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徒步记录者 > 第106章 承德印象 · 避暑山庄的园林与外八庙的融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6章 承德印象 · 避暑山庄的园林与外八庙的融合

列车离开渤海之滨,向西驶入燕山山脉的层层山峦之中。窗外的景色从开阔的平原海岸变为连绵起伏的丘陵与山谷,空气也变得愈发清冽干燥。当“承德”的站名出现在眼前时,一种 庄严、古朴而又带着皇家气韵 的氛围悄然笼罩下来。

承德,这座被誉为“紫塞明珠”、清代 夏都 的城市,以其 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 和 凝聚了多民族建筑艺术的寺庙群,向楚凡展现了中华帝国另一面的辉煌与智慧。

楚凡在靠近 避暑山庄 的地方找了一家旅店住下。安顿好后,他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步入了这座闻名遐迩的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世界文化遗产)。

他首先游览 避暑山庄。与北京故宫的恢宏壮丽、规整对称不同,避暑山庄更像一座融于自然山水之间的巨大园林。宫殿区青砖灰瓦,古朴淡雅,体现了康熙皇帝“澹泊敬诚”的追求。而苑景区则浩渺广阔,湖泊、平原、山峦层次分明。他沿着湖岸行走,走过“烟雨楼”、“金山岛”,虽然冬季湖面冰封,树木凋零,但那种 “移天缩地在君怀” 的磅礴气势与匠心独运的造园艺术,依然令人叹为观止。这里不仅是避暑的乐园,更是清代皇帝处理民族事务、巩固北部边疆的 政治中心。

第二天,楚凡的探索转向了环绕山庄的 外八庙。这些寺庙建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风格各异,融合了汉、藏、蒙等多种建筑元素,是清政府“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民族政策的实物见证。

他参观了形似西藏布达拉宫的 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其大红台巍峨壮观,金顶在冬日阳光下熠熠生辉。他又走进了汉藏结合、拥有巨大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木雕的 普宁寺。行走在这些寺庙之间,看着飘扬的经幡、转经的信徒(或游客),楚凡深刻地感受到了那种 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和谐与帝国“怀柔远人”的政治艺术。这与他在东北感受到的单一民族文化风情,以及山海关的军事防御意象,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体验。

傍晚,他品尝了承德的特色美食 野味火锅(多以鹿肉、狍子肉等为主,如今多为养殖)和 平泉羊汤。在山区的寒夜里,围坐在热腾腾的火锅旁,或者喝上一碗鲜美的羊汤,是抵御严寒的最佳方式,也带着浓郁的塞外风情。

行走在承德的街头,城市被群山环抱,武烈河穿城而过。这里没有大都市的喧嚣,更多的是一种 因历史积淀而产生的从容与宁静。

回到旅店,楚凡的内心充满了震撼与思考。承德展现给他的,是 中华帝国鼎盛时期,在处理民族关系、融合多元文化上所达到的非凡高度与独特智慧。

他翻开笔记本,画下了避暑山庄湖泊区的亭台楼阁,画下了普陀宗乘之庙的大红台与金顶,画下了一个热气腾腾的火锅。

他写道:

“承德,你这座塞外夏都,以山庄的园林意趣与外八庙的融合艺术,向我揭示了清帝国‘马上得天下,岂可于马上治之’的深意。

避暑山庄不仅是休闲的园林,更是怀柔的政治舞台;外八庙不仅是信仰的场所,更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筑宣言。

一口野味火锅的暖意,是塞外山风与皇家历史共同烹调出的滋味。

你让我看到,真正的强大,不仅在于武力的征服,更在于文化的包容与智慧的凝聚。

承德,你这堂关于帝国治理与文化融合的课,宏大而深刻。明日,我将更深入地探寻你的山水与历史细节。”

合上笔记本,窗外承德的夜晚,群山如黛,星空似乎格外清晰。楚凡知道,这座皇家夏都的故事远未讲完,它的山水与历史,还有更多等待他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