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林冲君 > 第407章 汗诞追武聆新声 众献至诚叩天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07章 汗诞追武聆新声 众献至诚叩天心

春日的和林,冰雪初融,草色遥看,却驱不散帝国核心层对远方莫斯科新政的疑虑与争议。金帐之内,窝阔台高踞宝座,听着麾下重臣的禀奏。

“大汗,拔都殿下与那林国师在莫斯科,推行汉话拉丁文,举办诗文歌舞,甚至开科取士!长此以往,我蒙古子弟恐沉溺文弱,失了弓马之本,狼性驯化为羊质啊!”一位老成持重的宗王痛心疾首。

“是啊,大汗!纪念大汗(成吉思汗)诞辰在即,正当借此良机,重振我蒙古勇悍之气,让四方皆知,弓马刀箭,方是我立国之基!”另一位将领声如洪钟。

群情汹汹,皆指向莫斯科的“文治”之风过于喧嚣,恐侵蚀民族根本。窝阔台指节轻叩扶手,目光深沉。他欣赏林灵素的才能与远见,却也深知维系蒙古认同与战斗力的重要。沉吟良久,他朗声道:

“诸位所虑,朕知之矣!太祖皇帝以神武开基,此乃我蒙古魂之所系,绝不可忘!传朕旨意,于太祖诞辰之日,蒙古帝国全境,无论东西,皆需举行盛大祭祀与那达慕大会!追思太祖伟业,比武竞射,彰显我蒙古雄风!”

旨意如风传遍帝国。莫斯科城亦不例外。

诞辰之日,莫斯科城外的旷野上,人山人海。新筑的祭坛高耸,香烟缭绕。拔都一身戎装,率领蒙古将士及归附的各族首领,举行了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追忆成吉思汗横扫六合、气吞山河的武功霸业,颂扬其开创帝国的无上荣光。场中旗帜猎猎,刀枪如林,马蹄声碎,确是一派雄壮景象。

台下,汇聚了成千上万的各族百姓。有历经沧桑的老人,有懵懂张望的孩童,更有许多在“繁衍中心”政策下刚刚有喜的妇女,她们与她们的丈夫携手而立,脸上交织着对未来的期盼与对眼前盛大仪式的敬畏。

仪式既毕,按照新规,亦有文化环节。拔都目光复杂地看向身旁的林灵素。林灵素微微颔首,缓步走上祭坛前方一处特意搭建的歌台。他未着祭服,依旧是一袭素净道袍,与周遭的肃杀雄浑形成微妙对比。

他面向台下无数双注视的眼睛,目光扫过那些孕妇,扫过那些紧握双手的夫妇,扫过那些眼神纯真的孩童,最后望向高远苍穹,开口吟唱。其声不似战歌激昂,却清越悠远,仿佛能穿透喧嚣,直抵心扉。歌名曰《你们》:

“世界在漠然性法则之下叹息

而有一种知识 它狂妄地想要

把同样的漠然性之法则

也推行到精神的世界里”*

歌声起处,仿佛在质问一种将物质世界的弱肉强食法则,生硬套用于精神领域的粗暴。这无疑是对某些片面理解“强者为尊”的潜在批判。

“你们是柔弱的人 你们远离恐惧

就像儿子对父亲哪样

奉献出了最好的东西”*

他看向那些孕妇,看向那些为家庭奔波、看似“柔弱”的普通人,称颂他们如同儿子对父亲般,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生命、情感、未来。

“去知道那伟大的就足够了

别的工作是不需要的

但正因此得不到面包

你们在一切变成了黄金的同时死于饥饿”*

这似在讽刺那些空谈伟大、忽视具体民生与生命需求的行径。纵有金山,若无维系生命的面包,亦是虚妄。

“你们是柔弱的人 你们远离恐惧

就像儿子对父亲哪样

奉献出了最好的东西”*

副歌重复,强化着对这群“奉献者”的礼赞。

“那个富有的年轻人

卖掉自己所有的东西

把一切送给穷人

我们赞美他就像赞美所有伟大的行为”*

他引用典故,赞美那种倾其所有、无私付出的行为,将其与战场上的英勇并列,甚至提升到更高的精神层面。

“你们是柔弱的人 你们远离恐惧

就像儿子对父亲哪样

奉献出了最好的东西”*

“在这冷漠的物质世界之中

我们不经劳作就不理解他

他不会成为一个亚伯拉罕

哪怕他奉献了最好的东西”*

歌声转入更深沉的思索。在这看似冷漠的宇宙中,若不经历具体的实践与付出(劳作),便无法真正理解奉献的意义。空有奉献之心,若无实际的、持续的、如同亚伯拉罕献子般坚定而具体的行动与考验,其奉献亦难达至境。

“你们是柔弱的人 你们远离恐惧

就像儿子对父亲哪样

奉献出了最好的东西”*

歌声袅袅而止。台下静默片刻,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尤其是那些普通民众,许多孕妇与她们的丈夫眼中含泪,他们从这歌声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与理解,他们的付出被赋予了与战场功勋同等、甚至更为根本的价值。

拔都怔在原地。林灵素此歌,未直接颂扬武力,却在那追忆太祖武功的盛大祭祀之后,巧妙地重构了“强大”与“奉献”的内涵。他将那些孕育生命、建设家园的“柔弱”之人,置于一种崇高的精神地位,指出真正的强大,或许不仅在于征服,更在于创造与守护。

窝阔台在和林或许意在强调武力,而林灵素却在莫斯科,借着这纪念的契机,以一首《你们》,将“勇悍”的内涵,引向了更为广阔、更具生命力的方向。无形的文化之力,再次于这欧亚腹地,展现了其塑造人心的磅礴力量。祭祀的烟火尚未散尽,而新的思想种子,已随着歌声,悄然播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