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处”的反击,并非选择在同样的媒体阵地上与“云隐”进行隔空骂战。在秦望舒那篇题为《在地性的锋芒:论手工艺作为抵抗与文化创新的当代实践》的雄文在几个深度文化平台引发小范围热议的同时,一场更为宏大、也更贴近“归处”本质的战役,在唐乐知的全力推动下悄然拉开帷幕。
项目代号——“长安十二时辰”。
这不是简单的产品展销,而是一次沉浸式的、以时间轴为脉络的“归处”生活美学体验。唐乐知计划将整个文创街区的一个核心院落,改造为一个浓缩的“微型长安”,在连续的十二个时辰(二十四小时)内,通过不同时段的情景设置、匠人现场展演、互动体验与特定主题的茶歇、香道、听琴等活动,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归处”所倡导的“有根的生活”。
“我们要让参与者用身体去感受,而不仅仅是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唐乐知在项目启动会上,眼神灼灼,“每个时辰都有其对应的生活场景和核心匠人作品。比如,卯时(5-7点),晨光熹微,是木作匠人小军展示如何挑选木料、感受木纹呼吸的时刻;午时(11-13点),日头正盛,是周雯剪纸与光影游戏的专场;酉时(17-19点),暮色四合,则聚焦于老陈的茶器与苏青瓷的煮茶之道……我们要讲述的,是器物在具体时空、具体生活场景中的生命力。”
这个构想极具野心,也充满了挑战。它不仅要求匠人们拿出看家本领,更要求他们将创作过程、乃至生活状态,部分地袒露在公众面前。
压力首先体现在周雯身上。为了配合“午时”的光影主题,她需要创作一组全新的、更具当代视觉冲击力的大型剪纸装置,而不仅仅是传统的窗花。一连几天,她工作室的灯都亮到深夜,地上堆满了废弃的草图。传统的吉祥纹样如何与现代空间对话而不显得突兀?光影的层次如何通过纸的镂空来实现超越平面的效果?她陷入了创作的瓶颈,眉头紧锁,连平日里最得心应手的剪刀,此刻握在手中也感觉滞涩。
小军则面临着另一种压力。他的木作向来以沉稳古拙见长,但唐乐知希望他在“卯时”环节,能展现木料从原始状态到初具雏形的过程,甚至允许参观者触摸不同处理阶段的木料,感受温度和质地的变化。“这……这岂不是把还没成型的、粗陋的东西给人看?”小军有些抗拒,在他所受的传统匠人教育里,示人的必是完成品,过程是私密的,甚至是“不雅”的。
就连一向沉稳的老陈,也对在“酉时”环节进行现场茶道演示有些顾虑。“茶道重静心,重仪式感,人来人往,喧嚣嘈杂,恐失了茶味真谛。”
面对匠人们的疑虑,苏青瓷再次展现了其独特的凝聚作用。她没有召开会议说教,而是分别走进了他们的工作室。
在周雯堆满草纸的工作室,苏青瓷拾起一张被揉皱的草图,那上面尝试将传统的“连年有余”纹样解构,与几何线条融合。“雯姐,”她轻声说,“记得你说过,你祖母教你剪纸时,说剪刀要跟着心里的‘气’走。现在你的‘气’遇到了新的风景,想走出去看看,这剪刀自然也要学会走新的路。不必强求一步到位,试着剪坏一百张,第一百零一张,或许就是新的天地。”她的话,让周雯紧绷的肩膀稍稍放松了下来。
在小军的工作坊,苏青瓷抚摸着那些还带着树皮和斧凿痕迹的木料胚子,对仍有些别扭的小军说:“小军,你看这木头的断面,它的年轮、它的纹理,甚至虫蛀的痕迹,都是它独一无二的生命史。让人触摸它,感受它从山林到作坊的旅程,这不是展示粗陋,而是分享生命。我相信,真正懂得的人,会为这原始的生命力而动容。”
而在老陈的窑口边,苏青瓷与他共饮一壶茶,看着跳跃的炉火,缓缓道:“陈老,茶道之静,在心不在境。若能在闹市中辟得一隅心安,煮水瀹茶,让往来行人于喧嚣中得片刻宁静,瞥见茶汤之美,器物之温,这或许比关起门来的独酌,更近‘茶道’之本意——分享与慰藉。”
她没有强迫任何人,只是用理解的方式,轻轻拨开了匠人们心头的迷雾。渐渐地,周雯工作室的灯熄得早了些,她开始尝试用更大胆的构图和不同质感的纸张;小军开始认真筛选那些能体现木料原始美的胚子,并琢磨如何讲解才能引人入胜;老陈则开始挑选适合在户外、且能经受多次使用的茶具,并简化了演示流程,更注重与观者的眼神交流。
秦望舒和贾长安则全力为这场“战役”提供理论与资源支持。秦望舒为“长安十二时辰”的每一个时辰环节撰写了精美的解说词,将其提升到文化美学的高度;贾长安则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渠道进行预热宣传,巧妙地将“云隐”引发的争议转化为对“归处”这场独特活动的关注度。
就在“长安十二时辰”紧锣密鼓筹备之际,金十三的讯息再次抵达,这次附带了一份模糊但极具威胁的附件预览——似乎是“云隐”与那个国际设计大奖即将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草案的部分截图,其中明确提到了将设立“东方美学创新奖”,旨在“表彰在融合传统与现代、推动东方美学国际化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设计师与品牌”。
“云隐”不仅要在舆论上打压,更要在制度层面,将“归处”模式排除在它们所定义的“创新”之外。
唐乐知看着这份预览,深吸一口气,对筹备团队的成员们说:“看来,我们的‘长安十二时辰’,不仅仅是一场秀,更是一场绝不能输的……正名之战。”
夜幕下的“归处”街区,灯火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亮,仿佛在提前点燃,迎接即将到来的、决定命运的十二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