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 > 第124章 精心炮制的“终极毒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4章 精心炮制的“终极毒饵”

联合专案组的会议一结束,“星火”研究所核心区一间不起眼的密室就亮起了灯。这里气氛和往常搞研究时完全不同,长桌上铺满了各种图纸、外文资料,墙角那几台计算机更是被物理隔离。

秦念站在一块白板前,上面画了一个结构分解图,旁边标注了几个关键的性能参数区间——这就是那套虚构的“新型炮兵雷达”的核心框架。

“同志们,”秦念开口,声音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平静,“咱们接下来的任务,不是创造,是‘虚构’。得用最硬的科学逻辑,编一个能让顶尖专家都眼红,但一脚踩进去就爬不出来的技术陷阱。”

李文军推了推眼镜,脸上是技术狂人特有的兴奋:“秦工,这活儿……比真搞研发还烧脑。既要显得足够先进,让人流口水,又得在里面埋下必死的缺陷……这个火候,太难掌握了。”

“难,才说明它值这个价。”秦念用笔敲了敲白板上的“有源相控阵天线系统”模块,“这是门面,得给它‘理论上’无敌的参数:超宽的频带、瞬间切换波束的能力、低得几乎看不见的旁瓣。

数据要漂亮,得蹭着甚至稍微超过现在公开论文里理论极限的边儿。”

张海洋挠了挠他那板寸头:“这东西光听参数就金贵得不行,外壳咱咋整?总不能真弄个能发电磁波的吧?”

“用不着。”秦念摇头,“咱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唬住人的‘壳子’。老张,你的任务就是,用仓库里那台报废的老式苏制雷达底盘和天线架子,加上咱们这儿精度最高的铝镁合金板,给我敲一个看起来特别‘未来’、特别‘精密’的雷达阵面外壳和旋转底座。

里面是空的没关系,但所有的接口、线缆插口、冷却管的粗细和走向,必须严格按我给你的这份‘假图纸’来。要的就是让懂行的人瞅一眼,就觉得这里面肯定塞满了宝贝零件。”

“嘿,这个我拿手!”张海洋一拍大腿,“保证做得比真的还像!唬不住人你找我!”

秦念点点头,视线转向李文军:“李工,技术文档和参数手册是重头戏。你得把现有的雷达理论、咱们‘争气芯’可能憋出来的最大算力、还有手头正在攻关的一些材料学边角料,全都揉在一起。

文档要用行话和图表,把工作原理、信号处理流程、抗干扰算法说得头头是道。尤其是抗干扰这块,可以‘参考’一下咱们‘蜂鸟’声码器的一点思路,但得把难度和需要的算力,往夸张了说,说到让人觉得根本实现不了才行。”

她走到一台隔离计算机前,调出一些模拟生成的、看起来非常漂亮的波束图和性能曲线。“我们可以给出这种理论设计图。

但同时,在附录的技术难点里,咱们要‘老老实实’地写上,想实现这么理想的性能,对t\/R组件的一致性、相位精度的要求,比现在国内外明面上能达到的最高工艺水平,还要高出一大截。”

李文军立刻懂了:“我明白了!就像给他们看一张用纯金钻石盖皇宫的设计图,然后在墙角用蚊子腿大小的字注明‘需要外星陨石打地基’。看得人心里痒痒,但打死也造不出来!”

“就是这么个理儿。”秦念嘴角弯起一个没什么温度的弧度,“咱们还得再挖个更隐蔽的坑。在说核心信号处理芯片的时候,可以‘不经意’地透露,为了达到那种吓人的实时处理速度,我们‘采用’了一种基于新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比如氮化镓)的特殊设计。

但这种材料的‘特定配方和晶体完美度’,在眼下‘基本没法稳定批量生产’,所以芯片良率低得可怜,功耗还‘不小心’做得特别高。”

她停顿了一下,让大家消化这些话,然后接着说:“最后,用散热问题给他们送终。我们可以‘推算’出,这玩意儿全力开动的时候,产生的热量能吓死人。

然后,‘很无奈’地表示,我们现在用的‘超薄均热板加液态金属导热’的法子,时间一长还是扛不住,会有‘局部过热导致性能暴跌’的风险。这是个他们能看懂,甚至能部分测出来,但短期内绝对解决不了的绝症。”

接下来的几天,团队高效运转。李文军带人编撰那本充满严谨公式和逻辑自洽说明的假文档;张海洋则领人敲打出了足以以假乱真的雷达模型外壳。

秦念作为总设计,仔细审查每一个细节,确保陷阱的隐蔽性和诱惑力。她感觉自己对真实与虚构界限的把握,似乎又深了一层。

当“终极毒饵”准备就绪时,所有人都知道,一场真正的智力暗战,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