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177章 秋塘采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白露刚过,塘里的菱角就熟了,深绿的菱盘浮在水面,像撒了层碎玉。哑女坐在小木船上,手里握着根竹篙,轻轻往塘泥里一点,船就悄无声息地往前漂,惊得水面的蜻蜓扑棱棱飞起,翅膀上的蓝闪得人眼晕。

“当心别碰着菱茎,”小虎站在船头,裤脚卷到大腿,赤着的脚踩在船板上,沾着点塘泥,“那玩意儿滑得很,绊住脚容易掉下去。”他手里拎着个竹篮,篮沿挂着片菱叶,绿得发亮。

哑女点点头,目光落在水面的菱盘上。有的菱盘已经泛黄,底下准结着饱满的菱角;有的还青生生的,得再等些日子。她学着小虎的样子,伸手掀开一片菱盘,果然看见底下挂着几颗乌紫的菱角,像串小小的元宝,尖端还带着点嫩白,看着就脆。

“这颗老的留给你,”小虎摘下颗外壳发黑的菱角,在衣角擦了擦,递给她,“面得很,像栗子。”

哑女接过来,用指甲掐开硬壳,露出雪白的菱肉,咬一口,果然粉糯,带着股清甜的水汽。她把菱壳扔进水里,涟漪一圈圈荡开,惊得藏在菱叶下的小鱼窜了出去,银亮的影子一闪就没了。

船行到塘中央,菱盘越发稠密,几乎连成片。小虎俯身摘菱的动作更快了,指尖捏住菱角的根部,轻轻一掰就下来,扔进竹篮时发出“哒哒”的轻响。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照下来,在他汗湿的脊背上晃,像铺了层碎金。

哑女看着他忙碌的样子,忽然想起去年此时,两人也是在这塘里采菱。那天她不小心踩滑了船板,是他一把拉住她,自己却半个身子掉进水里,冻得直打哆嗦,手里还攥着刚摘的最大一串菱角。

“歇会儿吧。”她扯了扯他的衣角,把水壶递过去。

小虎直起身,灌了大半壶水,喉结滚动的弧度在阳光下格外清晰。“再摘一篮就够了,”他抹了把脸,水珠顺着下颌线滴进塘里,“回去给张婶送点,她牙口不好,这嫩菱最适合她。”

风拂过水面,带着菱叶的清香和泥土的腥气。哑女忽然发现船边漂着朵白色的水莲,花瓣已经半谢,却还透着股清雅。她伸手想去捞,小虎却先一步摘下来,插在她的发间:“这样才配这满塘的菱。”

她的脸腾地红了,低头去摘菱,指尖却总碰错地方。菱角的硬壳划了下手指,她没在意,直到小虎抓住她的手,往伤口上哈气,才发现渗了点血珠。

“笨手笨脚的,”他嗔怪着,从怀里掏出块帕子,是她前几日绣的并蒂莲,“包上,别沾了塘水。”

帕子的棉线蹭着皮肤,带着点温热的香。哑女看着他认真包扎的样子,忽然觉得这满塘的菱角,这微凉的秋风,都不如他指尖的温度实在。

日头偏西时,竹篮已经装得冒尖。小虎用竹篙把船撑回岸边,两人抬着竹篮往家走,菱角的清香一路跟着,引得路边的野狗都跟着跑了几步。

路过晒谷场时,张婶正带着孙子翻晒稻谷。“采菱回来了?”张婶笑着迎上来,“今年的菱角看着比去年的饱满。”她往竹篮里抓了一把,“这嫩的我留着生吃,老的给娃煮着吃,补脾胃。”

小虎从篮里捡了串最大的递给张婶的孙子,小家伙乐得直蹦,举着菱角就往嘴里塞,被硬壳硌了牙,惹得众人都笑了。

回家的路上,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交叠在田埂上。哑女看着竹篮里乌紫的菱角,忽然觉得这日子就像这菱角,外壳虽硬,里面却藏着最清甜的肉,得耐心剥开,才能尝到那份实在的暖。

灶房里,小虎正把菱角倒进大盆里清洗。哑女烧着火,锅里的水已经冒泡,等着煮老菱;竹匾里晾着的嫩菱,正散着水汽,等着腌进醋坛。烟火气混着菱香漫开来,缠在房梁上,像把这秋日的甜,都酿进了寻常的日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