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 > 第80章 手工雕出“芯”希望!(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0章 手工雕出“芯”希望!(下)

手工雕刻集成电路掩膜版,这无疑是一个对耐心、眼力和手上功夫都达到极致考验的任务。

秦念要仿制的那块芯片,其内部结构虽然后世看来简单,但在当时也包含了数十个晶体管和电阻的逻辑功能。

对应的掩膜图形,绝非几条直线那么简单,而是由各种不同宽度、不同间距的线条和几何图形组成,错综复杂。

秦念根据脑海中的结构图和空间实验室的优化,将图形分解简化,绘制成了几张放大版的、适合手工雕刻的图纸。即便如此,那精细繁复的线条网络,也让李文军和张海洋看得头皮发麻,倒吸凉气。

“这……这得刻到猴年马月去?而且对准怎么办?”张海洋感觉自己的手又开始不受控制地发抖。

“一点一点刻,总有刻完的时候。对准靠显微镜和手感,还有毅力。”秦念的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精度靠练习,也靠工具。

海洋,你负责刻主要的线条部分。文军,你心最细,负责最终的检查和对准工作。”

她再次对那套【万能检修工具组】进行了深度“挖掘”,找出了一些极其纤细、堪比绣花针尖的附件刀头,小心翼翼地改造安装,制成了几把超简易的“微刻刀”。这几乎是这个时代能获得的极限工具了。

雕刻工作在一个临时搭起的、带有简易放大镜的台灯下进行。张海洋需要凝神静气,手腕悬空,全靠手指的细微动作和控制力,在超薄的铝箔上,沿着画好的底图,一点点地刻划。

力度轻了,刻痕太浅无法挡光;力度重了,铝箔直接撕裂或产生严重变形。一个微小的颤抖,一个呼吸没控制好,就可能让几天的工作付诸东流。

他几乎变成了一个微雕艺术家,一个在微观世界里耕耘的工匠,只是他的作品,是未来芯片的蓝图。

实验室里长时间安静得只剩下刻刀划过铝箔的细微沙沙声,以及他偶尔因为极度紧张而加重的呼吸声。

他的眼睛因为长时间聚焦而布满血丝,酸涩流泪,手指因为持续紧绷而僵硬酸痛,甚至抽筋。

李文军则在一旁,用高倍显微镜时刻检查着雕刻的进度和质量,记录下每一个微小的瑕疵、毛刺,与秦念讨论如何修正或弥补。

秦念自己也时常亲自上手,完成一些最精细、最关键的连接部分和接触点的雕刻。她的手指稳得惊人,下刀精准果断,仿佛天生就与那些微小的工具融为一体,让两个年轻人看得叹为观止。

他们不知道,这背后不仅是秦念自身的专注,更有空间实验室无数次模拟雕刻路径和力度反馈的结果。

然而,就在秦念全神贯注于又一次关键节点的雕刻时,她的意识深处,那片神秘的空间骤然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重大认知与实践突破确认】:宿主凭借超越时代的理论知识与坚韧不拔的意志,结合空间辅助,成功于极端简陋条件下,突破性实现‘土法光刻’技术验证,完成图形转移。

此举不仅证明了技术路线的可行性,极大提振团队信心,更实质性地将本土半导体研发进程向前推动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影响力跃升】:‘自力更生’、‘从零到一’的示范效应形成,其潜在价值与对未来科技树发展的推动力无可估量!】

【能源汲取中…基于突破性贡献及对文明进程的潜在巨大影响,结算奖励发放】:

【空间等级提升!】 Lv6 (15%) → Lv7 (40%)!

【空间容量、稳定性、能源储备上限及恢复速率大幅增强!】

【解锁全新功能模块:【微观操控辅助】(初级)】:

意念微调:可极微弱地增强宿主在进行精密手工操作(如微雕刻、焊接、装配)时的手部稳定性和意念专注度,降低生理性震颤影响。(效果微弱但持续,需主动激发)

路径预演:对于已知目标图形或动作,可在意识空间内进行超高速模拟预演,优化实际操作路径和力度控制。

【【工业研发模拟环境】权限提升】:

