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号”的确认,让专案组士气大振。这艘游弋在水上的幽灵船,终于被赋予了具体的形象和名字。然而,如何抓住它,却是一个新的难题。
陆野迅速与海事、海警部门召开了紧急协调会。查询实时航迹显示,“丰顺号”此刻并不在本地水域,其最后的AIS信号位于公海,正向东南方向航行,目的地不明。
“它很可能是去进行新的交易,或者运送赃物。”海警的负责人分析道,“在公海拦截,需要充分的证据和国际协作,程序复杂,而且容易走漏风声。如果它再次关闭AIS,我们就会失去目标。”
贸然行动的风险很大。一旦打草惊蛇,不仅可能让“丰顺号”逃脱,更会导致整个犯罪网络潜伏起来,使得前功尽弃。
“目前我们掌握的证据,还不足以支撑在公海进行强制拦截。”陆野冷静地判断,“赵坤的证言是孤证,而且他并不清楚具体货物。我们需要更直接的证据,比如‘丰顺号’上确实装载着文物,或者其船员直接参与犯罪的证据。”
他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继续通过技术手段和国际刑警渠道,密切监控“丰顺号”的动向,寻找其可能靠岸补给或进行交易的机会;另一方面,将侦查重点放回岸上,加大对孙丽的监控和调查力度,力争从她这里找到突破口,拿到指认“丰顺号”及其背后“老板”的铁证。
对赵坤的审讯仍在继续。在强大的心理压力和警方出示的部分间接证据面前,赵坤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提供了更多细节。他承认,孙丽让他安排的“临时堆放”,指的就是那个发现马宝国的仓库。而“丰顺号”每次前来,都会在深夜至凌晨时段,利用废弃的小码头进行快速装卸,货物用统一的防水箱封装,看不清具体内容。他因为收了孙丽的高额“好处费”,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孙丽上面还有没有人?那个真正的‘老板’是谁?”审讯员再次追问这个核心问题。
赵坤茫然地摇头,脸上带着真实的恐惧:“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孙丽嘴很严,从来没提过。她只警告我,把事情办好,拿钱闭嘴,不该问的别问,否则……否则没好果子吃。”他似乎回想起什么可怕的事情,身体微微发抖。
孙丽的谨慎和对上线的保护,再次印证了这个犯罪组织的严密性。
与此同时,陈凯带领的技术团队,正在对孙丽的通讯网络和可能使用的电子设备进行攻坚。他们发现孙丽极其狡猾,日常使用的手机和电脑清理得非常干净。但她办公室的wi-Fi网络,以及她名下登记的几个网络云盘账号,成为了新的目标。通过复杂的技术手段,他们试图从网络流量和云端残留数据中寻找蛛丝马迹。
另一方面,周婷关于那张老旧港口地图上红色图钉的推测,也得到了重视。陆野请来了本地的文史专家和海事考古学者,对地图上所有的标记点进行联合研判。
结果令人振奋!除了标记仓库位置的点,以及之前发现的那个靠近岚港市礁石区的点之外,还有两个标记点,分别位于历史上曾有重要商船沉没记录的古航道附近,以及一个已知的、但从未进行过大规模发掘的水下文化遗址边缘!
“这些标记点,很可能是他们物色的潜在盗捞目标,或者已经得手文物的原始出处,甚至是用于临时沉藏赃物的备用地!”文史专家指着地图,语气激动。
而那个靠近岚港市礁石区的标记点,其坐标被更加精确地测定出来。岚港市警方接到协查通报后,高度重视,立刻组织了一支精干的水下搜救和勘探小队,以进行水文调查为名,秘密前往该区域进行水下探查。
陆野的心中升起一股希望。目标A仓皇逃往岚港市,或许不仅仅是为了躲避追捕,他很可能肩负着去那个标记点确认文物藏匿情况、或者进行交接的任务。他的死亡,或许就与这次任务直接相关。如果能在那里找到文物,将是决定性的证据。
就在各方调查紧张进行时,负责监控孙丽的侦查员传来了紧急消息:孙丽的行为出现显着异常!她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公司上班,而是独自驾车在市区漫无目的地转了几圈,随后进入了一家大型连锁书店,在里面逗留了将近两小时,出来时手里只拿着一个装着几本新书的普通塑料袋。
紧接着,她又驱车前往一个大型超市,但只是在里面毫无目的地逛了许久,什么商品也没有购买就空手离开了。
“她在进行反跟踪测试!或者在传递、接收信息!”陆野在指挥中心盯着实时传回的监控画面,做出了判断。孙丽的这些行为,是典型的摆脱跟踪和秘密接头的预备动作。她很可能已经察觉到了危险,或者接到了上线的预警指令,正在准备潜逃或者进行最后的联络。
对手已经如同惊弓之鸟,任何细微的动静都可能导致他们断尾求生,甚至彻底消失。
时间变得分秒必争。是继续等待岚港市水下探查的结果和技术团队的突破,还是立即对孙丽采取行动,防止她逃脱?
陆野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抓捕孙丽,可能获得直接口供,但也可能惊动“老板”和“丰顺号”,导致文物被转移,主线断裂。继续等待,则可能错失良机,让孙丽这条好不容易浮出水面的大鱼溜走。
每一个决定,都关乎案件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