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浮世金钗录 > 第194章 明月清风伴鹤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意外巧合)。

暮春的晨光透过半开的窗棂,洒在云栖禅师的脸上。他已卧床三日,水米未进,却神色安详,仿佛只是在等待一个期盼已久的约定。

“师父,喝口参汤吧。”小徒弟明心端着青瓷碗,跪在榻前轻声劝道。

云栖缓缓睁开眼,那双曾经洞察世事的眼眸,如今更添几分超然物外的清明。他微微摇头,声音虽弱却清晰:“不必了。明月将升,清风已至,何须再恋人间烟火?”

明心闻言,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十岁入寺,如今已是第十个年头,日日随侍云栖左右,早已将师父视为至亲。

云栖似是看穿他的心思,轻轻抬手,抚过明心的头顶:“痴儿,为师这一去,是解脱,是归真,何悲之有?”

这话音刚落,门外传来轻轻的叩门声。明心抹去眼泪,开门一看,寺中几位年长的僧侣鱼贯而入,为首的慧明长老是云栖六十年的故交。

“师兄,”慧明在榻前坐下,握住云栖的手,“可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云栖微微笑道:“该说的,这些年都已说尽。该教的,也都教了。只望诸位谨记:佛法不在高堂广厦,而在方寸之间;修行不在诵经念佛,而在日用常行。”

众僧合十称是。

午后,云栖精神忽然好了许多,竟能坐起身来。他让明心将窗户完全推开,望着庭院里那株百年菩提树,目光悠远,仿佛穿透了时光。

“明心,去将我那件旧袈裟取来。”

明心连忙从柜中取出一件洗得发白的青色袈裟。这袈裟已穿了二十余年,边缘磨损,补丁叠着补丁,却是云栖最为珍视之物。

云栖抚摸着袈裟上的补丁,每一处都代表着一个故事,一段因缘。他的目光渐渐深远,思绪飘向了遥远的过去。

六十年前,他还是名震江南的才子沈清澜,出身书香门第,年少成名,二十岁便高中进士,官至翰林。那时的他,意气风发,以为凭借满腹经纶便可指点江山,匡扶天下。

“那年琼林宴上,我即席赋诗三十首,满座皆惊,圣上亲赐玉佩。”云栖轻声说道,眼中没有骄傲,只有淡淡的怜悯,怜悯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

然而官场沉浮,人心险恶。不过五年光景,他因卷入朝堂党争,被贬至偏远之地。途中遭遇山贼,随行仆从四散,唯有一个名叫素月的丫鬟誓死相随。

“素月...”念及这个名字,云栖眼中泛起柔和的光晕,“她本可以独自逃生,却选择陪我共赴患难。”

在那些颠沛流离的日子里,是素月以柔弱之躯支撑着他。她白日里为人缝补浆洗,夜里陪他挑灯苦读。她相信他终有一日会重获重用,再展抱负。

“我那时向她许诺,他日若能重回朝堂,必不负她。”云栖的声音低沉下来,“可我终究食言了。”

两年后,朝廷一纸赦令,他得以官复原职。恰在此时,一位权贵看中他的才华,愿将爱女下嫁,并许诺助他平步青云。

“我犹豫了三日。”云栖闭目,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艰难的抉择时刻,“最终,我告诉素月,这桩婚事于我仕途有益,请她谅解。”

素月没有哭闹,只是静静地看着他,轻声问:“公子可还记得,那日在破庙中,你曾说过,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他无言以对。

次日清晨,素月不告而别,只留下一封短信:“君志在青云,妾不敢以微躯为累。此去天涯,各自珍重。”

他如愿娶了权贵之女,官运亨通,不过十年已位列九卿。府邸巍峨,仆从如云,人人称羡。可夜深人静时,他总是想起素月那双清澈的眼睛。

“我那时以为,功成名就便是人生至境。”云栖轻轻叹息,“殊不知,我已在这欲望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为巩固权势,他开始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为积累财富,他默许家人侵占田产,欺压百姓。昔日那个怀抱济世理想的青年,早已在权欲中迷失了本性。

