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荫的书房里,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书桌一角,王俊凯和苏清颜坐在藤椅上,手里捧着一叠信封,指尖摩挲着粗糙的信纸——四对龙凤胎近来各自忙碌,溪然提议用“写家书”的方式传递牵挂,既能让老人安心,也能让孩子们感受笔墨间的温情,于是一封封带着墨香的家书,成了柳荫与外界最暖的纽带。
第一封家书来自溪然和熙安。信纸是淡雅的柳叶纹,溪然的字迹清秀:“爷爷奶奶,见字如面。糯糯最近迷上了写毛笔字,特意练了‘福寿安康’四个字,附在信里给您二老。我新学了柳编花篮的花样,下次回去给您带回来装刚摘的山楂。熙安上周去河边钓鱼,钓了条大鱼,念叨着要是您在,能一起喝鱼汤就好了。柳荫的小花园该开花了吧?糯糯总问什么时候能回去浇花、摘桂花。”信末附了溪糯歪歪扭扭的毛笔字,旁边画着一个咧嘴笑的小太阳。
王俊凯戴上老花镜,逐字逐句地读着,嘴角不自觉上扬。苏清颜摸着溪糯的字迹,轻声说:“这孩子越来越懂事了,字比当年溪然小时候写得还好。”
辰宇和沫希的家书带着几分俏皮,信纸背面画着辰沐阳的涂鸦——柳荫的老柳树下,一个小男孩举着柳编小筐,旁边写着“太爷爷太奶奶我想你们”。辰宇的字迹刚劲:“爷爷,上次您教我的柳编收纳盒,我又改进了样式,能装下您的老花镜和收音机,下次回去给您送来。沐阳最近在学校得了‘劳动小能手’,说功劳是您教的挖野菜技巧。沫希学着您的方子做了桂花糕,味道差了点,等回去您再指点指点。柳荫的石榴该快熟了吧?沐阳盼着摘最大的那个。”
苏清颜把涂鸦贴在书桌前,笑着说:“沐阳这画,把老柳树画得像个大巨人,真可爱。”王俊凯则拿起信纸,指着“挖野菜”三个字,对苏清颜说:“你看,这孩子还记着当年的事。”
顾念和瑶心的家书里,夹着一张小巧的录音卡。瑶心的字迹娟秀:“奶奶,这是顾念弹的《柳荫谣》,是他特意为您二老改编的,里面加了您喜欢的鸟鸣声。瑶安最近跟着我学酿桂花蜜,总说要给您酿最甜的那罐,还画了柳编挂毯的草图,说要编出来挂在柳荫的书房里。我们下周要去买新的柳枝,等编好了小挂件,就给您寄过去。”
王俊凯把录音卡插进旧收音机,轻柔的旋律伴着鸟鸣声漫出,正是他们熟悉的柳荫日常。苏清颜闭上眼睛,跟着旋律轻轻哼唱,眼角泛起温润的光:“还是这个调子最养心。”
泽安和汐玥的家书最是细致,泽安用朴实的文字记录着桂花酒的陈化:“爷爷,去年我们一起酿的桂花酒,我每月都按您教的方法检查,现在酒色已经成了深琥珀色,香气比之前更醇厚了,等下个月回去,咱们开坛尝尝。汐玥把柳荫小花园的照料心得记了下来,教邻居家的阿姨怎么给花浇水、施肥,大家都说柳荫的花长得旺。我们带泽辰去买了新的花籽,下次回去种在小花园的角落,让它更热闹。”
“这孩子做事就是踏实。”王俊凯欣慰地点头,把信纸叠得整整齐齐,放进书桌的抽屉里。
读完所有家书,王俊凯和苏清颜开始提笔回信。王俊凯的手微微颤抖,字迹却依旧工整:“溪然熙安,糯糯的字写得好,太爷爷太奶奶很喜欢;辰宇沫希,沐阳的画我们贴在书桌前了,每天都能看到;顾念瑶心,录音卡我们反复听了好几遍,比收音机里的歌还好听;泽安汐玥,桂花酒我们等着开坛,花籽也盼着你们带回来。柳荫的小花园开了不少花,石榴也结了小果子,你们忙完了就回来,爷爷奶奶给你们做你们爱吃的菜。”
苏清颜则在每张回信里都画了小图案:给糯糯画了只飞舞的小蝴蝶,给沐阳画了只威风的小老虎,给瑶安画了朵甜甜的桂花,给泽辰画了棵小小的向日葵。她还附上手写的桂花糕简化做法,特意标注“少放糖、蒸得软,适合孩子和老人吃”。
孩子们收到回信后,都格外开心。溪糯把苏清颜画的小蝴蝶贴在床头,说要每天看着;辰沐阳拿着回信,缠着辰宇立刻带他回柳荫;瑶安照着回信里的鼓励,更认真地学编柳编;泽辰则把花籽小心翼翼地收起来,盼着下次带回柳荫。
四对龙凤胎也把老人的回信塑封好,和自己的家书一起收进盒子里。溪然说:“这些信纸带着爷爷奶奶的温度,以后要留给孩子们,让他们也知道,笔墨间的牵挂最是珍贵。”
柳荫的书房里,一个古朴的“家书盒”渐渐装满了往来的书信,有长辈的叮嘱,有晚辈的牵挂,有孩子的童真。王俊凯和苏清颜常坐在书桌前,戴着老花镜重读这些信,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信纸上,墨香混着桂花的甜香,满是岁月静好的温暖。
沫希把今天的瞬间——老人读信的专注、提笔回信的认真、孩子们捧着回信的欢喜、家书盒里整齐的信纸,一一拍下来贴进故事册“笔墨页”。溪然在页末写下:“柳荫尺素传牵挂,笔墨含情抵万金;一封家书一份暖,岁月绵长爱长存——最动人的亲情,莫过于纸短情长,见字如面,这些藏在笔墨间的牵挂,会永远温暖我们的岁岁年年。”
夜色渐深,柳荫的书房里还亮着一盏暖灯,王俊凯和苏清颜手牵着手,望着家书盒,眼里满是踏实。家书传情,亲情不散,柳荫的故事,在笔墨间继续书写着温暖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