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九两金 > 第13章 南洋变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荷属东印度,巴达维亚。

总督府,光绪七年(1881年)7月

季风带来的暴雨已经肆虐了三天。

“总督阁下,马辰港……陷落。军火库殉爆。叛军占领了奥兰治-拿骚煤矿……驻军司令官……阵亡。”

电报纸从斯雅各布总督颤抖的手中滑落。

“兰芳?马辰陷落?!”

“兰芳那群苟延残喘的矿工,连土枪都凑不齐!他们拿什么占领马辰?!港口的几百守军呢?”

一名副官递上另两份报告:“总督阁下……是马六甲海峡的英国巡逻舰发来的……马辰港……火光据说在海上都能看到。

这一份是马辰的海军官员发出,我们的两艘炮艇’威廉’号和’索菲亚’号进入河道后……兰芳的叛军在下游一处U型河道,运用了大量炸药导致了山体塌方,并且砍伐巨木堵塞河道,目前已经返航。奥兰治-拿骚煤矿……也失联了。”

“塌方……”他喃喃自语,“殉爆……”

马辰,这座建立在巴里托河三角洲沼泽之上的城市,婆罗洲的军事核心。

荷兰殖民地的“和平”已经维持了近二十年。

他不是在可惜那个煤矿,他是在哀悼停泊在爪哇海和苏门答腊海岸的、他赖以统治这片群岛的——荷兰皇家东印度舰队。

奥兰治-拿骚是荷属东印度舰队在南洋最重要的本土燃料来源。失去了它,荷兰的蒸汽战舰在南洋就会变成一堆废铁,除非他们愿意花十倍的价格从新加坡或澳大利亚那里购买。

这是直接动摇荷兰在亚洲殖民统治的危机

“阁下!”副官嘶吼:“这不是叛乱!这不是土着人的骚乱!这是战争!”

正从亚齐前线下来的范德海金将军的脸色比总督更难看。他手下的队伍在苏门答腊被那些华人和亚齐人游击队搞得焦头烂额。

”将军的声音很是疲惫,“总督阁下,您还记得我们在德利缴获的那些枪吗?”

“什么枪?”斯雅各布心烦意乱。

“美式杠杆连珠枪。”范德海金一字一顿,“我们派人去了美国,温彻斯特公司说那不是他们的货。我们照会英国人,他们说查无实据。现在,马辰又出事了。”

将军走到巨大的东印度群岛地图前,用一根木杆,重重地敲在了两个地方。

“苏门答腊,”他敲了敲德利,“一支装备精良、战术狠辣的华人游击队,联合死灰复燃的亚齐人,成功拖住了我军的主力陆军,让我们深陷泥潭。”

“婆罗洲,”他重重地戳向马辰,“一支指挥精准、执行力恐怖的兰芳叛军,一举切断了我军的海军命脉。”

他转过身,死死盯住总督:“阁下,您还不明白吗?这不是两个孤立的事件。这是同一个敌人,在两个战场上,对荷兰王国发动的协同攻击!”

斯雅各布总督的血色瞬间褪去。“同一个……敌人?”

“兰芳公司?一群客家矿工?”

范德海金冷笑,“他们没有这个脑子,更没有这个能力!能同时在两个殖民地策划如此周密的行动,能搞到或者仿制美式连珠枪,能精确爆破河道和马辰港……这不是一个公司或者华人民间组织能办到的。”

“那……是谁?”

范德海金将军深吸一口气,说出了那个最近几个月不断盘旋在殖民官员心中的名字:

“大清。”

“李鸿章!”斯雅各布总督失声喊道。

“没错。”

“只有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有能力仿制那些美式武器!只有清廷,才有如此庞大的财力和人力,在南洋布下如此大局!”

“他们疯了!”斯雅各布总督在室内疯狂踱步,“他们为了区区一个兰芳,就要对荷兰王国宣战吗?”

“不,他们不是为了兰芳。”将军的分析冷酷到底,“他们是为了苏门答腊,为了婆罗洲,为了整个南洋!李鸿章在利用遍布南洋的海外子民,发动一场代理人战争!他要将我们彻底赶出东印度!”

恐慌在这一刻达到了顶点。

“我们没有兵了……”

斯雅各布瘫坐在椅子上,“亚齐拖住了我们,德利拖住了我们,现在婆罗洲又……我们没有足够的军队去打一场三线战争。没有了婆罗洲的煤矿,我们的舰队甚至无法封锁坤甸(兰芳首府)!”

“我们必须求援。”范德海金将军做出结论。

“向谁?柏林?巴黎?”

“不,”将军摇头,“向英国人。”

“立刻向伦敦和新加坡致信!”

