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213章 雨夜补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雨敲打着窗纸,发出“沙沙”的轻响,像谁在外面撒了把碎沙。哑女坐在灯下,手里捏着只磨破的布鞋,鞋头绽开个小口子,露出里面泛黄的棉絮,是小虎白天上山砍柴时蹭破的。她从针线笸箩里找出块青灰色的旧布,剪成月牙形,打算给鞋头打个补丁。

“这鞋还能穿半年,”小虎蹲在灶边添柴,火光映得他侧脸发红,“去年你给纳的那双,底都磨平了,还硬说‘再穿穿’,结果踩在青苔上摔了跤,膝盖肿了好几天。”他往灶膛里塞了根松柴,火苗“腾”地蹿高,把锅里的水烧得“咕嘟”响,“今晚煮点姜汤,驱驱寒。”

哑女没抬头,只是用锥子在鞋头扎了个眼,麻线穿过去,在布上拉出道细密的线迹。这双鞋是开春时做的,她特意选了厚实的家织布,纳鞋底时用了双股线,本以为能穿到冬天,没承想他上山砍柴总爱往荆棘丛里钻,鞋头磨得比鞋底还厉害。

灯芯爆出个火星,照亮了笸箩里的碎布——有她做新衫剩下的湖蓝色布头,他旧褂子上剪下的青灰色边角,还有去年上元节蹭了油渍的帕子角,都被她攒着,用来打补丁正好。她挑了块湖蓝色的布,比鞋身的青灰色亮些,补在鞋头,像缀了片小小的湖。

“补丁别太花哨,”小虎端着姜汤进来,碗沿冒着白汽,“结实就行,我穿鞋费,再好的补丁也撑不了仨月。”他把碗往桌上一放,凑过来看她缝鞋,见她用青线沿着补丁边缘缝了圈花纹,忍不住笑,“你这哪是补鞋,是绣花样呢。”

哑女嗔怪地瞪他一眼,手里的针线却没停。去年他也是这样,说补丁不用讲究,结果她给他补的裤膝补丁歪歪扭扭,被张婶见了,笑说“像贴了块破布”,他却咧着嘴说“这是哑女的手艺,别人想学都学不来”,结果那补丁磨破了,他还舍不得扔,把布片拆下来,压在了枕头底下。

雨下得密了,顺着房檐往下淌,在窗台上积成小小的水洼。哑女缝完最后一针,打了个结实的结,把线头咬断,举起鞋看了看——湖蓝色的补丁像只展翅的小鸟,青灰色的线迹绕着边缘,倒比原来的鞋头还好看。

“试试合脚不?”她把鞋递过去。

小虎接过来,往脚上一套,走了两步,笑道:“比新鞋还舒服,你这补丁打得,跟长在上面似的。”他低头看着鞋头的“小鸟”,忽然说,“明儿上山,我得小心着点,别把这补丁蹭破了。”

哑女被他逗笑了,端起姜汤喝了一口,辣意顺着喉咙往下滑,暖得五脏六腑都舒展开。她看着他把补好的鞋放在炕边,又拿起她的针线笸箩,翻出里面的碎布片:“这些布够不够?不够我再把那件旧褂子剪了,反正也穿不上了。”

“够了够了,”哑女按住他的手,“开春再做新鞋,用新布,不打补丁。”

小虎点点头,眼睛却望着窗外的雨:“等雨停了,去后山摘点野栗子,去年的栗子面还有剩,给你做栗子糕,放多点糖。”

哑女想起去年的栗子糕,他熬糖时熬糊了,糕底带着点焦味,却硬说“这样才有烟火气”,结果两人就着姜汤吃了半盘,甜得舌尖发腻,心里却暖烘烘的。

雨渐渐小了,变成了细密的雨丝,缠在窗棂上,像挂了层纱。哑女把补好的鞋收进鞋筐,里面还放着他的另一双鞋,鞋底磨得薄了,她打算明儿也补补。小虎靠在灶边打盹,嘴角微微翘着,许是梦见了栗子糕。

她往灶膛里添了根柴,让火再旺些。灯光在墙上投下她的影子,正低头摆弄着针线,像幅没画完的画。雨声、柴火声、他浅浅的呼吸声,混在一起,成了这秋夜里最安稳的调子,把寻常的时光缝得严严实实,暖得像灶膛里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