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衙役凌云志 > 第191章 刺史亮剑擂战鼓 治河摊牌遏扩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1章 刺史亮剑擂战鼓 治河摊牌遏扩城

凌云刚踏入州衙大门,便见照壁前围着一群胥吏差役,正对着新贴出的一份告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他凑近一看,是一份盖着州衙大印的公文,标题赫然是《饬令各县征发民夫疏浚河道、加固塘坝事》。内容大致是:为防春汛,保境安民,着令台州辖下临海、宁海、黄岩、天台四县,即日起按丁口比例征调民夫,限期清理境内主要河道(如灵江、永宁江等)淤塞最严重之河段,并对年久失修、有溃决风险的塘堰堤坝进行加固。所需工料、伙食费用,由州衙核定总额,分摊至各县,限期解送州库,逾期或不足者,该县主官及佐贰官当年考功,直接定为“下下”。

凌云心中一震!唐代官员考课,分“九等”,“下下”乃最劣等。一旦获此评,轻则罚俸、降阶,重则免官、甚至永不叙用!这处罚可谓极重。刺史此举,用意昭然若揭:其一,是与右参政的“扩城”计划公然打擂台——你大兴土木扩城,我便大张旗鼓治河,争夺有限的民力、财力资源;其二,更是釜底抽薪之计,全州的壮丁若都被征去治河,你扩城工程又从何处征调夫役?

正思忖间,迎面碰上匆匆走过的司仓参军苏清臣。凌云拉住他问道:“苏参军,刺史大人此举,摊派数额巨大,工程浩繁,各县如何承受得起?”

苏清臣见是凌云,忙停下脚步,低声道:“凌参军有所不知。使君此番并非要大兴水利,实是……嗯,名为治河,实为应对。工程只限于清理几处咽喉河段的淤泥,并加固几座濒临倒塌的关键塘坝,规模可控,摊派至各县,虽仍是一笔负担,但尚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不至伤筋动骨。至于州衙这边,”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看了凌云一眼,“使君特意交代,绝不动用您掌管的那个‘小金库’分毫。”

凌云闻言,心下稍安。如此说来,赵文彬尚知分寸,并未真的孤注一掷,将全州拖入无底洞般的工程中。但他旋即又生疑惑:“如此工程,即便规模不大,按制也需上报观察使府乃至工部核准,怎会如此迅速便有定论?”

苏清臣凑近一步,声音压得更低:“使君言道,事急从权,已通过……嗯,昔日京中故旧,走了特事特办的路子,快马加急,已获观察使大人点头默许。”

正说话间,忽闻衙门外传来一阵喧天的唢呐声和喝道声,声势浩大。凌云与苏清臣对视一眼,快步走出衙门口。但见州衙仪门大开,一队队手持“肃静”、“回避”牌匾的衙役鱼贯而出,其后是手执金瓜、钺斧、旗幡的仪仗队伍,簇拥着一辆装饰华贵的四驾马车。刺史赵文彬身着绯色官袍,腰缠金带,端坐车中,面色沉静,不怒自威。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仪仗队伍最前方,除了例行的刺史职衔牌之外,竟赫然多了一面平日里极少示人的朱漆金字牌匾,上书两个遒劲大字——“乡贡”!

凌云看到这两个字,瞳孔微微一缩。在唐代,“乡贡”并非指人,而是指各州府选拔出来、有资格送往京城参加礼部进士试的学子资格。但此处用作仪仗,乃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荣宠象征,意指“本官乃本州乡贡进士之首”,即当年由本州推荐参加进士考试且成绩最优异者。这也是一种荣耀,代表着其学识才华乃是从地方层层选拔、得到乡邦公认的顶峰!通常极少悬挂此牌,以免在众多科甲同僚中相形见绌。尤其赵文彬官至刺史(从五品上),在此品级以上的官员中,进士出身已属普遍,挂此牌反易惹人讥笑。

然而今日,赵文彬竟将此牌亮出!其用意不言自明:右参政是进士出身,他赵文彬亦是堂堂正正的“乡贡”高第,在出身清誉上并不逊色!今日便是要以此彰显底气,去与那位步步紧逼的上官,做一番硬碰硬的较量!

凌云心中暗赞一声“好胆色”,随手拉过一名正忙前忙后的小吏,问道:“刺史大人这般阵仗,是要往何处去?”

那小吏擦着汗,紧张地回道:“回凌参军,使君……使君这是摆开全副仪仗,要去……要去参政行辕衙门!”

凌云闻言,望着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乡贡”牌匾和渐行渐远的刺史仪仗,心中了然。赵文彬这只一向温吞的“泥菩萨”,今日终于被逼到了墙角,要展现出其泥胎金身内蕴藏的刚硬了!这场由扩城引发的风波,已然升级为州衙最高长官与监察上官之间的正面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