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无声订单 > 第123章 希望的年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瑞士阿尔卑斯山的春天来得稍晚,山顶的积雪尚未完全消融,山脚下的村庄已经开满了杏花,粉白的花瓣在风中簌簌飘落,像一场温柔的雪。李雯站在维奥科技旧址改建的“基因伦理研究中心”门口,看着门牌上熟悉的螺旋符号——如今它被重新设计,缠绕着象征和平的橄榄枝,不再是“暗河”的标识,而是守护的象征。

“中心今天正式挂牌,”林栋手里拿着剪彩用的红绸带,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激动,“来自全球的三十位顶尖科学家签约入驻,他们中有基因编辑领域的权威,有生态学家,甚至还有前‘暗河’的研究员,都愿意在这里重新开始。”

李雯的目光落在中心大厅的穹顶壁画上,那是一幅巨大的“生命之树”,根系深扎在不同肤色的手掌中,枝叶上栖息着世界各地的物种,树干上刻着从李文到无数守护者的名字。“这是小陈设计的,”林栋笑着说,“他说,生命的延续从来不是孤军奋战,是无数双手共同托举的结果。”

剪彩仪式上,前“暗河”研究员伊莎贝拉作为特邀嘉宾发言。她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头发花白却梳理得整齐,眼神里没有了当年的狂热,只剩下平静与恳切:“我曾以为科学的巅峰是‘创造’,直到在监狱里读到李文先生的笔记才明白,真正的巅峰是‘克制’——知道什么该做,什么永远不该碰。”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李雯看到小陈站在人群中,认真地记录着伊莎贝拉的话,笔记本上已经画满了思维导图,连接着“敬畏”“责任”“共生”等关键词。

仪式结束后,李雯独自走到中心后院的花园。这里保留着当年李文工作时种下的那棵橡树,树干上刻着模糊的年轮,见证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她伸手抚摸树干,指尖触到一道新的刻痕——是今天早上,所有入驻科学家共同刻下的,一个小小的平衡符号。

“当年你父亲在这里种下它时,说想看看科学与自然能不能像树一样,在同一片土地上和谐生长,”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园丁走过来,他曾是维奥科技的门卫,见证了这里的变迁,“现在看来,他的愿望实现了。”

李雯点头,看着橡树新发的嫩芽在阳光下泛着嫩绿的光。她想起西伯利亚冻土带的石碑,想起荷兰纪念馆的记忆墙,想起南美雨林的古树——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地标,其实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守护。

中心的实验室里,科学家们已经开始了工作。透明的玻璃墙后,有人在研究基因编辑的“自限技术”,确保编辑后的序列不会在自然界扩散;有人在调试“生态平衡模拟器”,用大数据预测基因干预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伊莎贝拉则带领团队,完善着“伦理红线数据库”,将所有危险的基因序列永久封存。

“这才是‘灯塔’真正的意义,”林栋走到李雯身边,看着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不是站在黑暗的对立面,是成为黑暗与光明之间的平衡点,让科学永远走在正确的轨道上。”

傍晚的夕阳为阿尔卑斯山镀上一层金边,山风拂过花园,橡树的叶子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在诉说着什么。李雯从口袋里拿出那枚向日葵胸针,轻轻别在胸前——这是从瑞士古堡找到的那枚,经过修复,金属表面重新焕发出温润的光泽。

她知道,父亲当年种下的不只是一棵树,更是一颗关于希望的种子。如今这颗种子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庇护着更多关于尊重与平衡的理念生根发芽。

离开中心时,杏花还在飘落。李雯回头望了一眼那棵橡树,它的影子在夕阳下拉得很长,像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路。她知道,只要这棵树还在生长,只要希望的年轮还在增加,他们所做的一切就有意义。

山脚下的村庄亮起了灯火,像散落的星辰。李雯迎着晚风走去,心里一片安宁。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她不再有丝毫迷茫,因为她能清晰地感受到,脚下的土地里,有无数希望的年轮在悄悄生长,向着阳光,向着更辽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