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徒步记录者 > 第187章 河南 · 太极故里——从黑色煤城到绿色山水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7章 河南 · 太极故里——从黑色煤城到绿色山水1

楚凡将带着从洛阳汲取的千年文脉与从容气度,向东北而行,踏入那座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从“煤城”成功转型的山水之城——河南焦作。

列车东行,窗外的景色从洛阳盆地的开阔,逐渐变为太行山前丘陵的起伏。当“焦作”的站牌出现时,楚凡看到的不再是想象中灰蒙蒙的工业城市,而是一座绿意盎然的现代都市。这里,是太极拳的发源地,是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所在。

核心路线: 云台山 → 陈家沟 → 焦作城区(煤矿遗迹转型项目)

徒步者所见与闻:

1. 云台山:红石峡的碧水丹崖

楚凡的第一站,是被誉为“北方九寨”的云台山。在红石峡,他沿着悬空的栈道行走,两侧是赭红色的嶂石岩绝壁,脚下是碧绿清澈的溪流深潭,瀑布如白练般从崖顶跌落。这极致的丹霞地貌与水体景观的结合,让他惊叹不已。

一位来自山西的老年摄影团成员,一边调整三脚架一边对楚凡感慨:“早就听说云台山美,没想到这么灵!谁能想到,这以前是煤矿塌陷区影响的地方?焦作这‘转身’,转得漂亮!”

2. 潭瀑峡:三步一泉,五步一瀑

行走在潭瀑峡,楚凡仿佛置身于一个水的乐章中。泉、溪、瀑、潭相连,水流声时而潺潺,时而轰鸣。“丫字瀑”、“情人瀑”等景观层出不穷。他用手触摸那清凉的泉水,感受着这片山水蓬勃的生命力。

一位本地导游自豪地向游客介绍:“我们焦作人,以前是‘靠山吃煤’,现在是‘靠山吃山水’。这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新‘金山银山’。”

3. 陈家沟:太极拳的呼吸与韵律

踏入温县陈家沟,空气仿佛都慢了下来。这里是太极拳的发源地,随处可见练习太极拳的身影,从鹤发童颜的老者到稚气未脱的孩童。楚凡参观了太极拳祖祠,了解了陈王廷创拳的历史。

在一位拳师的邀请下,他尝试学习了起势的几个基本动作。拳师一边纠正他的姿势,一边说:“太极拳,练的不只是招式,是‘意’和‘气’。要像这云台山的水,看起来柔,实则力量无穷。我们焦作转型,也需要这股子绵长又坚韧的劲儿。”

4. 焦作城区:“煤城”印记与“缝山”精神

回到焦作市区,楚凡特意去寻找城市的工业记忆。他参观了由北山废弃采石场改造的“缝山公园”,那座巨大的青铜雕塑“缝山针”,象征着焦作人修复生态、为太行山“缝合伤口”的决心。

一位在公园散步的退休矿工告诉他:“看见那‘针’没?那就是我们焦作人的态度!过去我们向大山索取,现在我们回报以绿色。”

5. 怀庆府的舌尖记忆:闹汤驴肉与浑浆凉粉

傍晚,楚凡品尝了焦作(古怀庆府)的特色美食。闹汤驴肉,肉质细腻,在高汤中久煮更加鲜美;浑浆凉粉,用绿豆制作,口感爽滑,配上独特的浑浆(发酵的绿豆浆),味道酸香独特。

餐馆老板说:“我们这儿的驴肉,以前是给井下矿工补充体力的,实在!这凉粉,解暑又开胃。吃了你就知道,咱焦作人,过日子跟打太极一样,有刚有柔。”

在焦作,楚凡看到了一座资源型城市华丽转身的典范:

· 他在云台山领略了太行山水的雄奇秀美。

· 他在陈家沟感受到了太极拳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民间根基。

· 他在缝山公园看到了修复生态、告别过去的决心与行动。

· 他在驴肉与凉粉中品尝到了刚柔并济的地方性格。

这座城市,就像它所孕育的太极拳,以柔克刚,转型发展;看似缓慢,却蕴含着强大的内生力量。

楚凡的笔记本上,画下了一个太极图的轮廓,一边是黑色的煤块,一边是绿色的山水。他带着对这座成功转型之城的敬佩与启示,即将继续他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