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351章 檐下的腌菜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檐角的风铃被秋风撞得叮当响,哑女正蹲在阶前翻晒萝卜干。竹匾里的萝卜条切得匀匀的,在阳光下泛着浅黄,带着点盐粒的白霜,空气里飘着淡淡的咸香。

“再加把劲翻,”小虎从院里拎着空坛子出来,坛口沾着圈暗红的酱渍,“这拨萝卜得晒到八成干,腌出来才脆。去年晒太潮,坛子里长了白膜,你心疼得直掉眼泪。”他把坛子往墙根一放,蹲下来帮着翻萝卜干,指尖划过竹匾,带起细碎的盐粒。

哑女没说话,只是把最底下没晒透的萝卜条挑出来,挪到竹匾边缘。这萝卜是前几日从李婶家换的,她家的萝卜长得瓷实,削了皮白生生的,切条时能闻到清甜。换的时候李婶还塞给她一把香菜,说腌萝卜时撒点,香得能多吃两碗饭。

正翻着,张大爷家的小孙女拎着个小竹篮跑过来,篮子里装着几颗圆滚滚的山楂。“哑女姐姐,爷爷让我送山楂来,说你去年腌的山楂脯好吃。”小姑娘仰着红扑扑的脸,辫子上还系着去年哑女给她编的红绳。

哑女直起身,从竹匾里捏了根晒得半干的萝卜条递过去:“尝尝?”小姑娘咬了一口,脆生生的,带着点咸,眼睛亮起来:“好吃!比糖果还脆!”小虎在一旁笑:“等腌好了给你装一小罐,配粥吃。”小姑娘连忙点头,把山楂往哑女手里塞:“爷爷说这个能腌甜的,让你试试。”

送走小姑娘,小虎把山楂倒在瓷盘里,挑出虫蛀的,剩下的个个饱满。“这山楂够红,腌蜜饯肯定甜。”他拿水洗着山楂,“去年的山楂脯剩了点,在坛底结了层糖霜,你不是说比供销社的好吃?今年多腌两坛。”

哑女忽然想起什么,转身进了屋,抱出个黑陶坛来。坛身刻着简单的花纹,是前几年小虎用后山的陶土烧的,当时烧裂了个小口,她舍不得扔,用糯米汁混着石灰补了,一直用来腌芥菜。“这坛芥菜该开封了,”她拍了拍坛口的黄泥,“去年霜降那天腌的,够日子了。”

小虎赶紧搬来小凳,小心翼翼敲掉封坛的黄泥,一股酸香混着辣气“啵”地涌出来,呛得他直缩脖子。“好家伙,够劲!”他伸手进去捞了一把,芥菜叶褐红油亮,带着层细密的酱汁,“配早上的玉米粥,绝了。”

哑女嗔怪地拍开他的手,拿筷子夹了点,放进小碗里递给他:“洗手了吗就抓?”小虎嘿嘿笑,接过碗蹲在门槛上,就着腌菜嚼起早上剩的窝头。“对了,”他含混着说,“前儿去镇上,见供销社进了新的粗盐,颗粒细,腌菜不容易坏,我订了两袋,过两天就到。”

哑女点点头,把晒好的萝卜干收进竹筐。夕阳斜斜地照在墙根的腌菜坛上,陶坛的影子拉得老长,和旁边堆着的萝卜干、山楂果、还有小虎啃窝头的背影叠在一起,暖融融的。她忽然觉得,日子就像这腌菜,得慢慢晒、细细腌,经着时光的发酵,才能透出最踏实的咸香。

“明年开春,”小虎抹了抹嘴,指着院角的空地,“咱在那儿种点芥菜,再种几棵山楂树,就不用麻烦李婶和张大爷了。”哑女顺着他指的方向看,那里现在还堆着秋收的玉米芯,风一吹,簌簌地响。她弯起嘴角,拿起竹匾里最后一把萝卜干,往空坛里装——坛口的裂缝补得牢牢的,一点也不漏。

檐下的风铃还在响,阳光透过竹匾的缝隙,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星星。小虎已经起身去劈柴了,斧头落在木头上,发出“咚咚”的闷响,和坛子里腌菜的酸香缠在一起,成了这秋日里最实在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