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徒步记录者 > 第57章 松原序章 查干湖的冬捕与松花江的源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7章 松原序章 查干湖的冬捕与松花江的源头

离开长春,楚凡的步履带着一种完成壮举后的轻盈与笃定。列车向北折返,行驶在平坦的松嫩平原上。这一次,他的目的地不再是省城或工业重镇,而是一座与古老渔猎文化和大江源头紧密相连的城市——松原。

车窗外的景色是熟悉的黑土雪原,但楚凡的心境已然不同。他不再是一个探索未知的紧张旅人,更像是一个带着地图册、去验证和连接已知板块的归乡客。松原,位于 松花江 与 嫩江 交汇处,是他曾经走过的嫩江的下游,也是松花江上游的重要节点。

踏上松原的土地,一种 开阔而原始 的气息扑面而来。城市的天际线不高,风似乎更大,带着湖水和冰原的凛冽。这里没有大都市的喧嚣,更像一个宁静的、依偎在江河怀抱中的城镇。

楚凡此行的首要目标,是闻名遐迩的 查干湖 。冬季的查干湖,是一片浩瀚无垠的冰原,目光所及,尽是白茫茫一片,地与天在远处相接。但吸引楚凡的,不是这极致的静谧,而是那传承了近千年的、充满原始力量与仪式感的 冬捕。

他赶到湖面时,一场盛大的“祭湖醒网”仪式刚刚结束。身着传统羊皮袄、头戴狗皮帽的渔工们,在“鱼把头”的指挥下,吆喝着号子,驱使着马匹,拉动巨大的绞盘。长达数公里的渔网从冰洞下被缓缓拉出,伴随着水汽,无数银色的大小鱼类在网中翻腾跳跃,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鳞光,仿佛将整个湖的生机都拖出了水面。周围的人群发出阵阵欢呼。

这景象,比在讷河看到的个体冬捕要壮观百倍。这是一种 大规模、有组织、带有强烈信仰色彩的生产活动。楚凡站在人群中,感受着那号子声、马蹄声、绞盘声与人群欢呼声交织成的雄浑交响,内心被这种人与自然的古老契约深深震撼。查干湖的冬捕,不是索取,而是对自然馈赠的庄严感谢与可持续的获取。

第二天,他去了 龙华寺 和 慈云寺 。这两座寺庙规模宏大,尤其是龙华寺,据说是亚洲最大的寺庙建筑群之一。在冰雪覆盖的平原上,这些金顶红墙的殿宇显得格外庄严宁静。他从查干湖的喧腾渔猎,走入佛寺的晨钟暮鼓,感受着这片土地上精神信仰的另一种形态。

他还特意去了松花江的某个源头区域。看着那或许并不起眼的涓涓细流,想象着它汇聚成溪,奔流成河,最终成为滋养东北大地的母亲河之一,流经他走过的吉林市、哈尔滨、佳木斯……一种 江河溯源、万物互联 的感动在他心中涌动。

傍晚,他品尝了松原的鱼宴。用查干湖新鲜捕捞的鱼制作的 剒生鱼 、 炖胖头鱼 ,味道鲜美无比,是这片水域最直接的慷慨赠与。

行走在松原的街头,楚凡感到一种奇妙的圆满。他似乎站在了一个循环的节点上——他走过了松花江的中下游,如今来到了它的上游;他见过个体渔民的坚守,如今见证了群体渔猎的盛况。

回到旅馆,他翻开了新的一页笔记本。这不再是东北三省的记录,而是他关内之旅的第一章。

他画下了查干湖出鱼的壮观场面,画下了松花江源头的静谧,画下了寺庙的金顶。

他写道:

“松原,我的关内第一站。

你以查干湖冬捕的磅薄气势,为我开启了全新的篇章。那冰湖上的号子,是比任何城市交响都更古老的生命礼赞。

站在松花江的源头,回望它奔流过的土地,我的旅程仿佛完成了一次地理上的回溯与精神上的衔接。

从长春的‘终点’来到松原,我并未离开东北的怀抱,而是更深入地走进了它古老而充满生命力的心脏地带。

这里的信仰在寺庙的香火里,更在渔民的号子与冰层下的渔网中。

带着江河源头的清澈与冬捕的豪情,我将继续向南,走向山海关,走向那片更为广袤和未知的华夏大地。”

合上笔记本,松原的夜晚宁静而深沉。楚凡知道,他的徒步中国之旅,翻过了最厚重的一卷,新的故事,正随着松花江的流水,缓缓向南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