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 > 第65章 听松小筑 山居日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慕白领着张玄德,沿着紫霄峰侧一条被松柏掩映的清幽石径缓步而行。

脚下是打磨光滑的青石板,两旁古木参天,枝叶间漏下斑驳的阳光,空气中弥漫着松针的清香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沁人心脾的灵韵之气。

与山外的血腥追杀、迷雾险境相比,此地真可谓仙境净土,让张玄德紧绷了数日的神经,不由自主地松弛下来。

“张兄,你看那边,”李慕白指着不远处一片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竹木结构房舍,语气带着一丝自豪,“那里便是外门弟子和客居道友们居住的‘清修苑’。我们不去那边,师尊特意交代,安排你住到更清静的‘听松小筑’。”

两人绕过清修苑,继续向山峰更深处走去。

越往里走,景致越发幽静,人迹也越发稀少。

最终,在一片苍劲古松环抱的山坳处,出现了一座小巧精致的独立院落。

院墙由天然的青石垒成,爬满了碧绿的藤蔓,院门是简单的竹扉,上面挂着一块木匾,刻着“听松小筑”四个飘逸的字迹。

推开竹扉,院内别有洞天。几间雅致的竹屋错落分布,屋前有一小片药圃,种着些张玄德不认识的奇花异草,散发着淡淡的药香。

院子中央有一张石桌和几个石凳,旁边还有一眼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温泉小池,水汽氤氲,让整个小院显得温暖而祥和。

最妙的是,院后便是陡峭的山崖,崖壁上无数古松虬枝盘曲,山风过处,松涛阵阵,果然不负“听松”之名。

“这里原是师尊早年清修之所,后来闲置。平日里会有道童定期打扫,甚是干净。

张兄暂且在此安顿,一应用度,稍后自会有道童送来。”李慕白推开主屋的竹门,里面陈设简单,一床一桌一椅,皆是竹制,窗明几净,纤尘不染,窗外正对着一片云海,景色绝佳。

张玄德心中感激,连忙道谢:“多谢李兄,多谢真人!此地……此地太好了。”他实在想不出更好的词来形容,这比他想象中的任何落脚处都要好上千百倍。

李慕白摆摆手,笑道:“张兄不必客气。你且先洗漱休息,我去禀报师尊你已安顿好,顺便看看玉儿那边如何了。晚些时候再来看你。”说完,他便转身离开了小院,身形几个起落,便消失在松林之中。

张玄德独自站在小院里,听着耳畔的松涛与鸟鸣,感受着空气中浓郁的灵气,恍如隔世。

他走进竹屋,躺在铺着干净棉布的竹床上,身心前所未有的放松,连日奔波的极度疲惫如同潮水般涌来,他几乎瞬间就沉沉睡去。

这一觉睡得昏天黑地,不知过了多久,他才被一阵轻微的叩门声唤醒。睁开眼,窗外已是夕阳西下,漫天彩霞将云海染成了瑰丽的锦缎。

开门一看,是一名约莫十二三岁、梳着道髻、眼神灵动的小道童,手里提着一个食盒和一个包袱。

“张先生安好,弟子清风,奉千叶祖师之命,为您送来晚膳和换洗衣物。”小道童声音清脆,举止有礼。

张玄德连忙道谢接过。

食盒里是几样清淡却十分精致的素斋,还有一小壶散发着淡淡酒香的素酒。

包袱里则是一套干净的青色棉布道袍和内衣鞋袜,尺寸竟似量身定做一般合身。

“有劳清风小哥。”张玄德感激道。

清风笑嘻嘻地摆摆手:“先生客气了。祖师吩咐了,先生在此安心住下便是,若有任何需求,尽管告诉弟子。院后温泉可涤尘解乏,先生可自便。”说完,他便蹦蹦跳跳地离开了。

张玄德沐浴更衣,吃了来到这个世界后最安心、最美味的一顿饭。穿着舒适的道袍,坐在院中石凳上,看着云卷云舒,品着微甜的素酒,他第一次有了一种“活下来”的真实感。

接下来的几天,张玄德便在听松小筑过上了规律而平静的山居生活。

每日清晨,在松涛鸟鸣中自然醒来,呼吸着蕴含灵机的清新空气。

道童清风会准时送来早餐,并询问他有无需求。

上午,他或在院中散步,或尝试按照李慕白简单指点的方法“吐纳练气”,虽然不得其法,但身处这灵秀之地,倒也感觉神清气爽。

下午,他大多时间在翻阅清风送来的一些道家基础典籍和山水志异,试图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

