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199章 檐下晒谷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阳把檐下的青石板晒得发烫,哑女踩着木梯,把最后一簸箕谷子倒在竹匾里。金黄的谷粒滚落在竹篾上,发出“簌簌”的轻响,像谁在耳边撒了把碎金。她用木耙把谷粒摊开,薄薄一层,谷壳上的细毛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混着淡淡的稻香,漫得满院都是。

“这谷粒比去年饱满多了。”小虎扛着扁担从打谷场回来,肩头的粗布汗巾湿了大半,贴在背上像块深色的补丁,“李大叔说,今年的雨水匀,谷穗沉甸甸的,脱粒时都压弯了木叉。”他把扁担靠在篱桩上,蹲下来帮她拨匀谷粒,指尖划过竹匾,带起串谷粒滚落,“你看这颗,圆得像颗小珠子。”

哑女低头看,那谷粒确实饱满,黄得发亮,像被秋阳浸透了的蜜蜡。她想起春耕时的情景,两人在田里撒种,小虎把谷种攥得太紧,掌心的汗把种子泡得发涨,她笑着夺过来,说“得轻着拿,不然芽儿长不出来”。如今这些种子长成了沉甸甸的谷穗,脱粒后摊在檐下,把整个院子都染成了暖黄色。

檐角的麻雀被谷香引来了,在竹匾周围蹦跳着,时不时探头啄食,被哑女挥着木耙赶开,却总不肯走远,落在篱笆上叽叽喳喳,像在抱怨“咋不让咱尝口鲜”。小虎看得乐,从屋里抓了把去年的陈谷撒在地上:“给它们点甜头,省得总惦记新谷。”

哑女嗔怪地看他一眼,却没再赶麻雀。去年晒谷时,他也是这样,说“麻雀也是条命,吃点不算啥”,结果被张婶撞见,笑他“养麻雀比养谷还上心”,他却振振有词“多喂喂,明年它们就帮咱捉虫”。

日头爬到头顶时,谷粒晒得半干,表皮开始发脆。哑女用木耙翻了翻,谷粒碰撞的“沙沙”声更响了,像首细碎的歌谣。她忽然发现竹匾边缘卡着颗带壳的谷穗,饱满得像个小元宝,便摘下来递给小虎:“留着做种子,明年种在最肥的那片地里。”

小虎接过来,小心翼翼地放进贴身的布兜里:“去年留的种子就好,今年才收了这么多,这颗准能长出更壮的苗。”他记得去年选种时,两人蹲在谷堆里挑了半天,把最饱满的谷粒挑出来,装在陶罐里藏在灶边,说“离火近,不容易受潮”。

院门外传来货郎的铃铛声,叮叮当当的,混着谷香飘进来。小虎起身探头看:“好像有卖麦芽糖的,你不是爱吃吗?我去换块。”

哑女拉住他,指了指竹匾:“谷还没晒好呢,走了麻雀该来捣乱了。”她从竹篮里拿出块麦饼,递给他,“吃这个垫垫,等晒完谷,我去张婶家借点糖,给你熬麦芽糖。”

小虎接过麦饼,咬了一大口,饼香混着谷香,在嘴里漫开来。他忽然想起去年熬麦芽糖的情景,她把麦粒泡得发涨,他在灶前守着搅了半天,胳膊都酸了,糖却熬得太稠,成了块硬疙瘩,两人却掰着吃了半天,说“这样才够甜”。

风从巷口吹进来,掀动竹匾里的谷粒,像片小小的金浪。哑女用木耙把谷粒拢成小堆,准备过筛。小虎拿起筛子,两人配合着,谷粒从筛眼漏下去,落在新的竹匾里,留下的谷壳和碎草被他扬到院外,飘落在篱笆边的菊丛里,像给黄花撒了层碎银。

“筛得真干净。”小虎看着新匾里的谷粒,黄澄澄的,颗颗饱满,“比镇上粮铺的还好,明年多打些,换点布给你做新棉袄。”

哑女没说话,只是把筛好的谷粒重新摊开。阳光落在她的侧脸,把她鬓角的碎发染成了金色。她忽然觉得,这檐下的晒谷声,这麻雀的叽喳声,还有他被谷粒染黄的指尖,都是日子里最踏实的模样。它们不像春日的花开那样热闹,却带着土地的厚重,阳光的温度,把辛勤的汗水都酿成了谷粒的甜,沉甸甸地堆在檐下,也堆在心里。

夕阳西斜时,谷粒终于晒透了。哑女和小虎把谷粒收进麻袋,沉甸甸的,压得麻绳咯吱响。小虎扛着麻袋往粮仓走,脚步却轻快得很,说:“今年的谷够吃到来年麦收了,再换点新米,给你熬最稠的粥。”

哑女跟在他身后,看着麻袋上晃动的谷粒影子,忽然觉得这日子就像这晒透的谷粒,经过了春耕夏耘,风吹日晒,终于变得饱满、实在,能稳稳当当地接住往后的每一个清晨和黄昏。粮仓的门“吱呀”一声开了,里面的陈谷香混着新谷香漫出来,像把这一年的时光,都酿成了醇厚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