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周皇商 > 第456章 孤帝夜忧军神返,太傅授策励君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56章 孤帝夜忧军神返,太傅授策励君心

一、紫宸夜坐:欢声隔宫扰孤眠

崇德七年四月十二夜,金陵皇宫的烛火比往日亮得更久,却照不暖紫宸殿里的冷清。

柴宗训坐在龙椅上,指尖反复摩挲着扶手上的蟠龙纹,指腹蹭得木纹发涩。殿外传来的欢呼声还未散去 —— 百姓们还在朱雀大街上敲锣打鼓,庆祝幽州大捷,连宫墙根下的巡夜侍卫,都在低声议论 “宁王是真军神”,可这些热闹,却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

案上的捷报已被他翻得边角起皱,“歼敌十二万”“辽王授首”“神机军威震天下” 的字样,每看一次,他的心就沉一分。近几日,他夜夜难眠,闭上眼就会想起柴熙诲在紫宸殿拔剑的模样,想起甲字军士兵围上来时的寒光,想起王继恩被斩于营前的鲜血 —— 如今柴熙诲手握十万神机军,又有河西、山东兵相从,还被百姓尊为 “军神”,他这个皇帝,还有多少分量?

“陛下,夜深了,要不再传些参汤?” 内侍小李子端着空碗,小声劝道。柴宗训却摆了摆手,目光望向殿外漆黑的夜空,声音发颤:“传…… 传陈太傅入宫,朕有要事与他商议。”

小李子迟疑了一下 —— 此刻已是三更,按规矩不该再召大臣入宫,可看着柴宗训苍白的脸和眼底的乌青,终究还是躬身退下。宫灯在夜色中摇曳,照亮通往齐王府的路,像一条微弱的希望之线,牵着柴宗训最后的期待。

二、太傅入见:素袍携策解君忧

半个时辰后,陈琅披着素色棉袍踏入紫宸殿。他刚从政学署赶来,袍角还沾着些墨渍,手中捧着一卷泛黄的册子,见柴宗训起身相迎,连忙躬身行礼:“老臣深夜入宫,扰陛下歇息了。”

“义父快坐!” 柴宗训一把拉住他的手,指尖冰凉,“朕实在睡不着 —— 你看这捷报,熙诲已成军神,十万神机军只听他的号令,他若回来,会放过朕吗?” 话未说完,声音已带上哭腔,往日的帝王威仪,在恐惧面前碎得一干二净。

陈琅在他对面坐下,将手中的册子推过去,封面上 “政学首期结业学员名录” 九个字,在烛火下格外清晰:“陛下莫慌。这五十名学员,是政学首批结业的,皆出身寒门、无派系牵扯,且在学中修习过《军制》《民政》,懂军事、知政务,更重要的是 —— 他们入学时便立誓‘忠于陛下,护持社稷’。”

他翻开册子,指着其中几页:“老臣已安排妥当,二十人分派到河北、淮南各州任通判,掌地方监察与军政佐理;十五人任各州参军,协助治军,防止地方将领倒向宁王;余下十五人留京,其中十人入御史台,监察朝堂百官,五人则牵头组建了‘护驾文卫’。”

“护驾文卫?” 柴宗训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是。” 陈琅点头,语气沉稳,“这文卫虽只有千人,却都是学员中精挑细选的 —— 有的懂火器操演,能守宫门;有的通律法,可辨奸邪;且他们皆随身带‘政学监印’,可凭印信调动京中巡检铺的人手。虽比不得神机军精锐,却能守住皇宫这最后一道屏障。”

柴宗训连忙拿起册子,手指划过学员的名字,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声音都颤抖起来:“义父,有这些人,朕是不是就安全了?你一定要帮朕,一定要拦住熙诲!” 他紧紧攥着陈琅的衣袖,仿佛那是溺水时的浮木。

三、励君硬气:道义为盾正君纲

陈琅轻轻抽回衣袖,目光落在柴宗训慌乱的脸上,语气忽然严肃起来:“陛下,这些人能为陛下添助力,却不能替陛下做决断。老臣能帮陛下布防,却不能帮陛下‘硬气’—— 陛下是大周的天子,是柴熙诲的兄长,这层身份,才是陛下最硬的盾。”

柴宗训愣住了,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话来。

“柴熙诲虽掌十万大军,却也是陛下的弟弟。” 陈琅继续道,手指点在册子上 “护持社稷” 四字,“他若敢反,便是‘以下犯上’‘弑兄夺位’,天下百姓会唾弃他,政学学员会反对他,连那些曾追随他的将领,也会因‘不义’而动摇 —— 当年安重荣兵强马壮,为何最终身死族灭?只因他失了道义,失了民心。”

他顿了顿,看着柴宗训苍白的脸,语气缓和了些:“陛下只需记住,你是合法的天子,柴熙诲是臣、是弟。他若回来后安分守己,陛下便赏他食邑、尊他为‘护国战神’;他若敢有异动,陛下便以‘君令’召集群臣,以‘道义’号召天下,老臣与政学学员,必会站在陛下这边。”

柴宗训垂着头,沉默了许久。殿外的欢呼声渐渐淡去,只有漏壶的 “滴答” 声在寂静中回荡。他想起登基时的誓言,想起先帝的嘱托,想起陈琅说的 “民心道义”,心中的恐惧渐渐被一丝微弱的坚定取代。

“义父说得对……” 他缓缓抬起头,眼中虽仍有不安,却多了几分光彩,“朕是天子,是他的兄长,不能一直怕他。” 他抬手擦了擦眼角的湿意,将学员名录紧紧抱在怀中,“朕会用好这些学员,会守住皇宫,会守住先帝的基业。”

陈琅看着他的模样,微微点头,心中却清楚 —— 这场兄弟间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柴宗训有了 “助力”,有了 “道义”,可柴熙诲的野心与兵权,不是仅凭这些就能轻易制衡的。

夜色渐深,陈琅起身告辞。柴宗训送他到殿门口,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怀中的名录,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殿中,下令道:“传朕旨意,明日起,护驾文卫接管皇宫各门防务;派内侍去各州,督促政学学员尽快到任。”

烛火下,他的身影虽仍显单薄,却多了几分从未有过的坚定。紫宸殿的灯,亮了一夜,像是在为这位孤帝,照亮即将到来的风雨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