斯雅各布点了点头,“告诉英国人,这不是针对荷兰的阴谋,这是针对所有欧洲人的阴谋!这是清廷扩张的开始!这是黄祸!如果荷兰倒下了,他们英国人的砂拉越、北婆罗洲、甚至新加坡,就是下一个目标!”

“请求女王陛下的政府,立刻出动皇家海军,与我们组成欧洲联合舰队,封锁婆罗洲海岸,并对清廷进行最严厉的制裁!快!”

——————————————————————

英属海峡殖民地,新加坡。

总督府,福康宁山。

消息几乎是同时抵达新加坡的,但这里的气氛与巴达维亚截然相反。

总督韦尔德爵士站在地图前。他没有看马辰,那是荷兰人的“烂摊子”。

他的手指,点在兰芳公司(西婆罗洲)的边界上。

“皮克林先生,”他头也不回地问,“兰芳的东面,是谁?”

华人护卫司司长威廉·皮克林立刻回答:“是查尔斯·布鲁克爵士的领地,砂拉越。”

“兰芳的北面呢?”

“是阿尔弗雷德·丹特先生正在申请皇家特许状的……英国北婆罗洲公司。”

韦尔德总督冷哼了一声。

“所以,荷兰人的无能,让一群武装的华人暴徒,出现在了我们两块新领地的家门口。就像一群白蚁,出现在了我的新房子旁边。”

“是的,阁下。”皮克林低声说,“更糟糕的是,根据我们的线报,这场叛乱……执行得太过精准。那些华人和土着达雅人没有像拉律战争那样互相残杀,而是精确打击了荷兰人的煤矿和港口。这背后,有专业军事部署。”

“专业军事部署?”韦尔德转过身,“荷兰人发来的电报,你看了吗?他们像一群被吓破胆的孩子,尖叫着李鸿章。”

皮克林谨慎地回答:“阁下,以我对清廷的了解,李鸿章此刻正忙于应付法国人在安南的威胁,以及国内顽固派的弹劾。他没有胆量,更没有理由,主动向两大欧洲强国宣战。荷兰人的清廷阴谋论,恐怕只是为了拖我们下水。”

“我同意。”韦尔德的眼中闪过一丝轻蔑,“荷兰人总是这样,管理混乱,反应过度。”

海军司令皱眉:“阁下,荷兰人总是大惊小怪。或许只是一次规模较大的土着骚乱?”

“土着?土着有这种能力吗?土着能在同一时间闪击三个战略目标,并且占领一座戒备森严的港口吗,占领了港口之后又果断放弃?”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南洋地图前。

“荷兰人的死活我并不关心。我关心的是马六甲海峡。我关心的是新加坡的安全。”

“一个虚弱、无能、需要依赖我们的荷兰,是好邻居。一个独立的、得到武装和金钱支持的兰芳,是我们大英帝国在亚洲最致命的威胁。”

“别忘了,诸位,还有那个正在接受严密监视和调查的华人总会,还没有排清嫌疑。”

“这是一个我们目前还看不见的敌人。”

“一个有能力、有财力、有组织的跨国华人秘密会社。我倾向于认为,是他们一手策划和支持了两场叛乱,在南洋,有这个实力的,没有几个华人会社。

他们比李鸿章更危险,因为他们没有国家,他们不守规则,他们……无处不在。”

“还有,它会传染。”

韦尔德强硬地说道,“如果兰芳可以叛乱,那么雪兰莪的甲必丹叶亚来明天就可以收复吉隆坡!新加坡的华人后天就可以收复狮城!然后是马尼拉、西贡、甚至缅甸和印度!”

“这是对整个殖民秩序的宣战。先生们,维多利亚女王陛下的政府,绝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他转向海军司令:“我需要你立刻做三件事:”

“第一,立刻派遣飞鱼号和两艘炮舰,立即前往婆罗洲西部,封锁坤甸和马辰港。不是支援荷兰,是执行封锁。我需要知道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二,派遣一支陆战队分队,进驻柔佛新山。保护好苏丹阿布巴卡。严密监视他领土上的那些清国移民。绝不允许有异动。”

“去吧。”

随后他又转向对华事务司皮克林,

“回复巴达维亚。对他们的损失表示深切的同情,并承诺英国将严密调查此事。”

“还有,立刻,以我的名义,召见佘有进、陈金钟,以及新加坡所有华人会馆的领袖!告诉他们,这是荷兰人的麻烦,不是他们的。我需要他们立刻、公开地发表联合声明,谴责兰芳的非法暴行。我需要新加坡华社,与这场叛乱彻底切割!”

“通知下去,海峡殖民地,新加坡、槟城、马六甲全境,即刻起对婆罗洲实施最严格的禁运。任何试图向兰芳和苏门答腊输送一粒米、一分钱、一个人的船只,都将被视为海盗行为,就地查没!”

