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灵飞经:中微子纪元 > 第72章 第一个无法引导的学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2章 第一个无法引导的学员

“龙吟阁”内的训练,依照《标准化手册V1.0》的规划,有条不紊地推进到了关键的第三阶段——“破土”,即灵子流的初步引导与稳固。绝大多数“种子”学员,在经历了“萌芽”与“生根”阶段的积累后,虽然进展快慢有别,但都已初步具备了稳定的能量内循环和对环境能量场的清晰感知。陈醒与教员们开始分批对学员进行首次正式的、受控的灵子流引导。

“龙心”大厅内,能量场被精确调控至最适合引导的温和梯度。学员们轮流进入指定的引导位置,在陈醒或资深助教(如已成功引导灵子流的林雅)的近距离护法下,尝试迈出这至关重要的一步。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总体符合预期。有的学员一次成功,体内迅速建立起微弱而稳定的灵子流循环,脸上焕发出惊喜的光彩;有的则需要两到三次尝试,在排异反应的边缘惊险徘徊后,才最终突破;还有少数几位,如赵磐(刑天),虽然引导过程异常艰难,意识与能量的对抗激烈,但在陈醒强力的外部灵子流干预和疏导下,终究还是磕磕绊绊地完成了初步融合。

然而,当轮到一位名叫吴岩,代号“顽石”的学员时,情况急转直下。

吴岩在之前的“基石”体能测试中表现中规中矩,力量耐力尚可,无明显短板。“明镜台”精神力测评中,他被定为c级,能量感知阈值偏高,信息解析能力较弱,但也处于合格范围内。他性格沉默寡言,训练极为刻苦,是所有教员眼中“勤奋型”学员的代表。在“生根”阶段,他通过远超常人的练习时长,硬是靠着水磨工夫,将基础能量循环观想得颇为纯熟,虽然感知依旧模糊,但循环路径已能稳定维持。

所有人都认为,他或许会慢一些,但最终一定能成功引导灵子流。

但现实给了所有人一记闷棍。

第一次引导,陈醒亲自为他护法。当环境灵子流被缓缓引向吴岩,试图汇入他自身循环时,异变发生了。他体内那原本稳定的能量循环,非但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产生共鸣和吸引,反而像是遇到了天敌般,骤然凝固、收缩!仿佛在他的能量系统深处,存在着一个无形的、极其坚固的“内核”,抗拒着任何形式的外部能量介入!

陈醒的内视清晰地“看”到了这一幕。吴岩的能量场,如同一个完全封闭的、光滑坚硬的石球,外部灵子流撞上去,只能激起微不可察的涟漪,然后便被彻底弹开,无法渗入分毫。

吴岩本人则承受了巨大的痛苦。那不是排异反应的冲突与撕裂感,而是一种源自生命本源的、深沉的隔绝感与窒息感。他感觉自己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密不透风的监狱,意识被困在其中,无法与外界那鲜活充沛的能量海洋产生任何连接。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冷汗涔涔而下,不是因为能量冲突,而是源于这种绝对的、令人绝望的“能量绝缘”状态。

“停!”陈醒立刻切断了能量引导。

吴岩瘫坐在引导位上,大口喘着气,眼神中充满了茫然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导师……我……我感觉不到……什么都感觉不到……好像……被关起来了……”

随后的几次尝试,结果毫无二致。无论陈醒如何调整引导能量的强度、频率、切入点,甚至尝试了数种用于“软化”能量屏障的辅助符文,吴岩体内的那个“能量石球”依旧岿然不动,牢不可破。苏青竹调取了他所有的基因数据和生理记录,反复比对,确认他的SSAL-1位点确实是“响应等位基因”,与其他学员并无本质区别。

吴岩,成为了“先行者计划”中,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被证实完全无法引导外部灵子流的学员。

这个消息如同阴云,悄然笼罩在“龙吟阁”上空。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就这样突兀地出现在了被认为普适性很强的训练体系面前。其他学员在成功引导的喜悦之余,也不免对自身产生了隐隐的担忧。训练大厅里,一种微妙的氛围开始弥漫。