直到那年江南水患,朝廷拨下百万赈灾银两,他却听从岳父建议,截留大半用以打点上下。消息走漏,一位正直的御史欲上本参奏,他竟设计构陷,使那御史含冤入狱,病死在牢中。

“那御史姓陈,名文正,家中尚有老母幼子。”云栖的声音带着深深的忏悔,“他死后不久,其母投井自尽,妻子改嫁,幼子流落街头,不知所踪。”

这件事成了压垮他良知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开始夜不能寐,一闭眼便看到陈御史血泪控诉的模样。

转机发生在他四十五岁那年。一次奉命巡查江南,途中遇上山体滑坡,他与随从失散,独自一人在山林中迷路。饥寒交迫之际,他找到一座破旧的山神庙暂避。

庙中住着一位老僧,见他狼狈,不仅没有驱赶,反而分他一半干粮,一席草铺。

“那晚风雨交加,我与老僧对坐庙中,他问我:‘施主锦衣玉食,为何眉宇间如此愁苦?’”

云栖将自己半生经历娓娓道来,不自觉地隐瞒了身份,只说是富家商人。

老僧静静听完,微笑道:“施主可知这山神庙的来历?”

云栖摇头。

“百年前,这里本是一座豪华宅邸,主人富甲一方,却贪得无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一夜雷电交加,宅邸被山洪冲毁,全家无一幸免。后来有游方僧人路过,感念众生皆苦,便在此建庙,超度亡魂。”

老僧指着庙中一根残柱:“这便是当年宅邸唯一留存之物。”

云栖顺着老僧所指看去,只见那柱上依稀可见精美的雕花纹路,想来昔日的确是一座华美建筑。

“繁华转眼即逝,罪业却如影随形。”老僧平静地说,“那富商生前作恶多端,死后名声扫地,家族灭绝。施主以为,他这一生,所为何来?”

云栖默然不语。

老僧又道:“老衲观施主面相,应是官场中人,且位高权重。名利场中,一步错,步步错,待到回头时,恐已无岸可登。”

云栖心中大震,不由得问道:“若已铸成大错,又当如何?”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老僧合十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那一夜,云栖彻夜未眠。天亮时分,他向着老僧深深一拜:“多谢大师指点迷津。”

回到京城后,他仿佛变了个人。先是上表辞官,不顾亲友劝阻;继而散尽家财,一部分补偿昔日被他所害之人,一部分捐作善举;最后与妻子和离,还她自由。

“离府那日,我孑然一身,只带了几件旧衣。”云栖回忆道,“妻子...不,杨氏泪眼相送,问我何苦至此。我告诉她,我这一生负人太多,如今只求心安。”

他四处打听素月的下落,历经周折,终于在江南一座小城找到了她。此时的素月已嫁作人妇,丈夫是位朴实的手艺人,两人育有一子一女,过着清贫却安宁的生活。

他不敢相认,只远远地望着。夕阳下,素月坐在门前缝补衣裳,偶尔抬头对院中玩耍的子女温柔一笑。那一刻,他明白,自己早已没有资格打扰她的平静。

“我托人匿名送去一笔银两,足够他们购置田产,安居乐业。”云栖轻声说,“后来听说她的儿子勤奋好学,考中了举人,家道日渐兴旺。这是她应得的福报。”

了却这桩心事,他来到这座深山古寺,剃度出家,法号云栖。从此青灯古佛,一过便是四十年。

“师父,您后悔过吗?”明心忍不住问道。

云栖微微一笑:“出家之初,确曾有过彷徨。每当夜深人静,往事如潮水般涌来,那些被我伤害过的人的面孔一一浮现,令我痛不欲生。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明白,忏悔不是为了抹去过去,而是为了认清本心。”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各自的罪业与遗憾,但这不应成为生命的枷锁。真正的解脱,是直面它们,接纳它们,然后超越它们。”

