成章地将张松溪的人物卡给了百里瞒,将他收入到自己的麾下。
百里瞒感受到自己体内的变化,兴奋地大笑起来,反倒是杨宸看得莫名其妙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李不争抬手制止了百里瞒的大笑,他沉吟了一下说道:“百里瞒,以后你就在我麾下做事,负责结识各地游侠,同时收拢江湖上的消息。”
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话中的意思却展露了出来,杨宸好像是想到了什么,脸色顿时一变。
李不争暗地里叹了一口气,这家伙还是有点聪明的,他说道:“杨宸,只要你们兄妹二人好好听话做事,后面我会有大用。”
杨宸面色纠结,表情不断变幻,最后咬了咬牙说道:“好,我兄妹二人以后就唯命是从了。”
“不用跟你妹妹商量一下了?”李不争调笑道。
“不用!”杨宸又咬了咬牙说道。
看着杨宸的忠诚度又上升了一点,李不争没再说什么,而是告诫道:“你兄妹二人继续赈济饥民,替我收拢人心。”
打发走二人之后,李不争又来到了峰阳山,他先是视察了一下军营,新兵在充足的食物的滋养下气色已经恢复,而早入营的人也肉眼可见的强壮了起来。
李不争喊来邓大眼,吩咐道:“从今天起,开始大量招收新兵,你这里先扩编到两千人,要控制住各级军官,千万别出了纰漏。”
邓大眼兴奋地问道:“李大哥,这是要准备起事了吗?”
李不争肯定地点头道:“应该就是这一两个月,所以你对这山中的人要严加管控,莫要走漏了风声。”
其实他在峰阳山屯兵一事还真的不容易走漏风声,首先这饥民基本上都是逃难过来的,很少有在本地沾亲带故的——毕竟本地有亲戚的话早就去投靠了。
这些人即使进了山里和外界没了联系,也没有人会寻找。
其次正常人造反招兵买马需要大量的粮食、兵甲,有的是买卖,有的是自己打造,但不管哪种方式,从货源和原料运输上都容易被人顺藤摸瓜。
但李不争不一样,这些东西都在物品栏囤积着,无非是需要他为其突然出现寻找一个借口罢了。
如今峰阳山的军营里面还有大量的兵甲,只要有新兵入伍,就能根据兵种领上一套装备。
在军营又坐了一会,李不争又往西峰上走去,葛川正在山顶地洞中炼丹,两耳不闻天下事。
之前他委托葛川研究的火药也出现了问题,这些火药点上去只是发生剧烈的燃烧,放出热量和亮光,并未出现爆炸。
刚开始李不争以为是包裹不够严实,但不管怎么包裹,点燃之后都只是发出闷响。
后来他又以为是纯度问题,在葛川改进之后发现还是这种情况,似乎是这个世界的物理规则限定,只能做到这个程度。
想了想那神奇的气血,看来这个世界多少是有些说法地,于是他就没有把重心放在这个上面,只是给出思路让葛川多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