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徒步记录者 > 第167章 内蒙古 · 青城揽胜——塞外名都的召庙与驼铃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7章 内蒙古 · 青城揽胜——塞外名都的召庙与驼铃2

我们让楚凡在呼和浩特多停留一日,去感受这座“青城”在历史光环与现代都市之外,那些生动而温暖的市井纹理。

昨日的呼和浩特,是历史的、厚重的,充满了博物院的史诗与大召的梵音。楚凡决定,今天他要暂时放下游客的身份,像一滴水,融入这座青色的城,去品味它作为一座“生活之城”的日常滋味。

6. 清晨的“焙子”夹万物

楚凡被本地朋友带进一家烟火气十足的早餐铺。主角是呼和浩特人离不开的“焙子”——一种用胡麻油烤制的面饼,外皮酥脆,内里松软。它可以切开,夹上烧麦、熏肉、鸡蛋、咸菜,乃至一切,是本地人最百搭的早餐基础。

“一个焙子,一碗羊杂碎,或者一壶奶茶,就是咱呼市人最地道的早晨,”朋友一边咬着夹满肉的焙子,一边含糊不清地说,“这味道,走到哪儿都想。”

7. 满都海公园的市井百态

他信步走入市中心的满都海公园。这里没有博物院的肃穆,也没有大召寺的庄严,却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唱晋剧、二人台的票友字正腔圆,抖空竹的老人身手矫健,下蒙古象棋的棋手凝神沉思,还有带着孩子嬉戏的年轻父母……楚凡坐在长廊里,看了许久,这生动的人间戏剧,比任何景点都更吸引他。

8. 大学西街的青春脉搏

午后,楚凡漫步在聚集了多所高校的大学西街。这里充满了青春的活力,时尚的咖啡馆、独立书店、文创小店林立。他在一家由蒙古族大学生开的咖啡馆里小坐,店里融合了现代设计与蒙古族元素,播放着舒缓的蒙语歌曲。

“我们想做一个空间,让更多人了解当下的、多元的蒙古族文化,”年轻的店主眼神明亮,“不只有草原和骑马,我们也在思考,也在创造。”

9. 阿尔泰游乐园的摩天轮

傍晚,他登上阿尔泰游乐园的摩天轮。随着轿厢缓缓升高,整座青城在脚下铺展开来——古老的召庙金顶与现代的玻璃幕墙交相辉映,远处的大青山如一道青色的屏障。这种古今交融的独特城市风貌,在此刻尽收眼底。

10. 最后的晚餐:莜面与稍麦

临行前的晚餐,楚凡选择了更具地方特色的组合:武川莜面和羊肉稍麦。莜面窝窝蘸着凉汤或羊肉臊子,口感筋道,健康美味;而皮薄馅大、形似花朵的稍麦,则是对“焙子夹烧麦”的精致化体验。

这顿晚餐,将草原的馈赠与面食的智慧完美结合,为他的青城之行画上了一个滋味绵长的句号。

当楚凡整理行囊,准备西行鄂尔多斯时,他发现呼和浩特的形象已无比丰满:

· 它不仅是博物院的史诗,也是满都海公园的市井。

· 它不仅是大召寺的梵唱,也是大学西街的潮音。

· 它不仅是塞上老街的往事,也是阿尔泰的现代光影。

· 它不仅是手把肉的豪迈,也是焙子夹万物的随和。

这座城市,就像它所处的土默川平原,宽广而肥沃,既能孕育深厚的历史,也能滋养多彩的当下。它承载着“召城”的宁静与“商城”的繁华,更跳动着作为自治区首府的年轻脉搏。

楚凡的背包里,多了一包胡麻油和一本在独立书店买的蒙语诗集。他带着对这座包容并蓄的青城的深深好感,踏上了西去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