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西线战场的捷报,迅速传遍了华夏国的每一个角落。从朔风城的王宫到边境的村落,从繁忙的工坊到书声琅琅的学宫,所有听闻消息的军民,无不欢欣鼓舞,信心倍增。

“听说了吗?大王在西线又打胜仗了!”

“何止是胜仗!听说用了会喷火打雷的新式火枪,那些金帐骑兵根本冲不过来!”

“还有能拉着跑的小炮,指哪儿打哪儿,蛮子的马队被打得哭爹喊娘!”

“我就知道!跟着大王,准没错!什么金帐汗国,什么朝廷联军,都是土鸡瓦狗!”

茶馆酒肆里,人们兴奋地议论着,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激动。《北疆新报》更是连发号外,用激昂的文字和粗糙但形象的版画,描绘着西线大捷的场景,将“神机营”和“野战炮”的威名传扬开来。一种“华夏不可战胜”的信念,在民间深深扎根。

这股昂扬的士气,也极大地鼓舞了南线天门关的守军。

天门关下,五十万夏朝联军已然围攻数月。统帅夏侯桀起初信心满满,认为凭借绝对优势的兵力,足以碾碎这座关隘。他发动了无数次凶猛的进攻,云梯、冲车、掘地道、夜袭……各种手段层出不穷。

然而,他面对的不再是旧式的边军。在镇国公赵铁柱的坐镇指挥下,天门关已然被打造成一个融合了新式防御理念和武器的钢铁堡垒。

关墙上,不仅布满了传统的滚木礌石、猛火油柜,更关键的是,配备了大量的神臂弩和少量试验性质的小型守城炮(固定式轻型雷鸣炮)。神臂弩超远的射程和破甲棱锥箭的威力,让联军在靠近关墙前就付出了惨重代价。而每当联军集结重兵,推动大型攻城器械靠近时,守城炮那雷霆般的轰鸣和恐怖的破坏力,总能将其瞬间摧毁,并在密集的步兵中犁开一道道血胡同。

关墙之外,更是布设了复杂的壕沟、陷坑、拒马、铁蒺藜,极大地迟滞和消耗着联军的进攻势头。华夏守军依托完善的防御工事和充足的物资储备,轮番上阵,士气高昂。赵铁柱更是身先士卒,每每在关键时刻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段,其悍勇极大地激励着守军。

反观联军一方,久攻不下,士气日渐低落。五十万大军的每日消耗是一个天文数字,后勤补给线漫长而脆弱,时常遭到华夏小股部队和活跃的敌后武装的袭扰。内部矛盾也开始激化,各路藩王、节度使各怀鬼胎,保存实力,互相推诿指责。夏侯桀空有“大元帅”之名,却难以有效指挥这些骄兵悍将,军令不出帅帐已是常态。

当西线大捷的消息传到天门关时,华夏守军更是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士气如虹。而联军大营则是一片死寂,恐慌和绝望的情绪如同瘟疫般蔓延。连最顽固的将领也开始意识到,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对手,攻克天门关的希望愈发渺茫。

天下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北方。

西线,武王亲率的新式军队,正以无可阻挡的科技优势,对抗着来自草原的庞大帝国。

南线,华夏的守军,凭借坚城利器和昂扬斗志,将数十万旧王朝联军牢牢挡在国门之外。

无论东西,华夏国都展现出了令人震惊的实力和韧性。

那些还在观望的周边小国、西域城邦、海外岛主,纷纷加紧了与华夏的联系,遣使进贡的姿态更加恭敬。

中原腹地,那些饱受朝廷盘剥的百姓,心中对“华夏”和“武王”的向往日益强烈,北逃的暗流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更加汹涌。

甚至一些原本忠于夏朝的地方官员和士绅,也开始暗中盘算,思考着未来的出路。

旧夏王朝,虽然还占据着广袤的土地和名义上的正统,但其腐朽无能的本质已在连番挫败中暴露无遗。民心离散,军无战心,财政枯竭,内部倾轧。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到,这个庞大的帝国,已然走到了命运的尽头。

而北方那个新生的华夏国,则如同初升的朝阳,充满了蓬勃的生机与无限的可能。它拥有锐意进取的君王,战无不胜的军队,高效廉洁的官僚体系,繁荣发达的经济,以及一套吸引人心的全新理念。

大势,已然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