模拟精度提升,可容纳更复杂的多物理场耦合简易模拟(如简单热-力耦合、扩散-反应过程)。

开放【简易光刻工艺流程模拟】子模块(可模拟曝光剂量、显影时间、腐蚀速率等参数对图形质量的影响,需消耗大量能量)。

【奖励物资:【超精细微操工具组】(意念绑定版)】:一套包含数种纳米级精度(伪装为极细金属针尖)刻写、探针、夹持工具的意念驱动组件,可于空间内或极微弱干涉现实(当前仅能用于空间内模拟或对现实操作提供极其细微的‘触觉反馈’引导,无法直接实体化)。

【影响点数+5000点!】

星火初燃,可耀苍穹。您以凡人之躯,比肩神工,开辟了属于自己的道路。更精密的辅助已就位,请继续前行。

一股清凉而磅礴的能量流瞬间洗刷了秦念的疲惫,海量关于精密微操和工艺优化的“直觉”涌入她的感知。

她感觉到自己的手指仿佛与某种更深层的力量连接了起来,对力度和角度的控制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脑海中对于即将雕刻的下一根线条,瞬间涌现出数种最优的运刀路径和力度分配方案!

她不动声色,继续着手下的工作。但这一次,张海洋和李文军几乎同时“咦”了一声。

他们感觉秦工的动作似乎……更加行云流水,更加举重若轻了?那细如发丝的线条在她手下仿佛有了生命,流畅而精准地延伸出来,边缘异常平滑,几乎看不到之前的毛刺和犹豫的顿点。

“秦工,您这手法……好像又精进了?”李文军忍不住小声惊叹。

秦念微微一笑,没有解释,只是说:“熟能生巧罢了。集中精神,注意你那边的图形边缘检查。”

她心中振奋无比。这次升级来得太及时了!【微观操控辅助】和【超精细微操工具组】(哪怕是意念版)无疑将极大提高手工制作掩膜版的效率和成功率,尤其是最精细的部分。

而【工业研发模拟环境】的升级,更是为后续优化工艺参数提供了强大的虚拟试错平台,可以节省大量宝贵的材料和时间!

希望大增!

与此同时,光刻和腐蚀工艺的优化也在同步进行。

秦念利用刚刚升级的空间模拟功能,不断在意识中进行着“虚拟实验”,调整着“土法光刻胶”的配方和旋涂方式,摸索着最佳曝光时间,改进着腐蚀液的配比和摇晃方式。每一次参数的微小调整,在现实中尝试前,都已在空间内模拟了数十上百次。

失败依然如影随形。刻坏的掩膜版堆了一沓。硅片更是消耗巨大,不是曝光不足图形没显影出来,就是曝光过度图形粘连,或者腐蚀过头线条断掉,腐蚀不足图形没刻下去……压力巨大,进展缓慢。

但有了前次的成功打底,以及空间升级带来的强大辅助和信心,三人的心志都已被磨砺得异常坚韧。秦念就像团队的定海神针和精准的导航仪,永远冷静,永远能指出问题所在(“感觉曝光量再增加5%试试”、“腐蚀液搅拌速度再慢一点”),永远充满信心。

时间在枯燥、重复和极高的精神消耗中流逝。

研究所里的人都知道“雏鹰小组”在进行更疯狂的尝试,但这次,看笑话的人几乎没有了,更多的是好奇和默默的关注,甚至有一丝敬佩。

赵康组长几乎每天都要来转一圈,看到那繁复得令人头晕的手工掩膜版和一堆堆废弃硅片,也是心惊肉跳,只能反复叮嘱“仔细点,别着急,身体要紧”。

终于,在经历了不知多少次失败和重来后,一套由三块掩膜版(因无法实现精密套刻,他们采用一次光刻、一次腐蚀完成所有图形的简化流程)组成的、勉强可用、堪称“工艺美术品”的“争气芯”掩膜版,终于雕刻完成了!

在高倍显微镜下,线条边缘相比之前已平滑许多,宽度均匀性也大为改善,宏观上看,图形基本完整,没有致命的断线或短路缺陷。

这已经是人力在极限条件下,加上一点点“非常规”辅助所能创造的奇迹。

“就是它了!”秦念看着这三片凝聚了无数心血、汗水和希望,也见证了空间再次飞跃的铝箔,目光灼灼,充满了决战前的锐利。

最后的战斗,即将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