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300章 红绸结与满堂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腊月初八的清晨,霜花在窗棂上冻成了繁复的纹样,像谁用银线绣了满窗的花。哑女坐在镜前,指尖抚过发间的银钗——那支“流萤渡”被她用红绳缠了又缠,琉璃翅膀在晨光里闪着细碎的光。镜中映出的红嫁衣,领口绣着的并蒂莲开得正盛,针脚密得像春溪里的水纹,是她熬了三个通宵绣成的,比去年试做的那件素色嫁衣精致百倍。

“别紧张,”小虎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发颤,“张婶说,新娘子笑起来最好看。”

哑女对着镜子抿了抿唇,镜里的人眼角眉梢都带着暖。她想起三日前,张叔提着彩礼上门时,娘偷偷抹泪的样子,想起小虎蹲在院角给媒婆递烟,手紧张得直抖,却还强装镇定说“该有的都备齐了”。那些细碎的瞬间,像串起的红绸结,把日子捆得扎扎实实,暖得人心头发烫。

院外传来吹鼓手的声响,“咚咚锵锵”的调子裹着寒风涌进来,撞得窗纸都轻轻颤。王婶掀开门帘走进来,手里捧着个红布包:“快,把这凤冠戴上,是你张婶连夜给你绣的。”布包里的纸糊凤冠插着七色彩羽,虽不是金银所制,却比任何首饰都让人心热。

“小虎在门外等急了呢。”王婶帮她把凤冠戴好,拍了拍她的肩,“这孩子,昨天往你窗根下跑了三趟,就为看你灯灭了没,傻得可爱。”

哑女的脸微微发烫,指尖攥紧了袖口的红绸。她想起去年此时,两人还在灶前分食一碗腊八粥,小虎把枣都挑给她,说“吃枣生巧”,那时谁能想到,一年后的今日,红绸会缠上手腕,嫁衣会覆上肩头,而他就站在门外,等着牵她的手。

吹鼓声越来越近,夹杂着孩子们的欢笑声。王婶扶着她往外走,红盖头落下的瞬间,世界被染成一片暖红,只听见自己“怦怦”的心跳,像撞进了满仓的新谷,沉而实。

“慢点。”小虎的手伸过来,掌心的温度透过红绸传过来,烫得她指尖微颤。他的手有些抖,却握得很紧,像握住了整个人生的重量。

院子里铺着新割的麦秸,踩上去“咯吱”作响,混着鞭炮的碎屑声,像支最热闹的歌谣。拜堂时,她听见张叔高喊“夫妻对拜”,看见小虎的红鞋轻轻碰了碰她的鞋尖,像去年在谷场边,他悄悄用鞋尖踢她的脚,示意她看流星。

送入洞房后,红盖头被轻轻掀开。小虎站在灯影里,红袍衬得他眉眼愈发亮,手里捧着个锦盒:“给你的。”盒子里是对银镯子,比去年那支“连理枝”更粗些,刻着“百年好合”四个字,接口处焊着小小的锁扣,“银匠说,这叫‘永结同心’。”

哑女伸出手,任由他把镯子套在腕上,银环相碰的“叮当”声,比任何誓言都清脆。她忽然想起今早收拾嫁妆时,翻出的那包去年酿的桃花酒,被她埋在桃树下,本想等他生辰时挖出,如今倒成了最好的合卺酒。

“喝杯酒吧。”她用手语比划着,指了指桌角的酒壶。那是小虎今早特意温的米酒,里面加了桂花,甜香混着酒香漫开来,像浸了整个春天的暖。

两人捧着酒杯相碰,酒液滑过喉咙时,窗外的鞭炮声再次响起,映得窗纸上的红“囍”字忽明忽暗。哑女看着他眼里的光,忽然倾身,在他脸颊上轻轻印了个吻,像去年夏夜河上的流萤落过,轻而暖。

小虎愣了愣,猛地把她揽进怀里,红袍与红嫁衣缠在一起,像两株绕着生长的藤蔓。“以后,”他的声音哑得像酿了三年的酒,“灶膛里的火我烧,院角的菜我种,你就坐在廊下绣绣花,晒晒太阳,啥都不用愁。”

哑女在他怀里点头,眼角的泪落在他的红袍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像桃树下渗开的酒液。她知道,这红绸结会慢慢褪色,凤冠上的彩羽会渐渐陈旧,但此刻腕上的银镯会越戴越亮,灶膛里的烟火会越烧越旺,就像这满室的春光,会在往后的岁岁年年里,酿成最醇厚绵长的日子。

灯花爆了个火星,照亮了墙上贴的新画——胖娃娃抱着鲤鱼,笑得眉眼弯弯。哑女看着灯影里他的侧脸,忽然觉得,这第三百个日夜的开端,比任何时候都亮堂。红绸结住了过往,也系住了将来,而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像院角的桃树,会在每个春天,开出满枝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