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徒步记录者 > 第161章 山西 · 大同世界——从云冈石佛到能源新城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1章 山西 · 大同世界——从云冈石佛到能源新城2

我们让楚凡在大同多停留一日,去感受这座“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在瑰宝光环之下,生动而复杂的市井肌理。

昨日的太同,是瑰丽的、厚重的,充满了石窟的庄严与古都的气派。楚凡决定,今天他要暂时从那些举世闻名的地标中抽身,像一滴水,融入这座城市的毛细血管,去触摸它真实的心跳。

6. 清晨的“刀削面”与市井活力

楚凡被本地朋友带进一家老字号面馆,观看师傅表演刀削面。只见师傅手托面团,刀光飞舞,一条条中厚边薄、形似柳叶的面片精准飞入沸锅,堪称艺术。浇上浓郁的老汤和醇香的肉臊,一口下去,面条外滑内筋,软而不粘。

“咱大同人,一天就是从这碗面开始的,”朋友吸溜着面条说,“这刀削面的劲儿,就跟咱大同人的性子一样,爽快,利落,不拖泥带水!”

7. 东小城与“老大同”的记忆

他信步走入尚未完全改造的东小城片区。这里还保留着大量老旧的平房和筒子楼,墙壁上隐约可见不同年代的标语,充满了时光的痕迹。几位老人在街角下棋,用浓重的大同话激烈争论。

一位摇着蒲扇的大爷对楚凡说:“这儿才是老大同的样儿!以前这一片都是矿工的家属区,热闹得很。现在年轻人都搬去新楼了,就剩我们这些老家伙,守着这点老回忆。”

8. 雕塑工作室的“黑金”艺术

在一个由旧厂房改造的艺术区,楚凡拜访了一位年轻的雕塑家。他的作品极具特色,大量使用煤矿的伴生物——煤矸石作为材料,创作出既粗犷又充满哲思的现代雕塑。

“我想让这些被废弃的‘黑色骨头’说话,”雕塑家指着一件作品说,“它们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与伤痛,也蕴含着新生的可能。大同不能只活在云冈的过去里,也要有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表达。”

9. 文瀛湖的生态转身

下午,楚凡来到大同东郊的文瀛湖。这片广阔的水域与生态湿地,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典范之作。市民在此骑行、露营、观鸟,与他在煤矿井下感受到的那个黑色世界恍如隔世。

一位环保志愿者告诉他:“这里以前是采煤沉陷区,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经过生态修复,现在成了城市的‘绿肺’。你看,从‘煤都’到‘绿都’,我们正在努力。”

10. 最后的晚餐:浑源凉粉与黄糕

临行前的晚餐,楚凡品尝了大同下辖浑源县的特色——浑源凉粉。那凉粉爽滑剔透,配上香辣的莲花豆豆腐干和灵魂般的浑源陈醋,酸辣开胃,回味无穷。主食则是一块黄米糕,蘸着凉粉的汤汁吃,别有一番风味。

这顿简单却风味十足的晚餐,为他的大同之行画上了一个酸辣酣畅的句号。

当楚凡整理行囊,准备南下平遥时,他发现大同的形象已无比立体:

· 它不仅是云冈石窟的佛光,也是东小城的烟火。

· 它不仅是华严寺的辽构,也是艺术区的先锋。

· 它不仅是地下的“太阳石”,也是文瀛湖的碧波。

· 它不仅是凤临阁的传奇,也是刀削面的日常。

这座城市,正进行着一场艰难的转身——它努力背负着千年古都的辉煌与百年煤都的沉重,同时又在奋力开拓一条通往绿色与未来的新路。

楚凡的背包里,多了一块煤矸石雕塑的小样和一瓶浑源陈醋。他带着对这座正在剧烈蜕变中的城市的祝福与思考,他知道,大同给予他的,将是一份关于历史、现实与未来如何共处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