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徒步记录者 > 第80章 苇海日出的告别与南下的蟹田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0章 苇海日出的告别与南下的蟹田米

在盘锦的最后一天,楚凡在黎明前再次醒来,驱车前往 红海滩 深处一片更为原始的 芦苇荡。他想要在这片孕育了无数生命的湿地中,迎接最后一次日出,并进行一场安静的告别。

冬季的苇海,万籁俱寂。一人多高的芦苇只剩下金黄的秆子,顶着蓬松的芦花,在晨风中微微摇曳,发出沙沙的轻响。脚下是冻得坚实的土地和残雪,冰封的水道在芦苇丛中蜿蜒,像一条条银色的脉络。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入苇荡深处,直到城市的喧嚣彻底消失,只剩下他自己和这片无边的寂静。

当天际线开始发白,继而染上瑰丽的霞彩,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的苇梢间缓缓升起时,楚凡感到一种灵魂被洗涤的纯净。阳光如同金色的画笔,将芦苇染成温暖的色调,冰面上也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几只早起的丹顶鹤或其它水鸟被惊动,优雅地展翅飞向天空,发出清越的鸣叫。

这景象,比任何人工雕琢的景观都更震撼人心。他从行囊里拿出了那块在 伊春 获得的 年轮木片,象征着古老森林的生命;又拿出了在 辽源 捡拾的 灰色鹅卵石,代表着工业转型的坚韧。他将这两件来自东北内陆的信物,轻轻放在覆雪的苇根旁。

森林、矿山、湿地。这三样东西,仿佛完成了一次跨越地理与产业形态的对话,共同诉说着东北大地的丰厚与沧桑。他没有带走盘锦的芦苇或贝壳,他觉得,让自己的两位“老友”留在这片生命的摇篮里,是对盘锦,也是对整个东北之旅最好的致敬。

日出之后,他去了一个本地的农产品市场,精心挑选了一小袋真空包装的 盘锦大米 和几只熟冻的 稻田蟹。这不是为了纪念,而是他真想将这湿地与稻田共同孕育的精华滋味,带给远方的亲人品尝,也作为自己接下来路途上的给养。这 实在的、可品尝的馈赠,比任何工艺品都更能代表盘锦。

中午,他喝了最后一碗 肉卤豆浆,那咸香扎实的滋味,成为了他对盘锦味觉的最终记忆。

下午,他背起行囊,走向盘锦站。行囊里,少了森林的木片和矿城的石头,却多了一袋米和几只蟹,重量依旧,内涵却已悄然转变。

在月台上,他回望这座被湿地环抱的城市。天空中有鸟群飞过,远处抽油机在湿地的背景中不知疲倦地起伏。

他翻开笔记本,在盘锦篇章的最后一页,他画下了一丛在晨曦中摇曳的芦苇,和一行飞向远方的飞鸟。

他写道:

“盘锦,我的告别在苇海的日出中完成。

我留下了森林的年轮与矿城的顽石,让它们在你的湿地怀抱中安眠,完成一次跨越山海的共鸣。

我带走了你稻田的米香与河蟹的鲜美,让这生态的馈赠滋养我接下来的路程。

你让我深刻领悟,真正的富饶,并非单一的索取,而是如你这般,让工业、农业与自然湿地达成微妙的平衡与共荣。

再见,湿地之都盘锦。愿你的红滩永远壮丽,愿你的稻蟹永远丰腴,愿你的发展之路始终与生态同行。

汽笛长鸣,列车南下。山海关的轮廓,已在心中清晰起来。”

合上笔记本,楚凡踏上了继续南下的列车。车轮滚动,盘锦的湿地平原在视野中逐渐远去。他的关内之旅,因为盘锦这一站,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邃的思考。前方,是关内与关外的地理分界,也是他心灵旅程的一个崭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