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归处是长安 > 第8章 烟火小时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安邦的酒后真言,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贾长安心里漾开层层涟漪。“对得起自个儿的心”,这话说起来轻巧,做起来却重若千钧。他的心里,早已被现实的尘埃覆盖,多久没有触碰过最初的本心了?

清晨醒来,宿醉带来的头痛隐隐作祟。他下楼时,苏青瓷已经坐在天井里喝茶了,晨光中的她,又恢复了那种不染尘埃的静谧。石桌上却多了一杯冒着热气的蜂蜜水,旁边压着一张便签纸,上面是清秀的字迹:“解酒。”

很简单,没有任何多余的关心,却让贾长安心头一暖。“谢谢。”他端起杯子,水温恰到好处。

“赵哥就是这样,热情起来不管不顾。”苏青瓷轻声说,仿佛是在解释这杯蜂蜜水的由来。

贾长安喝了一口甜丝丝的水,胃里舒服了不少。他注意到苏青瓷今天看的是一本关于古籍修复的书,很厚,她读得很专注。他没有打扰,静静享受着这份晨间的安宁。只是这份安宁,很快被手机震动打破。

是他母亲发来的微信。一连好几条语音,点开,那熟悉又带着些许焦灼的声音便流淌出来,在寂静的天井里显得格外清晰:

“长安啊,到西安安顿好了吗?工作顺不顺利?妈妈跟你说,你王阿姨又给你介绍了个姑娘,上海本地的,在银行工作,照片我发你了,你看看,多标致!你这年纪可不小了,不能再拖了……”

贾长安下意识地瞥了苏青瓷一眼,她似乎并未留意,依旧专注地看着书页,但翻页的手指几不可查地停顿了一下。他赶紧把手机调成静音,胡乱回了条“知道了妈,这边信号不好,晚点说”,便匆匆将手机塞回口袋。

一种熟悉的烦躁感涌了上来。逃离了上海,却逃不开这无孔不入的关切和压力。28岁,在投资圈还算年轻,但在老家人眼里,已是亟待“稳定”下来的大龄青年。他掏出口袋里的烟盒,是之前在便利店买的“长乐”,包装上印着小小的兵马俑图案,带着明显的地域特色。他抽出一支,看向苏青瓷:“介意吗?”

苏青瓷抬起头,目光掠过他手中的烟,轻轻摇头:“天井里可以的。”

他走到天井角落,背对着她,点燃了香烟。“长乐”的味道比他常抽的牌子要冲一些,带着西北烟草特有的辛辣。他深吸一口,试图用尼古丁压下心头的纷乱。烟灰缸是青瓷的,冰裂纹的釉色,和他指间缭绕的烟雾形成奇特的对比。他弹烟灰的动作有些生疏,来西安后,他抽烟的频率似乎降低了。

一根烟抽完,烦躁感并未完全消散,但被一种更深的迷茫取代。他回到座位,苏青瓷合上了书,看着他,眼神平静无波:“家里催得紧?”

贾长安苦笑一下,没有否认:“嗯,老生常谈。”

“这个年纪,难免的。”苏青瓷的语气听不出是安慰还是贾述,“尤其是在外地,家人总更担心些。”

“苏小姐也……”贾长安话出口,才觉得唐突,及时刹住了车。

苏青瓷的嘴角牵动了一下,那是一个带着淡淡涩意的弧度,她没有回答,只是重新端起了茶杯,目光投向院墙上的一抹青苔,显然不愿多谈。贾长安明白了,看来她也并非能完全超脱于世俗压力之外,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下午,贾长安决定出去走走,换换心情。他想起赵安邦提过一家很有意思的独立书店咖啡馆,叫“小时光”,就在不远处的另一条巷子里。

循着地址找去,“小时光”的门面并不起眼,原木招牌上手写着店名,字体圆润可爱。推门进去,风铃发出一串清脆的叮当声。店内空间不大,但布置得极为温馨,满墙的书籍,错落的绿植,暖黄色的灯光,空气里弥漫着咖啡香和淡淡的甜点气味。舒缓的民谣在低声流淌。

最引人注目的是吧台后那个忙碌的身影。一个看起来二十出头的女孩,扎着蓬松的丸子头,系着印有卡通猫咪的围裙,正手脚麻利地做着咖啡。她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眼睛弯成月牙,正和一位熟客热情地打着招呼:“李姐,今天还是老规矩?拿铁多加一份浓缩?没问题!”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像阳光下跳跃的溪水,充满了活力。这就是唐乐知了。她的存在,仿佛让整个空间的亮度都提高了好几度。

看到贾长安这个生面孔,唐乐知立刻扬起笑脸:“欢迎光临小时光!一位吗?随便坐!”

贾长安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是巷子里来往的行人。他点了一杯美式咖啡。等待的间隙,他观察着唐乐知。她像一只快乐的小蜜蜂,在吧台、书架、客座之间穿梭,时而推荐书籍,时而分享刚出炉的饼干,时而因为一个笑话自己先笑得前仰后合。她的快乐极具感染力,让坐在角落里心情阴郁的贾长安,也不自觉地放松了嘴角。

咖啡端上来,拉花是一个有点歪歪扭扭的爱心。唐乐知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新手练习,别嫌弃哈!今天的小饼干是抹茶味的,送你一块尝尝!”

看着她明媚无邪的笑容,贾长安忽然觉得,那些来自上海的烦扰、家庭的催婚,在这个充满阳光和咖啡香的小小空间里,暂时变得遥远而不真实了。他喝了一口咖啡,味道醇厚。又尝了那块小饼干,抹茶的微苦和黄油的香甜恰到好处。

他在备忘录里记下:

“乐知。‘小时光’如名,温暖治愈。笑容有光,能驱散阴霾。像……一颗甜度刚好的糖。”

他没有久坐,喝完咖啡便离开了。推门出去时,风铃再次响起,唐乐知清脆的“欢迎下次光临”从身后传来。走在夕阳下的巷子里,贾长安觉得脚步轻盈了一些。苏青瓷的静,秦望舒的冷,唐乐知的热,三种截然不同的温度,正在一点点调和着他原本灰暗的心境。

只是,当他拐进顺城巷,看到“归处”那扇熟悉的木门时,母亲微信里那些语音消息的内容,又不合时宜地浮现脑海。他停下脚步,下意识地又想摸烟,却发现烟盒已经空了。

他叹了口气,推开那扇仿佛隔开两个世界的门。天井里,苏青瓷正在收晾晒的床单,夕阳给她周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她看到他,点了点头,没有多问。

贾长安忽然觉得,这座古城里的“归处”,和他需要面对的“现实”,之间似乎横亘着一道无形的墙。而他,正站在墙的阴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