傍晚,他最喜欢泡在温泉池中,洗去疲惫,仰望星空,思考着自己的处境和未来。

李慕白每日都会抽空来看他,有时带着李玉儿一起。

李慕白的伤势在终南灵药和自身修为下恢复得极快,几天下来已无大碍,又恢复了那副阳光开朗、略带脱线的模样。

他兴致勃勃地给张玄德讲解终南山的典故、道法的玄妙,虽然十句里有八句张玄德听得云里雾里,但其热情感染了他。

李玉儿则依旧沉静聪慧,她的话不多,但每每开口,总能切中要害,为张玄德解答一些关于这个世界势力格局、风俗人情的疑惑,并委婉地提醒他修行非一日之功,需静心体悟。

从他们的交谈中,张玄德对终南山和当前的局势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终南山作为道教祖庭之一,超然物外,并不直接介入世俗王朝更迭,但其影响力无处不在,是维系天下正道、监控天地异动的中流砥柱。

千叶道人辈分极高,修为深不可测,乃是掌教真人的师爷,在门中地位尊崇。

而那位“医仙”苏无妄,虽非道门嫡传,但与终南山渊源极深,其医术和念力修为已臻化境,李玉儿便是他徒弟的,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关于“观星崖”和当前的危机,李慕白和李玉儿透露的信息有限,只言片语间,张玄德能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远超想象。

朝廷国师一脉与北方邪教的勾结,镇北将军府的异常动向,以及那神秘莫测的“玄冰阁”,各方势力似乎都在为“观星崖”节点的异动而暗中布局,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一日傍晚,李慕白兴冲冲地跑来,手里拿着一本薄薄的、纸张泛黄的古籍。“张兄!你看我找到了什么!”他献宝似的将书递给张玄德。

张玄德接过一看,书名是《星象杂录·残卷》,作者署名模糊不清。他翻开几页,里面用古朴的文字和图形记录着一些关于星辰运行、吉凶征兆的零散知识,并无什么出奇之处。

“这书……有何特别?”张玄德疑惑地问。

“你看这里!这里!”李慕白指着其中一页边缘,用朱砂批注的一行小字。字迹潦草,似乎是在极度匆忙下写就,内容让张玄德心头一震:

“……星晷碎,轨图现,崖门开,劫运始……非其人,勿近之,近之则神魂俱灭,天地反覆……”

这寥寥数语,仿佛是对当前局势的预言!星晷碎(青铜片),轨图现(星轨图),崖门开(观星崖入口?),劫运始!后面更是严厉警告,非有缘人或特定条件者,靠近则有大恐怖!

“这……这是谁批注的?”张玄德声音有些干涩。

李慕白摇摇头:“不知道,这书是我在藏经阁角落一堆废籍里翻到的,年代很久远了。但这批注……似乎预示了今日之局。师尊这几日也在闭关推演,想必也是为了此事。”

张玄德握紧了书卷,心中波澜再起。这终南山,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自己这个身怀“星晷残片”的“变数”,真的能如千叶真人所期望的那样,成为化解劫难的关键吗?还是最终会如这批注所警告的那样,引发更大的灾难?

他将目光投向窗外,夕阳已沉入云海,天际最后一抹亮色也被夜幕吞噬。听松小筑的宁静,仿佛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间隙。

他知道,自己在这仙山上的“日常”,恐怕不会持续太久了。真正的考验,或许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