吴岩本人更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变得更加沉默,训练更加拼命,几乎不眠不休地反复进行基础循环观想和感知练习,试图找到那扇看不见的“门”。但每一次努力,都像是在用头撞击一堵无形的墙壁,除了带来精神上的疲惫与挫败,毫无进展。他眼中原本因刻苦而闪烁的光芒,逐渐被一种深沉的晦暗所取代。

陈醒没有放弃。他将吴岩的案例列为最高优先级的研究课题。他邀请周立坤教授的理论团队介入,从能量拓扑学和量子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绝对能量绝缘”现象的可能机理。他让张云帆的团队对吴岩的基因组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度测序,寻找任何可能被忽略的、与SSAL-1相互作用的“抑制性”位点。

同时,陈醒也加大了对吴岩的个体关注。他不再强迫他进行引导尝试,而是与他长时间交谈,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内心世界,试图从非生理层面找到线索。

“吴岩,放轻松些。”一次深夜,陈醒在静室中对依旧在尝试观想的吴岩说道,“暂时忘掉引导这件事。跟我聊聊,你小时候,有什么特别害怕或者特别执着的事情吗?”

吴岩抬起头,眼神有些恍惚,沉默了良久,才用沙哑的声音缓缓说道:“我……我小时候,掉进过一口废弃的深井里。在里面……呆了差不多一天一夜。”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里面……很黑,很冷,没有一点光,也没有声音……我喊破了喉咙,也没人听见。从那以后……我好像,就特别怕……被关起来,也特别怕……那种完全安静、什么也感觉不到的状态。”

陈醒心中一动。深井……绝对的黑暗与寂静……极致的孤立与隔绝感……这强烈的童年创伤,是否在他的潜意识深处,烙印下了一种对“与外界失去连接”的极度恐惧?而这种深层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否在能量层面具象化,形成了那个坚固无比的“能量石球”?

这不是基因问题,这是心障。

“我明白了。”陈醒轻轻拍了拍吴岩的肩膀,“也许,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如何打破那层外壳,而在于……如何让你自己,不再需要那层外壳。”

陈醒调整了针对吴岩的训练方案。他不再要求吴岩进行能量引导,而是引入了基于传统心理学和新型能量心理学的疏导方法。他让吴岩在高度放松的状态下,通过引导性冥想,重新回溯和面对那段深井记忆,尝试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中,逐渐化解那份根植于潜意识的孤立与恐惧。

同时,陈醒也设计了一套特殊的“共鸣”练习。他让其他已经成功引导灵子流的学员,如林雅、李慕白甚至赵磐,围坐在吴岩周围,并非强行灌输能量,而是仅仅将他们自身稳定、和谐的灵子流循环的“韵律”散发出来,形成一个温暖、包容的能量“场”。让吴岩置身于这个场中,不去试图连接,只是去感受那份无处不在的、充满生机的“连接感”本身。

这个过程缓慢而艰难。吴岩内心的壁垒异常坚固,每一次触及核心创伤,都会引发强烈的心理抗拒。但陈醒和苏青竹始终耐心陪伴,引导他一次次面对,一次次释放。

终于,在经历了数十次疏导和共鸣练习后的一天,当林雅的小提琴在“共鸣”练习中即兴拉出一段空灵、抚慰的旋律时,闭目静坐的吴岩,身体猛地一震!

陈醒的内视瞬间捕捉到了那惊人的变化——吴岩体内那个坚固的“能量石球”表面,第一次,出现了一道极其细微的、几乎不可见的裂纹!

与此同时,一滴眼泪,从吴岩紧闭的眼角悄然滑落。

他没有成功引导灵子流,那层“外壳”依然存在。但他终于,在那绝对的隔绝之中,感受到了一丝来自外界的、温暖的“共鸣”。这并非力量的突破,而是心防的松动。

陈醒知道,对于吴岩而言,通往“破土”的道路,远比其他人更加漫长和曲折。他可能永远无法像其他人那样自如地引导灵子流,但他正在学习的,是如何与自身的阴影和解,如何重新建立与世界的信任连接。这本身,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深刻的“修炼”。

第一个无法引导的学员,如同一面特殊的镜子,照见了“科学修仙”道路上,除了基因与能量之外,那幽深而复杂的人性维度。陈醒的教导,也因此从纯粹的技术传授,向着更广阔的生命关怀与心灵探索,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