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让你培养技工,你培养出国士无双 > 第122章 全球热搜:那个把《自然》刷屏的大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2章 全球热搜:那个把《自然》刷屏的大学!

英国,《自然》杂志总部。

主编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撞开。

“主编!出大事了!”

高级编辑约翰冲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台平板电脑,因为跑得太急,他整个人都在发抖。

主编霍华德放下电话,他刚刚结束了和《科学》杂志主编的紧急通话。

“是海城科技大学的事,对吗?”霍华德的声音异常沉重。

约翰把平板递过去:“我们收到了超过二十篇,他们那边也收到了十几篇,还有《细胞》、《柳叶刀》……几乎所有顶刊都收到了!”

霍华德看着平板上那份由各位评审专家发回的、近乎癫狂的邮件摘要,只感觉一阵眩晕。

“这不是投稿……”他喃喃自语,“这是在对我们所有人宣布:他们来了。”

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最后停在窗前,看着伦敦的夜景。

“约翰,立刻通知技术部门。”

“打破所有流程,绕开所有排期。”

“把我们收到的、经过第一轮审核的所有来自海城科技大学的论文,全部,立刻,在线发表!”

约翰的呼吸停滞了一瞬:“主编,这不符合规定……”

“去他妈的规定!”霍华德猛地回头,平日里温文尔雅的脸上,此刻满是孤注一掷的狂热,“安娜那边也会做同样的事!谁慢一步,谁就是本世纪学术界最大的笑话!”

“这是战争!约翰!抢头条的战争!”

几个小时后。

凌晨四点的互联网,正处于一天中最安静的时刻。

一名在麻省理工熬夜写代码的华夏留学生,习惯性地点开《自然》官网,想看看有没有新的文献。

下一秒,他手里的红牛,掉在了地上。

官网首页,最新发表(Latest research)区域,被一排整齐划一的标题占据了。

《一种基于龙鳞结构仿生的新型超高强度焊接技术微观机理研究》

《增强型蚁群算法在解决“局部最优陷阱”问题上的确定性应用》

《“神农一号”超级水稻的基因序列与表达分析》

……

十几篇论文,像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整齐地陈列在那里。

而它们的署名机构,只有一个。

【haiche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海城科技大学。

他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

他刷新页面。

结果没有改变。

他颤抖着手,截了一张图,发到了一个拥有上千名海外博士生的学术交流群里。

“兄弟们,我好像疯了,你们快看看《自然》官网,是不是被黑了?”

一分钟后。

整个交流群,炸了。

“卧槽!!!”

“屠版!这是屠版了啊!《自然》创刊一百五十多年,有过这种事吗?”

“海城科技大学?这是什么学校?谁听过?”

“技校?不对啊,是科技大学!国内什么时候冒出来这么一号猛人?”

起初,所有人都以为是p图的玩笑。

但当无数人涌入官网,亲眼看到那一排排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论文时,整个学术圈的海外游子们,集体失声。

截图开始像病毒一样,从学术群扩散到微博、twitter、Facebook……

“震惊!《自然》官网被国内一所大学屠版!”

“史无前例!一个陌生的名字刷屏了世界顶刊!”

“这是p图还是华夏的神秘力量?”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全球各大新闻媒体的科技版块。

“快!查这个海城科技大学!我要它的一切资料!”

“联系我们在华夏的记者,不管用什么方法,联系上这所学校!”

“他们的校长是谁?团队负责人是谁?!”

然而,他们疯狂地在网络上搜索,得到的结果却寥寥无几。

这所大学,就像是凭空出现的一样,神秘得让人恐惧。

而这种神秘,更加剧了外界的狂热。

上午九点。

“海城科技大学”这个中文词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登上了全球所有主流搜索引擎和社交平台的热搜榜。

第一名!

海城市政府的对外联络电话,被打爆了。

“您好,这里是德国马普学会,我们想与贵市的海城科技大学建立学术交流……”

“hello, this is mIt. we would like to inquire about haiche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もしもし、东京大学ですが…”

接线员们手忙脚乱,她们这辈子都没接过这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如雷贯耳的名字。

她们只能一遍遍地重复着:“抱歉,我们也在尝试联系,请您稍后再拨……”

与此同时。

夏华大学,校长办公室。

顾延舟正拿着一份报纸,悠闲地喝着茶。

他对外界的风暴一无所知,他从不看那些他眼中的“网络垃圾”。

一名年轻的副手敲门进来,神色有些古怪。

“顾校长,网上……网上都在传,那个海科大好像发了很多论文,动静闹得很大。”

顾延舟放下报纸,发出一声嗤笑。

“网上的东西你也信?无非是花钱在一些不入流的期刊上买了几个版面,自吹自擂罢了。”

他把茶杯重重地放在桌上。

“跳梁小丑,哗众取宠。这种手段,只会让人更看不起他们。”

副手张了张嘴,想说这次好像不一样,但看到顾延舟不屑的神情,又把话咽了回去。

顾延舟看了一眼墙上的日历。

明天,就是两个月期限的最后一天。

他已经准备好了最严厉、最深刻的措辞,准备给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王校长,以及整个华夏教育界,上一堂关于“学术尊严”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