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 第361章 逼宫!太子失德,请陛下另择贤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1章 逼宫!太子失德,请陛下另择贤明!

嘶!

李世民听完,忍不住深吸一口气,眼中爆发出无比灼热、耀眼的光芒。

身为皇帝,他很清楚目前大唐的军费压力!

虽然府兵制节省了大量常规军费,但六十万人的架子摆在那里。

平时的间接开销、战时的巨大消耗,始终是压在朝廷财政上的一块巨石。

若真如恪儿所言。

建立一支10万人的职业军队,节省下来的开支,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省下的这笔钱,可以用于更多利国利民的事情!

而且。

一支全员修炼《龙象劲》的虎狼之师。

其战斗力,绝对远超如今亦农亦兵的府兵。

这对于渴望开疆拓土,打造不世功业的李世民来说,诱惑力太大了!

“好!好!好!”

李世民连说三个好字,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精兵简政,强化战力,节省开支!恪儿,此策又是一举数得!”

“朕准了!”

李世民的声音斩钉截铁,目光灼灼看着李恪:

“此事,便与选拔‘仙人种子’一事同步进行!”

“至于这支职业大军的兵源……”

李世民略一沉吟,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由朕来亲自挑选!”

“朕会从十六卫及边军中,遴选那些身家清白、忠心可靠的健儿!”

李恪对此安排并无异议,李二亲自把关,更能确保这支军队根正苗红。

“父皇思虑周详,兵源一事,便拜托父皇了!”

“嗯!”

李世民重重点头“来人,取地图与纸笔来!”

接下来,父子二人开始仔细推敲起来。

“恪儿,你觉得这支军队,以多少为宜?”

“儿臣以为,不宜贪多。可先设三军,每军三万人,分驻关中、河东、河南要冲。”

“此三地乃帝国腹心,既可拱卫京师,又能快速支援四方。”

“精兵9万,若真能人人修得龙象之力,足以震慑不臣,应对当前局面了!”

接着,两人又商讨起具体的选拔标准。

除了李世民强调的“身家清白、忠心可靠”外,李恪补充了一些细节:

“年龄当在十八至二十五岁之间,气血旺盛,精力充沛,易于筑基。”

“心性坚韧尤为重要,畏难怕苦、意志不坚者,纵有天资亦不可取。”

对于“仙人军队”种子选拔,标准更为严苛。

“仙道种子,宁缺毋滥!除了对皇室的绝对忠诚这一铁律之外!”

“年龄需更小,最好在十五岁以下,可先从宗室子弟、功臣嫡系中秘密遴选,再观其表现。”

李世民听得极为认真,不时提出疑问。

李恪一一解答。

两人从兵源地域分布、各级将领的任命、钱粮装备供应、训练场地选择……

等等细节,逐一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不知不觉。

殿外的宫灯一盏盏亮起,夜色渐深。

看着御案上写满要点和人员名单的纸张,李世民长长舒了一口气。

“好!今日便议到此!恪儿,你所言诸事,朕会即刻着手安排!”

李世民站起身,用力拍了拍李恪的肩膀:

“放手去做!朕等着看你的龙象大军与仙家铁骑,扬我大唐天威!”

“对了!”

“还有太子册封大典,朕会让钦天监看看,选个黄道吉日,正式册封!”

“是!父皇!”

……

接下来几天。

李恪在太极殿上关于“清丈田亩、摊丁入亩”的石破天惊之言。

就像长了翅膀,以惊人的速度在世家门阀、士绅豪强之间传播开来。

起初是难以置信、震惊,随即便是宛如火山喷发般的愤怒与恐慌!

一时间,各种声讨、抨击的言论甚嚣尘上。

私下聚会、茶楼雅间、甚至是公开场合……

都能听到世家子弟,和代表地方豪强势力的文人墨客们,愤怒抨击之声:

“荒谬!”

“简直荒谬绝伦!”

“太子殿下莫非是失心疯了?‘摊丁入亩’?此乃与天下士绅为敌!是与千年来的规矩为敌!”

“哼!什么太子!不过是仗着些许奇技淫巧,蛊惑圣心的黄口小儿,他懂什么治国?懂什么安邦?”

“我辈读书人,耕读传家,置办些田产以养家糊口、维系风雅,何错之有?竟要遭此盘剥?”

“此乃暴政!与商鞅苛法、隋炀暴政何异?”

“如此倒行逆施,是要逼反天下忠良吗?!”

“吾等家族累世积攒,方有今日之薄产!太子轻飘飘一句话,就要将吾等基业夺去大半?”

“这分明是嫉贤妒能,欲行汉武帝算缗告缗之故事,行抄家灭族之实!”

“不仅要改良科举,又要清丈田亩!这是要将我等世家往死里逼啊!”

“绝不能让此等昏聩暴戾之人继承大统!”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此子便是那祸乱朝纲的妖孽!是商之妲己!”

这些言论,起初还只是在特定圈子里流传。

但很快,在一些“有心人”暗中撺掇,推波助澜下,被迅速放大。

酝酿了数日的风暴,终于……彻底爆发!

这一日。

例行朝会。

天刚蒙蒙亮。

文武百官抵达承天门外,准备依次入宫。

可眼前的景象,让所有官员都吃了一惊!

只见承天门外,黑压压聚集了不下数百人。

他们身着儒衫,头戴士子巾,显然都是有一定功名在身或求学的士子。

此刻,这些人群情激愤,面色涨红,手中甚至举着一些临时写就的布帛,上面用浓墨写着刺眼的大字:

“废黜暴戾,以安天下!”

“清丈摊丁,乃亡国之策!”

“太子失德,请陛下另择贤明!”

“维护祖制,扞卫士林!”

他们并未冲击宫门,而是聚集在宫门前的御道两侧,口中齐声高呼:

“恳请陛下召见!废止太子悖逆之言!”

“肃清朝纲,驱逐奸佞!”

声音汇聚在一起,滚过清晨的长安天空,传入了深邃的宫墙之内。

守卫宫门的禁军如临大敌,紧张地持戟列队,阻挡在士子与宫门之间。

气氛剑拔弩张!

所有准备上朝的官员都明白——这是摊牌了!

世家豪强们,动用他们在士林中的影响力,以“请愿”之名,行逼宫之实。

目标直指刚刚被册立不久的新太子——李恪!

这场因李恪激进改革宣言而引发的巨大风暴,终于演变成了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