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让你培养技工,你培养出国士无双 > 第134章 小时交卷?不,是创造一个航天奇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4章 小时交卷?不,是创造一个航天奇迹!

体育馆内,比赛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大部分实验区都陷入了一片混乱。

清华大学的区域。

队长陈子豪烦躁地把一叠A4纸摔在桌上。

“不行!这个AI算法模型根本跑不通!”

“准确率一直在85%徘徊,离98%差太远了!”

一个队员推了推眼镜,声音疲惫。

“队长,我们的数据库不够,样本太少了。”

“而且实时翻译对算力要求太高,我们的设备……”

陈子豪猛地一拍桌子。

“别找借口!”

他拿起手机,走到一个角落,压低声音。

“江校长,我们遇到瓶颈了。”

电话那头传来江城冰冷的声音。

“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

“联系讯飞、联系谷歌,找在那边工作的校友!”

“把他们的核心算法模型过来!”

“这次比赛,清华不能输!”

陈子豪的脸色变了。

“校长,这是违规的……”

“蠢货!规矩是给弱者定的!”

江城的声音透着一股狠劲。

“赢了,你就是功臣!输了,你就滚出清华!”

电话挂断。

陈子豪的脸上一片挣扎,最后化为一丝决绝。

另一边,复旦大学的实验区。

校长周明辉亲自坐镇。

他看着队员们毫无头绪的样子,眉头紧锁。

“还是不行吗?”

队长摇了摇头。

“校长,100种语言,还包括方言和专业术语……这根本不是72小时能解决的问题。”

周明辉的目光扫过全场。

几乎所有选择了第三题的队伍,都陷入了同样的困境。

而选择了第二题深海机器人的几支队伍,更是连设计图都画不出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飘向了那个最角落的实验区。

海城科技大学。

他们的区域用特殊的隔音玻璃完全封闭,从外面什么都听不到。

只能看到李虎和他的几个队员,正围着一台巨大的、造型奇特的机器。

机器上方投射出复杂的蓝色全息影像。

几个人戴着数据手套,在空中比划着。

动作流畅,配合默契,脸上没有丝毫焦躁。

“他们在干什么?像是在玩游戏。”

“故弄玄虚罢了,一群大一新生,能懂什么月球建造?”

“我看他们24小时后,就是交一张白卷上来。”

嘲讽和议论声此起彼伏。

王谦坐在主席台的第一排,闭目养神。

钟振国在他身边,手心全是汗。

“校长,都过去20个小时了,他们好像……还没开始造东西。”

林振华和石破天也坐不住了。

“这几个小子,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王谦睁开眼。

“别急。”

“让他们玩。”

时间,终于走到了第24个小时。

大屏幕上的倒计时,从72小时,变成了48:00:00。

就在倒计时数字跳动的那一刻。

“嘎吱——”

海科大实验区的门开了。

李虎走了出来。

他还是穿着那身沾着机油的工装校服。

手里,只拿着一个指甲盖大小的U盘。

他身后,跟着两个队员,推着一台半人高、盖着黑布的设备。

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们身上。

李虎无视了所有人的目光,径直走向主席台前方的评委席。

“评委老师,海城科技大学,交卷。”

全场安静了三秒。

然后,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江城第一个站了起来。

他指着李虎,脸上全是毫不掩饰的讥讽。

“交卷?就凭一个U盘?”

“王校长,这就是你们海科大的作品?一个ppt吗?”

“你们这是在侮辱挑战杯,侮辱在场的所有评委和参赛队伍!”

他转向评委席。

“我提议,立刻取消海城科技大学的参赛资格!”

陈子豪也跟着起哄。

“对!取消他们的资格!”

“作弊!他们肯定是作弊!”

王谦缓缓站起身,走到评委席旁边。

“江校长,别这么激动。”

“是不是ppt,看了不就知道了吗?”

评委席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约翰·克劳泽皱了皱眉。

他对比自己年轻的王谦有几分好奇。

他接过李虎递来的U盘,插进面前的电脑。

“让我看看,这群孩子到底做出了什么。”

下一秒。

体育馆中央的大屏幕上,画面亮起。

一套无比复杂、精妙、充满科幻美感的3d模型,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那是一个完整的月球自主建造系统。

从能源模块、材料采集模块、3d打印模块,到最后的生命维持系统……

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每一个结构都堪称完美。

全场的笑声戛然而止。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那超越他们认知的设计图。

约翰·克劳泽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他的目光死死盯着屏幕上一个不断放大的结构。

那是一个螺旋状的热循环系统。

“oh my God……”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通过话筒传遍全场。

“这个设计……这个热循环系统的设计……”

他指着屏幕,像是看到了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奇迹。

“它解决了金属在-170c到130c巨大温差下的热胀冷缩难题!”

“这个方案……比NASA的阿耳忒弥斯计划,还要先进!至少十年!”

全场死寂。

所有人都像是被施了定身法。

江城的笑容,彻底僵在脸上。

他身后的陈子豪,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不可能!

这绝对不可能!

江城回过神来,脸色涨得通红。

“假的!这一定是假的!”

他嘶吼着。

“这是偷来的图纸!他们肯定是从哪里窃取了未公开的航天机密!”

“一群大一新生,怎么可能设计出这种东西!我要求彻查!”

王谦笑了。

他转向钟振国。

“老钟,既然江校长想看。”

“那就让他看个够。”

钟振国立刻会意,拿出遥控器。

大屏幕的画面一分为二。

左边是那套惊世骇俗的设计图。

右边,开始播放一段快进的视频。

正是海科大实验区24小时无死角的监控录像。

画面中,李虎带着他的团队,围着那台“神级造珠机”的验证平台。

他们从零开始,在全息投影中构建每一个零件,编写每一行控制代码。

争论,修改,推翻,重来……

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清清楚楚。

那套让诺贝尔奖得主都为之惊叹的设计,就是这样,在24小时内,被这群平均年龄不到19岁的孩子,一点一点创造出来的。

“啪!”

江城手里的保温杯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他的脸,瞬间惨白。

王谦走到场地中央。

他看着评委席。

“图纸,终究只是图纸。”

他转身,走到那台盖着黑布的设备前。

“现在,让大家看看实物。”

他一把掀开黑布。

一台造型奇特的微型机器人,出现在众人面前。

它像一只金属蜘蛛,遍布着精密的传感器和机械臂。

“请评委组检验。”

几名评委立刻上前,将机器人放入场地中央一个巨大的透明模拟舱内。

“月球环境模拟舱,启动。”

“舱内开始抽真空……”

“温度开始下降,目标-170c……”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当模拟舱内的温度计显示-170c时。

那台蜘蛛机器人,动了。

它伸出一条机械臂,从模拟月壤中提取物质,另一条机械臂开始高速3d打印。

动作精准,稳定,没有一丝一毫的迟滞。

一座建筑物的地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型。

墙体、穹顶、气密闸门……

在全场一万多双眼睛的注视下。

一座完美的、散发着金属光泽的10平米密封舱,拔地而起。

大屏幕上的计时器,定格。

【用时:37分12秒】

评委席上。

所有的评委,包括那三位诺贝尔奖得主,两位图灵奖得主,集体起立。

掌声雷动。

图灵奖得主约书亚·本希奥再也控制不住情绪,他冲到模拟舱前,抢过一个话筒。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剧烈颤抖。

“这不是学生作品!”

“这不是挑战杯的水平!”

“这是可以立刻改变人类航天史的……一个奇迹!”

闪光灯疯狂闪烁。

镜头最后转向了清华大学的坐席。

江城瘫软在椅子上。

双目无神,面如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