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80章 竹灯笼下的夜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虫的鸣声刚漫过村口的石桥,小禾就蹲在竹架旁削竹篾。月光顺着檐角淌下来,在青石板上积成一小滩银水,他手里的篾刀划开竹条时,竹纤维“噼啪”裂开的轻响,像在数着漏下来的月光。

“还没好吗?”春杏抱着个陶罐从屋里出来,罐口飘出淡淡的桂花糖香。她把罐子往石桌上一放,揭开时腾起一团白汽,“我娘熬的桂花糖,说给你补补力气。”

小禾直起身,揉了揉发酸的腰,手里的竹篾已经弯出灯笼的骨架,像朵含苞的玉兰花:“快了,就差糊纸了。”他指着竹架上晾着的棉纸,“这纸浸过桐油,防露水,晚上亮起来不透风。”

春杏凑过去看,棉纸上还沾着几片干桂花,是前儿她撒在上面的:“要糊成白色吗?我觉得红色好看,像过年时挂的灯笼。”

“白色亮堂,照路清楚。”小禾拿起一张棉纸,轻轻往竹架上糊,“等过些日子编个小的,给你糊红色的,挂在窗台上好看。”

春杏的指尖在陶罐沿划了圈,糖香混着竹篾味漫进鼻腔:“谁要挂窗台上,我是说……晚上去学堂抄书,路黑。”

小禾忽然笑了,手里的糨糊刷得更轻了:“我知道。”

灯笼糊好时,夜已经深了。小禾往里面放了截蜡烛,点燃的瞬间,棉纸透出暖黄的光,把竹篾的纹路映得清清楚楚,像给灯笼镶了层金边。春杏伸手摸了摸灯笼面,温度透过纸传过来,暖乎乎的。

“提着试试?”小禾把灯笼递过去,竹柄上缠着防滑的麻绳,是他特意编的。

春杏刚接过,灯笼忽然晃了晃,烛火在里面跳了跳,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两只依偎的鸟儿。她提着灯笼往院外走,光团在地上跟着挪动,把石板缝里的青苔都照得发绿。

“你看,能照到老远呢。”春杏回头喊,灯笼的光晕里,她的睫毛像沾了细碎的金粉。

小禾跟上去,手里还攥着把备用的蜡烛:“前儿学堂后面的老墙塌了半段,路上有碎石,当心绊倒。”

夜风吹过稻田,稻穗“沙沙”地响,像在跟灯笼的光晕打招呼。春杏提着灯笼走在前面,影子被拉得老长,小禾的影子跟在后面,时不时替她拨开挡路的树枝。灯笼的光落在田埂上,能看见几只蟋蟀蹦跳着躲进草里,翅膀上的光斑一闪一闪的。

“你说,这灯笼会不会引来萤火虫?”春杏忽然停下脚步,灯光往草丛里探了探。

“说不定呢。”小禾笑着说,“萤火虫最喜欢亮的东西,就像……就像你总爱凑着油灯看书。”

“谁爱凑着油灯了。”春杏嘴硬,脚步却慢了下来,任由灯笼的光在草里多待了会儿。果然,没过多久,几只萤火虫就扇着翅膀飞过来,绕着灯笼打了个转,像给光团镶了圈银边。

两人站在田埂上,看着萤火虫和灯笼的光缠在一起,忽然都没了话。只有稻穗的轻响和虫鸣,在夜色里漫来漫去,把空气酿得甜甜的,像罐刚开封的桂花糖。

快到学堂时,春杏忽然指着路边的老槐树:“你看,树上有个鸟窝。”灯笼的光往上照,果然见树杈间有个黑乎乎的窝,几片枯叶从窝里探出来,在风里轻轻晃。

“是喜鹊的窝,”小禾说,“前儿我看见它们叼着树枝往树上飞,怕是要准备过冬了。”

春杏把灯笼往树杈上举了举:“给它们照点光,别叼错了树枝。”

小禾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忽然觉得这灯笼的光,比家里的油灯更暖。它不光照着路,还照着草里的蟋蟀、树上的鸟窝,照着那些藏在夜色里的小生命,也照着她眼里跳动的烛火。

抄完书出来时,灯笼里的蜡烛已经烧了半截。春杏提着灯笼往回走,小禾跟在旁边,帮她挡风。路过石桥时,灯笼的光落在水面上,碎成一片金鳞,随着水波晃来晃去,像无数条小鱼在游动。

“这灯笼真好。”春杏忽然说,声音轻轻的,“比我娘给我做的布灯笼亮多了。”

“等冬天来了,我再给你编个带提手的,能揣在怀里暖手。”小禾说。

春杏的脚步顿了顿,没回头,却轻轻“嗯”了一声。灯笼的光在她身后晃着,把石板路上的脚印都照得清清楚楚,像串被点亮的省略号,藏着没说出口的话。

快到村口时,灯笼里的蜡烛终于烧完了,只剩点余温还留在竹柄上。春杏把灯笼往怀里抱了抱,抬头看天,月亮不知何时躲进了云里,星星却亮得格外起劲,像撒了把碎钻在黑布上。

“不用怕,”小禾说,“我记得路。”

春杏没说话,只是往他身边靠了靠。两人在夜色里慢慢走着,虽然没有了灯笼的光,却好像都能看清脚下的路——那些被灯笼照过的石板、田埂、树影,都在记忆里亮着,像串不会熄灭的灯,引着他们往家的方向走。

回到院坝时,小禾接过空灯笼,忽然说:“明天我再削根蜡烛,备着。”

春杏点头,转身往屋里走,走到门口又回头:“竹灯笼……就挂在院坝的竹架上吧,给晚归的人照点光。”

小禾看着她的身影消失在门后,把灯笼挂在竹架上。夜风拂过,灯笼轻轻晃了晃,虽然里面没有烛火,却好像还残留着淡淡的光,照着院坝里的竹篾、石桌,还有那罐没吃完的桂花糖,在夜色里泛着温柔的甜。

他知道,这灯笼的光,已经不止是照路那么简单了。它照过的田埂、树窝、石桥,还有两人并肩走过的夜路,都被染上了暖黄的光晕,像颗埋在土里的种子,等到来年春天,总会发出芽来,长出满枝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