他喘了口气,看向门口的联络官,“向香港的轩尼诗总督发电。告诉他,耐心已经结束了。我,海峡殖民地总督,以帝国安全为由,正式要求他,立即逮捕香港华人总会的所有头目,接受问询。”

还有你,皮克林,我需要你亲自去,立刻逮捕陈九,带到我面前来!”

——————————————————

婆罗洲战报抵达后第三日,

华人护卫司司长威廉·皮克林的办公室很少欧洲色彩,这里没有殖民地官员常见的倨傲,反而透着一股浓厚的中国书卷气。

太师椅、墙上的山水卷轴,瓷瓶,摆设的很有章法。

皮克林,这位在新加坡华人中被尊称为“毕大人”的苏格兰人,正亲自用一套精巧的宜兴紫砂壶沏茶。

他是海峡殖民地第一个能流利使用多种中国方言,包括闽南语、粤语、客家话等在内的欧洲官员。

他的客人,陈九,正安静地坐在对面。

数日前,一场惊天动地的风暴从南洋腹地刮起。

荷兰总督府的质询雪片般飞向新加坡、伦敦和海牙,指控这是一场由“海外华人阴谋集团”策划的战争。

而陈九,这位“华人总会”的幕后掌舵者,恰在风暴眼,新加坡停留多时,像是一个巧合。

皮克林用标准的广府口音开口,他的声音温和,如同一个老派的师爷。

“陈先生,”

“这几日市面上的传闻,恐怕已经入耳了。荷兰领事馆的人,每日都在总督府吵嚷。”

他将一杯滚烫的茶汤推到陈九面前。

“毕某忝为华人护卫司司长,职责所在,乃是调解纠纷。若是在新加坡地面上,各家兄弟有什么摩擦,我这杯茶,还能分个公道。但眼下,这场风波,已经超出了商业纠纷的范畴。”

皮克林叹了口气,

“荷兰领事昨日已再次正式向总督府提交外交抗议,指控马辰港的袭击,与在香港注册的华人社团有关。除此之外,巴达维亚甚至公开宣称,这是清国李鸿章的阴谋。”

陈九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没有说话。

他在新加坡这么久,一切该来的都来了。

————————————

1877年设立华人护卫司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取代华人秘密会党,如各家会馆,或者天地会、义兴会等作为华人社会内部仲裁者的地位。

皮克林是整个南洋最出名的华人事务专家,对香港华人总会了解比很多香港华人还深。

兰芳在婆罗洲的罪行,不是打疼了荷兰人,而是绕过了英国人,这位南洋最大的仲裁者,擅自妄图改变牌桌上的秩序。

冲出兰芳的原始控制区,和达雅人结盟,占领煤矿,这已经不能简单用“反抗”来形容,这是军事扩张。

“总督弗雷德里克·韦尔德爵士,他希望亲自听一听,陈先生您……对于兰芳公司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之间这场不幸纠纷的见解。”

“陈先生,请吧,总督阁下……不希望等待太久。”

——————————————————

福康宁山是新加坡的制高点,是帝国的权力核心。

总督府就坐落于此,陈九被一名穿着制服、面无表情的副官引入一间接待室,没有被直接带去见总督,而是被刻意地晾在了这里。

门外已经站了一整队持枪卫兵。

房间里空无一人,只有一座落地钟在沉闷地摆动。

墙壁上挂满了描绘大英帝国功勋的油画——镇压印度兵变、非洲祖鲁战争,以及维多利亚女王威严的肖像。

足足等了三个多小时,韦尔德爵士终于露面。

皮克林站在一旁,

“陈先生,请坐。” 韦尔德非常严肃,没有握手,只是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随后就自顾自地坐在了沙发上,冷冰冰地注视着陈九。

“陈先生,你抵达新加坡已经进阶二十天,我一直在等着你拜访我。”

“没想到,你我会在这样的局面相见。”

“你的华人会社……在香港的事务,轩尼诗总督(向我提及过。你们在商业上很有效率。但这里是海峡殖民地,你应该清楚这一点,这里是女王的领土。”

他拿起一份文件。

“在过去的七十二小时里,我收到了来自巴达维亚的十三封紧急电报,和来自伦敦殖民地部的两封质询。它们有很多措辞都指向你。陈先生,你给我带来了巨大的行政负担。”

韦尔德没有给陈九开口的机会,直接开始了质询。

“我将分三部分,向你陈述事实。威廉,”他看了一眼皮克林,“请确保陈先生理解每一个词的重量。”

“陈先生,我首先谈谈苏门答腊。根据大英帝国与荷兰王国在1871年签署的《苏门答腊条约》,荷兰人以保证我们在苏门答腊岛的自由贸易权为交换,获得了我们在亚齐问题上的中立。”

