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春,三月。邺城郊外,旌旗猎猎,战马嘶鸣。经过数日紧锣密鼓的准备,赵云统领的五千精锐“云麾骑”,已集结完毕,整装待发。甲胄鲜明,刀枪耀目,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在空气中。
今日,是誓师出征的日子。
点将台高筑,袁绍率领麾下文武重臣,亲临校场,为这支即将深入敌后的“奇兵”壮行。场面宏大,仪式隆重。袁绍一身戎装,意气风发,他要让所有人看到他的“气度”和对此次行动的“重视”。
刘备、关羽、张飞等留守将领,亦全身披挂,肃立台侧。刘备面色平静,眼神深处却藏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离愁。关羽丹凤眼微眯,抚须不语,目光扫过台下精锐,隐含赞许与期许。张飞则瞪大环眼,胸膛起伏,既是兴奋于兄弟即将出征,又夹杂着不能同往的憋闷。
赵云白袍银甲,腰悬青釭剑,手持亮银枪,立于阵前,英姿勃发。身后,五千铁骑肃然无声,唯有战旗在风中咧咧作响,显示出极高的纪律性。
吉时已到,鼓声三通。袁绍踏步上前,目光扫过台下军阵,声若洪钟:
“三军将士们!曹贼篡逆,祸乱朝纲,人神共愤!今,本相奉天讨逆,大军南征,必踏平许都,清君侧,安黎民!”
他顿了顿,指向赵云所部:
“尔等,皆百战锐士,国之干城!今命尔等为大军前驱,深入敌后,批亢捣虚,扬我军威!此去,艰险异常,然功成之日,必不吝封侯之赏!”
“赵云!”
“末将在!”赵云抱拳躬身,声音清越。
“本相将此重任交予你手,望你不负厚望,奋勇杀敌,早传捷报!”
“末将遵命!必竭尽全力,搅乱曹贼后方,以报丞相知遇之恩!” 赵云的回答,铿锵有力,滴水不漏。
袁绍满意地点点头,亲自斟满一碗酒,递与赵云:“子龙,满饮此杯,预祝你旗开得胜!”
“谢丞相!”赵云双手接过,一饮而尽,将碗重重摔碎于地!
“好!”袁绍大笑,随即又看向刘备,“玄德公,有此虎将,何愁曹贼不灭?”
刘备上前一步,神色“恳切”:“全仗本初公神威,子龙方能一展所长。备,在此静候佳音!”
仪式完毕。赵云转身,面对五千将士,亮银枪直指苍穹,声如雷霆:
“将士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曹贼暴虐,天理难容!今奉丞相将令,讨伐国贼,正是我辈建功立业之秋!”
“此去,山高水长,敌众我寡!然,我军乃正义之师,所向披靡!尔等可惧否?”
“不惧!不惧!不惧!” 五千人齐声怒吼,声震四野,连袁绍等人亦为之动容。
“好!”赵云枪尖划破长空,“记住!吾等利剑所指,便是敌寇授首之处!扬我军威,就在今朝!”
“扬我军威!扬我军威!” 吼声如潮,士气高昂到了顶点。
“出发!”
号角长鸣,战鼓擂动!赵云翻身上马,一马当先。五千铁骑如同决堤的洪流,缓缓启动,而后速度越来越快,形成一股无可阻挡的钢铁洪流,向着南方,滚滚而去!烟尘滚滚,遮天蔽日。
袁绍站在高台上,望着远去的烟尘,志得意满。在他眼中,这是一把刺向曹操心脏的利刃,无论成败,他都乐见其成。
刘备等人一直目送着大军消失在视野尽头,久久不语。
“大哥,子龙他们……能行吗?”张飞忍不住瓮声问道,语气中充满担忧。
关羽丹凤眼中精光闪烁:“子龙有勇有谋,麾下皆百战精锐,纵有险阻,亦能化险为夷。况且……”他压低了声音,“此去,海阔天空。”
刘备重重拍了拍关羽和张飞的肩膀,目光深邃,语气坚定:“二弟,三弟,放心。子龙此去,非为寻死,乃为求生,为求生路,开新天!我等在此,亦当时刻准备,静待风云!”
另一边,行军途中。赵云一骑当先,白袍在风中飞扬。他回头望了一眼早已不见踪影的邺城,眼中再无半点之前的恭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潜龙出渊、鹰击长空的锐利与决然。
‘袁本初,你自以为放出的是一把刀,却不知,这是一条入海的蛟龙!’ 他心中默念。
‘曹孟德,你的后方,我要好好“光顾”一番了。’
‘还有……那广袤的天地,那未知的征程,那属于我们自己的根本之地……我,赵云,来了!’
五千铁骑,踏着春天的泥土,向南!再向南!他们不再是寄人篱下的客军,不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从这一刻起,他们是一支独立的武装,一个拥有自己意志和目标的集团。他们的命运,将由他们自己手中的刀枪来书写!
潜龙,已出渊!归大海,搏击风浪的时刻,到了!真正的争霸之路,从这誓师南下的第一步,正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