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徒步记录者 > 第39章 佳木斯序曲 · 三江口的风与东北小延安的印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章 佳木斯序曲 · 三江口的风与东北小延安的印记

列车离开鹤岗,沿着蜿蜒的铁路,在平旷的原野与低缓的丘陵间向东南方向行驶。窗外的景色逐渐变得润泽起来,河流与水塘出现的频率增高,预示着前方将是一座与水息息相关的城市。空气中那股属于煤矿的沉寂感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开阔的、带着水汽的清新。

佳木斯,到了。

这座被誉为“东北小延安”、“三江平原腹地”的城市,以一种 开阔而疏朗 的姿态迎接着楚凡。松花江在这里与黑龙江汇合,奔流向下,形成广袤的三江平原。城市沿江而建,街道笔直宽阔,建筑不像哈尔滨那般浓墨重彩,也不似鹤岗那般沉郁,而是带着一种建国初期工业城市的规整与力量感,同时又因江水的滋养而显得灵动。

楚凡在靠近 沿江公园 的地方找了一家旅馆住下。推开窗户,湿润的江风便扑面而来,带着河水与泥沙的独特气息。

安顿下来后,他立刻前往 沿江公园 。冬季的松花江同样被冰层覆盖,江面辽阔,对岸的树林和田野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宁静而遥远。江堤上,有市民在散步、放风筝,冰面上能看到凿冰钓鱼的人和玩耍的孩童。与哈尔滨松花江畔那种国际化的热闹不同,这里更多是一种本地化的、悠闲的生活气息。

他沿着江堤行走,一直走到能看到 柳树岛 的地方。这座江心岛如同一条墨绿色的带子,横卧在冰封的江心,为这片开阔的水域增添了层次感。

第二天,楚凡乘车前往佳木斯的精神地标—— 东北银行钱币博物馆 (原合江银行旧址)。这座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的见证。馆内不仅展示了丰富的钱币,更详细介绍了佳木斯作为 东北解放区大后方 的重要历史。

看着那些发行于战争年代的纸币、那些反映当时生产建设的照片,楚凡仿佛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却又充满理想的岁月。佳木斯,曾是中国共产党的稳固后方,为东北乃至全国的解放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和金融支持,故有“东北小延安”之称。这段历史,为这座江畔城市注入了一种 坚韧、奉献的革命底色。

下午,他去了佳木斯博物馆。在这里,他对“三江平原”有了更系统的认识。从古代的肃慎、挹娄文化,到近代的闯关东移民潮,再到现代的北大荒开发,这片肥沃的土地始终是多种文化交汇、碰撞与融合的舞台。佳木斯,正是这个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

傍晚,他寻访了一家本地人推荐的 朝鲜族冷面馆 。佳木斯聚居着不少朝鲜族同胞。即使在冬天,一碗带着冰碴的 荞麦冷面 依然是许多人的挚爱。酸甜清爽的汤,韧滑的面条,配上牛肉、鸡蛋和辣白菜,入口瞬间带来一种极致的冰爽与刺激,与外面寒冷的天气形成奇妙的呼应,别有一番风味。

走在华灯初上的街道上,楚凡回味着冷面的滋味,也回味着这一天感受到的历史与地理。佳木斯将大江的开阔、历史的厚重与民族的特色,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回到旅馆,他翻开笔记本,画下了开阔的松花江与柳树岛,画下了钱币博物馆那朴素的建筑,画下了那碗冒着“寒气”的朝鲜冷面。

他写道:

“从鹤岗的静默沉思,来到佳木斯的开阔疏朗,仿佛从一个内向的庭院,步入了面向大江的阳台。

松花江的风带着历史的回响——那是‘东北小延安’的红色记忆,是三江平原的肥沃承诺,也是闯关东先民的拓荒足迹。

这里的气息,既有江水的灵动,也有黑土的深厚,更有一种源自奉献年代的坚韧气质。

一碗冰爽的朝鲜冷面,为这座城市的刚毅历史,添上了一笔清新而多元的注脚。

佳木斯,你这三江平原的坐标原点,正以你的方式,向我讲述着另一种关于坚守与开拓的东北故事。明天,我将去往更靠近边境的地方,感受更纯粹的三江气息。”

合上笔记本,窗外松花江的夜色静谧而深沉。楚凡知道,在佳木斯的下一站,他将真正踏入三江汇流的壮丽之地,去感受那片“北大仓”核心地带的脉搏。他的旅程,因这座江城的铺垫,而更具历史的纵深感与地理的方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