他提高了声调,“德利地区华工和亚齐人掀起的武装冲突,直接导致了英国商行——例如哈里森与克罗斯菲尔德公司的烟草种植园颗粒无收,损失惨重。”

“德利地区的暴乱让荷兰人无法履行他们对英国的条约义务。破坏了一个已经确立的、符合帝国利益的势力范围。公然损害英国的商业利益。”

这里有几条重要指控,明确指出在你控制下的香港华人总会,参与了对苏门答腊岛的走私和武装支持。

“第二项指控:柔佛,对新加坡海峡防务的直接威胁。”

他指了指窗外对岸的柔佛,“柔佛,是新加坡的咽喉。”

“你在新山的苏丹阿布巴卡的眼皮底下,以华北招工局的名义,安置了超过一万三千名的清国北地劳工。”

“海关报备他们为农工和灾民,参与数个垦殖区的开垦工作。但我从皮克林先生这里得到的报告,他们组织严密,不与本地华人交流贸易,自成一体,双方有巨大的隔阂。这些人在内陆开垦、筑路,并且非常感恩总会的运输,接济和组织,我十分有理由怀疑,你对他们仍然可以施加巨大的影响力。”

“陈先生,我是负责海峡殖民地安全的总督。1874年为了争夺拉律地区的战争——那场几乎摧毁了整个霹雳州的灾难——就是因为华人秘密会党为了争夺锡矿利益而引发的!”

“战争导致商业瘫痪,海盗横行,严重影响了英国在邻近的海峡殖民地的贸易利益。”

“柔佛即将有可能发生的,”

韦尔德的声音变得极其严厉,“是在我的眼皮底下,在新加坡的咽喉要道,建立一个组织更严密、动机更可疑的华人港脚!这直接来源于华人总会对华北的灾民安置。这是事实。”

“最后,是婆罗洲。兰芳公司对马辰港和煤矿的毁灭性袭击……陈先生,这跟你究竟有没有关系?!”

韦尔德站起身,踱步到那张新地图前。

“你是否意识到,奥兰治-拿骚煤矿,是荷兰东印度舰队在整个群岛唯一的本土蒸汽燃料来源?瘫痪了荷兰海军。荷兰人现在惊慌失措,巴达维亚向我发电,声称这是清政府策划的阴谋,要求我们履行盟友义务,组建联合舰队来围剿!”

“兰芳正在试图将大英帝国拖入一场我们根本不想参与、也不符合我们利益的战争!”

“所以,陈先生,请你回答我。”

“我的职责,”韦尔德将报告扔在桌上,“是消除威胁。”

“如果没有合适的回答和证据,我会立刻采取手段。”

书房内陷入了死寂。落地钟的摆动声清晰可闻。

韦尔德发出了最后的通牒,“你依赖香港作为你的商业中心、银行和贸易网络。我可以让轩尼诗总督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冻结你汇丰银行的每一个账户,查封你在港的每一艘船、每一间商号。你将一无所有。”

“告诉我,陈先生。我为什么……不该这样做?”

————————————————

在长达一分钟的、令人窒息的沉默后,陈九开口了。

他没有理会站在一旁、准备翻译的皮克林。

他抬起头,直视韦尔德总督,用一口流利的牛津口音回答:

“总督阁下,感谢您如此坦率地陈述了您的担忧。我请求您,同样允许我,以一个商人和……一个同样关心秩序的人的身份,来回应您的指控。”

“总督阁下,在去年,我在美国遭到了刺杀,一枚铜壳步枪弹穿透了我兄弟的胸膛,擦着我的侧肋而过,一节肋骨被打成碎片,我整整躺了三个月才从死亡线上挣扎起来,又花了半年的时间养伤,今年的春天才从美国返回,事实上,我在香港呆的时间十分短暂。”

“在德利暴乱的一年多时间里,以及兰芳公司发起的战争期间,我大部分时间都在与死神挣扎,如何能让我的商业公司参与战事?”

“我在香港的商业版图,因为荷兰人的外交抗议,陷入严重亏损,至少六个月的时间,香港华人总会都在接受监视和审问,货船和人员出港量降低了至少九成,几乎在破产边缘,与此同时,还在香港大力兴建慈善事业。”

“这些,轩尼诗总督,香港各个洋行的大班,包括司长威廉·皮克林都十分清楚,要不然,现在我早已下狱。”

“兰芳公司,这个华人自治体,在婆罗洲存在了104年。它跟美国建国几乎在同一时间。”

“兰芳发生战事,要把我一个刚从病床上挣扎起来的商人抓过来问话,这恐怕并不太公平,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