黄昏时分,云栖让明心扶他到院中菩提树下。夕阳余晖为古寺镀上一层金边,远处钟声悠扬,惊起几只白鹤振翅高飞。

“看,它们来了。”云栖望着白鹤,眼中泛起孩童般的喜悦。

众僧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暮色苍茫,并无白鹤踪影。唯有明心似乎明白了什么,紧紧握住师父的手。

云栖盘膝而坐,神态安详。他开始轻声诵经,声音虽弱,却字字清晰: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众僧随之同诵,梵音袅袅,萦绕庭院。

诵至“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时,云栖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他抬眼望向天边初升的明月,唇边泛起一丝微笑:“素月,你看这月色,多像我们初见那晚...”

话音未落,他已闭上双眼,头微微垂下,神态安详如熟睡的婴儿。

几乎同时,一阵清风吹过庭院,菩提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他送行。明心抬头望去,竟真的看见一群白鹤从月下飞过,长鸣声声,渐行渐远。

慧明长老上前探了探云栖的鼻息,轻声道:“师兄去了。”

众僧合十躬身,齐诵佛号。

明心泪如雨下,却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感动。他从未见过如此安详的离世,仿佛不是终结,而是另一种开始。

云栖禅师圆寂的消息很快传开。出殡那日,山道上挤满了前来送行的人,有达官显贵,也有平民百姓,更有许多受过他恩惠的贫苦人家。

一位白发老妪在子女的搀扶下,颤巍巍地在灵前上了一炷香。明心后来才知,她就是当年那位陈御史的孙女。云栖禅师多年前找到他们一家,暗中资助她父亲读书成才,如今她兄弟二人皆已中举,家道重兴。

“祖父之死,非禅师一人之过。”老妪对明心说,“家父生前常说,禅师能以余生赎罪,助我家族重振,已非常人所能及。望禅师早登极乐,永脱轮回。”

七日后的夜晚,明心在整理云栖禅师的遗物时,在那件旧袈裟的内衬里发现一封泛黄的信。信封上写着:“素月亲启——清澜绝笔”

明心犹豫再三,终究没有打开。他按照师父生前暗示的地址,将信送往江南。

一个月后,他收到回信,信是素月的孙子写来的。信中说,祖母已于去年冬天安详离世,临终前还曾提起年轻时的一段往事,说那人若来寻,请转告他:早已原谅。

随信寄来的还有一个小包裹,里面是一块半圆的玉佩,色泽温润,上面刻着“不负”二字。

明心忽然想起,师父也有一块相似的玉佩,一直贴身收藏。他找出师父的那块,两块玉佩合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完整的圆,上面是四个字:不忘初心。

他恍然大悟,原来师父与那位素月居士,各自珍藏这半块玉佩数十年,却从未想过要复合完整。有些遗憾,注定要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有些亏欠,终究难以完全弥补。

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人更加珍惜当下的每一刻,让人在修行路上更加精进不懈。

明心将两块玉佩一同放入师父的舍利塔中,让这段跨越一生的情缘,最终在佛法中得到安放。

是夜,他梦见云栖禅师踏月而来,一身轻松,笑容明朗如少年。他身后跟着一位温婉的女子,两人相视一笑,随即化作两只白鹤,比翼飞去,消失在明月清辉之中。

明心从梦中醒来,窗外明月正圆,清风徐来。他忽然明白了师父常说的那句话:

“明月清风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若能放下心中块垒,则生死不过寻常事,往来皆是大自在。”

云栖禅师的故事,随着时间流逝,渐渐成为这座古寺的一部分,也成为无数人心中点亮的一盏明灯。每当有人为往事所困,为罪业所苦,寺中僧人便会讲述这个故事:

曾经有一个罪孽深重的人,用他后半生的修行,证明了无论过去如何,每个人都有机会重新选择;无论罪业多深,真诚的忏悔都能洗涤心灵;无论多么迟,觉醒的那一刻就是解脱的开始。

明月常在,清风常伴,只待心鹤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