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武侠修真 > 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时代 > 第140章 城外寻根 奕氏开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章府定下婚约并获得巨额投资后,奕帆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资金与人脉的难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然而,他心中还记挂着一件事——寻根。

这一日,天光晴好,冬日的阳光带着几分慵懒的暖意。

奕帆只带了唐江龙与陆苗锋二人,骑着马,出了绍兴城,按照司徒雄手下打听来的消息,前往城郊一个名为王家埠的村落,据说那里聚居着二十余户姓奕的人家。

马蹄嘚嘚,踏过乡间的土路,两旁是收割后略显空旷的田野,远处村落炊烟袅袅,一派宁静的田园风光。

“四弟此番寻根,可是要效仿古人,光耀门楣?”

唐江龙摇着折扇,笑问道。

虽是天寒,他这扇子却仿佛长在了手上,成了风度的一部分。

奕帆目光悠远,望着前方隐约可见的村落轮廓,轻声道:“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我既来此,总要寻一处血脉源头,心中方觉踏实。

何况,未来基业在此,若能得宗族支持,亦是好事。”

陆苗锋点头赞同道:“四弟思虑周全。

宗族之力,在于乡土,若能联结,未来工坊建设、人员招募,都能顺畅许多。”

说话间,已到了王家埠村口。

但见村落依水而建,几十座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分布,村口一棵大樟树怕是已有数百年树龄,枝干虬结,虽值冬季,依旧绿叶繁茂,如同一位沉默的守护者。

向村口玩耍的孩童打听奕姓族长住处,孩童好奇地打量着这三个气度不凡的外乡人,怯生生地指向村中一座看起来最为齐整、门前有石鼓的宅院。

三人来到宅院前,叩响门环。

开门的是一位精神矍铄、须发花白的老者,穿着半旧的棉袍,目光却清澈有神。

“几位是?”老者疑惑地看着他们。

奕帆上前一步,拱手行礼,语气恭敬道:“老人家安好。

晚辈奕帆,听闻此地乃奕氏聚居之所,特来拜访族长,寻根问祖。”

“奕帆?”

老者闻言,仔细打量奕帆,眼中闪过一丝惊疑,道:“老朽便是本族族长奕德明。

小哥儿也姓奕?不知祖上源自何处?”

奕帆按照早已想好的说辞,道:“晚辈祖上亦是绍兴人士,只是早年迁居北方,年代久远,族谱散佚,只知根在绍兴奕氏。

近日南下公干,特来寻访。”

族长奕德明将信将疑,但还是将三人请入堂屋。

屋内陈设简单,却收拾得干干净净,正中墙上挂着一幅泛黄的先祖画像,香案上供奉着牌位,烟火气息浓厚。

落座奉茶后,奕德明仔细询问奕帆祖上名讳、迁徙年代等细节。

奕帆早有准备,应答得体,虽有些细节模糊,但态度诚恳,言语间对宗族之情流露自然,更提及自己乃皇帝钦命“商海使”,欲在东南沿海建港通商。

“商海使?”

奕德明闻言,浑浊的老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他再次仔细端详奕帆,见他年纪虽轻,但气度沉稳,目光清澈坚定,不似妄人,身边两位朋友亦是非凡人物,心中便信了七八分。

他激动地站起身,道:“你…你真是朝廷的钦差大人?还姓奕?”

“晚辈不敢欺瞒族长。”奕帆微笑点头。

“好!好!好啊!”

奕德明激动得胡须微颤,连说三个好字,道:“我奕氏一族,在此地聚居数代,虽安分守己,却从未出过什么显赫人物。

没想到,没想到今日竟出了位钦差大人!

此乃列祖列宗庇佑,我奕氏之光也!”

他当即命人取来族谱,那是一部用宣纸线装、封面磨损严重的厚册。

他颤抖着双手,翻开族谱,指着末页空白处,对奕帆道:“大人既是我奕氏血脉,虽支系遥远,但血脉相连。

老朽忝为族长,愿为大人开一脉新枝,录入族谱,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奕帆心中亦是一阵激动,这正是在此世扎根的象征。

他起身,对着先祖牌位郑重一揖,然后对奕德明道:“族长厚意,奕帆感激不尽!

愿认祖归宗,使我奕氏一脉,开枝散叶,光大门楣!”

当下,便在族长奕德明的主持下,焚香告祖,将奕帆之名,郑重录入族谱,单独开列一脉,记为“北迁复归之帆公一脉”。

仪式既毕,奕德明老怀大慰,看着奕帆,越看越是欢喜。

奕帆也趁机提出,愿资助族中子弟读书、学艺,未来港口工坊建成,亦可优先录用奕氏子弟。

族长自是满口答应,族中众人闻讯赶来,见这位年轻的钦差大人如此平易近人,且愿提携宗族,皆是欢欣鼓舞,纷纷表示支持。

望着堂内济济一堂、面带兴奋与希望的奕氏族人,奕帆心中涌起一股奇异的归属感。

他沉吟片刻,对族长奕德明道:“族长,既入族谱,当定字辈排行,以绵延后世,不忘根本。”

奕德明连连点头道:“正当如此!

大人见识广博,还请大人拟定。”

奕帆早有准备,他取过纸笔,略一思索,挥毫写下两首诗。

其一,为儿子辈所定:

“瀚海扬波志,云天振翼翔。

文明承远祚,俊杰立东方。”

他放下笔,朗声道:“此诗二十字,便为我这一脉,子辈排行。

男丁取名,需从中取一字,依序轮回。”

接着,他又写下另一首:

“琪花瑶草秀,瑾玉润华章。

兰蕙馨香远,芝兰世泽长。”

“此诗为女儿辈所定,”

奕帆微笑道,“我这一脉女子,需从中取一字,依序轮回。

以此诗意境为名,愿她们如珠如玉,德才兼备。”

族长奕德明接过这两首诗,仔细品味,但觉字字珠玑,气势磅礴,又寓意深远,不由击节赞叹道:“好!好诗!好气魄!

‘瀚海扬波’,‘云天振翼’,正合大人开拓海疆之志!

‘琪花瑶草’,‘兰蕙馨香’,亦是闺阁佳品!

大人文武双全,老朽佩服!

我奕氏有此佳儿,何愁不兴!”

唐江龙在一旁亦是抚掌赞道:“四弟大才!

此二诗不仅定下字辈,更寄寓宏愿与雅望,可传后世矣!”

陆毅锋笑道:“四弟这是要开百年之基业,立奕氏之新风啊!”

族中众人虽未必能完全领会诗中深意,但见族长和两位气度不凡的公子都如此称赞,知是极好的东西,纷纷叫好,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憧憬。

自此,奕帆在此世,不仅有了事业蓝图,有了姻缘盟友,更有了血脉宗族的牵绊与支撑。

这王家埠奕家村,将成为他在东南基业中,最基层、也最牢固的根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