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我的发小是朱元璋 > 第15章 营伍之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领了号牌,并未立刻分发兵器,他们这些新兵被一名神色倨傲、穿着皮甲的老兵带到了城墙根下的一片营区。这里比外面的流民营地整齐些,但依旧简陋,一排排低矮的土坯房或茅草棚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汗臭、脚臭和劣质烟草的味道。

“你,你,你,还有你,住这间!”老兵随手指了一间门口堆着杂物的茅草棚,不耐烦地吼道,“规矩都给我听好了!每日卯时点卯,迟到者鞭十!听鼓声集结,误者鞭二十!不得私自斗殴,违者重责!不得擅自离营,抓住按逃兵论处,砍头!都听明白了没?!”

“明白了!”朱重八带头,几人齐声应道,声音在狭窄的营房间显得有些突兀。

老兵斜睨了他们一眼,尤其是多看了眼神沉静的朱重八和虽然瘦弱但站得笔直的田娃,冷哼一声:“哼,新来的蛋子,规矩点,有你们好受的!”说完,骂骂咧咧地走了。

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破木门,棚内景象更是令人窒息。不足方丈的空间,要挤下他们四人,地上铺着潮湿发霉的草垫,角落里散落着前人留下的破碗和看不出原色的布条,一股浓重的霉味扑面而来。

“这……这比破庙还差劲!”汤和捏着鼻子,瓮声瓮气地抱怨。

徐达没说话,默默开始清理角落。

朱重八将号褂扔在草垫上,沉声道:“有个遮顶的地方就不错了。赶紧收拾,以后这就是咱们的窝。”

田娃也放下东西,动手帮忙。他注意到这棚子四处漏风,地面潮湿,长期住下去,极易生病。

陈远心里盘算着,得想办法改善居住环境,至少要让这里干燥些,通风好些。但现在初来乍到,不宜张扬。

安顿下来后不久,外面响起了急促的梆子声。

“集合!新兵蛋子集合!”粗野的呼喝声在营区回荡。

几人不敢怠慢,连忙穿上那身别扭的号褂,戴上破斗笠,冲出棚子。空地上已经聚集了百来个和他们一样茫然的新兵,乱哄哄地挤作一团。

一个穿着铁片札甲、面色黝黑的中年军官站在一个土台上,目光冷厉地扫视着下方,他身边站着几个手持皮鞭的老兵。

“都给老子闭嘴!站好了!”军官一声暴喝,如同炸雷,瞬间镇住了场面。

“老子是你们的把总,王仁!以后,你们就归老子管!”王把总声音洪亮,带着一股行伍的煞气,“到了这里,就把你们那套流民习气给老子收起来!这里,是军营!是讲规矩、听号令的地方!”

他训斥了足足一刻钟,内容无非是强调军纪森严,违令者严惩不贷。随后,便开始分派最基本的训练任务——站队列。

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让这些散漫惯了的流民吃尽了苦头。左右不分,行动迟缓,队伍歪歪扭扭。老兵们的皮鞭毫不留情地抽在动作出错或反应慢的人身上,留下道道血痕,惨叫声和呵斥声不绝于耳。

朱重八凭借着一股狠劲和天生的领悟力,很快掌握了要领,站得如同标枪般笔直,动作也干净利落,引得王把总多看了他两眼。

田娃则靠着自己前世军训的模糊记忆和强大的适应能力,也勉强跟上了节奏,虽然体力不及朱重八,但姿态标准,不显慌乱。

汤和性子莽撞,时常转错方向,挨了几鞭子后,才咬牙切齿地记住。徐达则沉默地模仿着朱重八和田娃,学得一丝不苟。

一天的训练下来,几人都是腰酸背痛,身上多了几道火辣辣的鞭痕,疲惫欲死。伙食是每人一碗能照见人影的稀粥和一个掺了大量麸皮、硬得能崩掉牙的窝头。

晚上,躺在潮湿的草垫上,汤和忍不住呻吟:“娘的,这哪是当兵,这是做牛做马啊!饭都吃不饱……”

徐达低声道:“至少……暂时饿不死了。”

朱重八双手枕在脑后,望着漆黑的棚顶,忽然开口:“田娃,白天那王把总,你看咋样?”

田娃在黑暗中回应:“是个狠角色,治军严。但……未必能得军心。”

“嗯,”朱重八应了一声,“光靠打骂,不行。”

陈远心中一动,朱重八果然天生就懂这些。他低声道:“重八哥,咱们刚来,先忍着,把本事练好。我看这军营里,也讲实力,谁拳头硬,谁就能立住脚。咱们兄弟几个,得抱得更紧。”

“没错。”朱重八的声音带着一丝狠厉,“谁也别想欺负到咱们头上。”

接下来的日子,便是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站队列、跑步、简单的枪棒格斗技巧。训练量巨大,伙食却少得可怜,新兵中怨声载道,但慑于严厉的军法,无人敢公开反抗。

田娃在训练之余,开始悄悄实施他的“改良计划”。他带着汤和、徐达,利用休息时间,偷偷挖了排水沟,让棚子周围的积水排走。又找来干燥的茅草,加厚了屋顶和墙壁,堵住漏风的缝隙。他甚至用破瓦罐做了一个简易的“通风口”,虽然简陋,但确实让棚内的空气流通了不少,霉味减轻了许多。

这些小举动,起初并未引起注意,但同棚的其他新兵发现居住环境确实改善后,看田娃几人的眼神也悄悄发生了变化。

一次夜间紧急集合,大部分新兵都慌乱不堪,衣衫不整。唯有朱重八他们这个棚的人,因为田娃提前让大家把号褂和鞋子放在固定位置,反应最为迅速,第一个全员到齐。

王把总看着站得笔挺的朱重八几人,尤其是目光扫过站在朱重八身侧、虽然瘦弱但眼神沉静的田娃时,微微点了点头。

训练间隙,田娃也开始利用他那套从“老郎中”那里学来的说辞,提醒同棚的人注意饮水卫生,尽量喝烧开的水,并将一些常见的止血草药知识教给众人。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在缺医少药的军营底层,渐渐赢得了不少好感。

朱重八则将他在训练中展现出的勇猛和力气发挥到极致,在几次新兵之间的角力中,他都轻松胜出,隐隐成了他们这一批新兵中的头面人物。

田娃的“智”与朱重八的“勇”,在这个小小的新兵圈子里,开始形成一种互补的威信。

陈远看着朱重八日益增长的自信和周围新兵敬畏的目光,知道他们正在这残酷的军营中,一点点扎下根。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更大的考验和机遇,还在后面。而他,需要为朱重八,也为他们这个小团体,抓住那个最关键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