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证道红尘 > 第7章 我非独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晨曦微露,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白溪城。苏云袖早已梳洗完毕,用过林家厨房特意为她准备的清粥小点后,便径直来到了林青阳的书房。

推开房门,映入眼帘的是昨日堆积如山的文献。她并未急于动手,而是静立片刻,目光缓缓扫过整个书房。随后,她挽起衣袖,开始有条不紊地整理起来。

不同于林青阳与沈孤雁按图索骥的查阅方式,苏云袖采用了更为系统的方法。她先将所有文献按照年代、地域、类型重新分类,将县志、舆图、游记、杂记分门别类。然后,她取来纸笔,开始制作索引,将每一份文献中的关键地名、人名、事件逐一摘录。

“《白溪风物志》,卷三,记载白水上游三十里处有‘响水潭’,水声如雷,疑有暗河......”她轻声念着,纤细的手指在泛黄的书页上轻轻划过,“《南璃山水考》,提及白水支流‘玉带河’曾于百年前改道......”

她的目光异常敏锐,不仅关注正文,更留意那些边角处的批注、夹在书页中的便签,甚至是地图上看似随意的标记。偶尔,她会停下手中的动作,凝眉沉思,将几份不同来源的文献放在一起比对。

时至晌午,侍女送来午膳,她却只是匆匆用了些,便又回到书案前。阳光透过窗棂,在她专注的侧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

“林大哥和沈姐姐寻找的是明确的灵朔二字,但若此名早已失传,或是以其他方式记载呢?”她喃喃自语,提笔在纸上写下“灵”、“泉”、“朔”、“源”等字,开始以这些关键字重新检索。

与此同时,她唤来门外的侍女,将早已写好的几封书信交予对方。

“即刻通过白溪商会驻地最快的渠道,送往南璃各处分部。”苏云袖语气郑重,“命他们全力搜集所有与白水河相关的古籍、碑拓、地方野史,特别是那些民间流传的水文记载、古老歌谣。若有线索,不惜代价,速速送回白溪城。”

侍女领命而去。苏云袖望着窗外,轻轻舒了口气。她深知商会网络的效率,相信不久便会有更多资料汇集而来。

...

而此时,白溪城外,两骑青骢马并辔而行,一匹神骏的白狼欢快地跑在前面,正是林青阳、沈孤雁夫妇与白狼大白。

晨光中,白水河波光粼粼,宛如一条玉带蜿蜒于青山之间。大白显然对这次出行兴奋不已,时而冲到河边溅起水花,时而钻进林中惊起飞鸟,又很快回到二人马前,摇着尾巴,像是在催促他们快行。

“爹让它跟着出来撒欢,倒是正合它心意。”沈孤雁看着大白活泼的身影,不禁莞尔。

林青阳笑着点头:“整日在家,也确实闷着它了。”

然而,这份宁静很快就被打破了。前行不到一个时辰,他们便遇上了第一波认出林青阳的江湖人。

那是五个结伴而行的年轻武者,清一色穿着深浅不一的青色劲装。当先一人眼尖,立刻认出了林青阳,激动地大喊:“是林天人!是林青阳大侠!”

五人慌忙下马,恭敬地行礼,眼中满是崇拜之色。

林青阳与沈孤雁只得勒马停下。更让他们哭笑不得的是,这五人不仅衣着模仿林青阳,连佩剑的样式、马鞍的装饰,都刻意仿造着流传在外的“林青阳同款”。

“在下等冒昧,不知能否向林天人请教一二......”为首的青年鼓起勇气问道。

林青阳温和却坚定地打断了他:诸位抱歉,林某此行,是为查探白水上游一处可能危及无辜性命的灵泉异常,时间紧迫,还望行个方便。”

几人闻言,立即露出肃然起敬的表情,连声道:“原来如此!是我等唐突了。林天人请便,若有需要差遣之处,我等定当效劳!”

类似的情景,在这一路上反复上演。

有想要拜师学艺的少年,跪在路中不肯起来;有希望能到流水居当个仆役的汉子,声称不求钱财只求沾染天人气息;更有许多普通的行商百姓,见到他们经过,都会停下脚步,恭敬地行礼,口中念着“林天人”、“沈女侠”。

“我如今才算明白,为何白溪城周边数百里,连个像样的土匪山寨都找不到了。”沈孤雁轻声笑道,“有你在,哪个宵小敢在此造次?”

林青阳无奈摇头:“虚名累人。我只盼能安心查清白氏之事。”

最夸张的是一群约莫二十人的江湖队伍,清一色青衣佩剑,远远见到他们就整齐列队,抱拳行礼,声称是青阳门弟子,奉林青阳为精神祖师。

林青阳费了好一番唇舌,才婉拒了他们想要随行护卫的请求。

“诸位好意,林某心领。然前方情况未明,或有未知风险,林某实不敢让诸位涉险。”他言辞恳切,既表达了感谢,也展现了为人着想的胸怀。

那些江湖人虽有些失望,却也更加敬佩,纷纷让开道路,目送二人离去时,眼中崇拜之色更浓。

夕阳西下时,二人已离开白溪城近百余里。前方一座废弃的山神庙映入眼帘,虽显破败,但屋宇尚存,足以遮风避雨。

“今夜就在此歇息吧。”林青阳勒住马缰。

沈孤雁点头,利落地翻身下马。二人刚将马匹拴好,准备拾些柴火,就见大白从林中蹿出,嘴里叼着一只肥硕的野兔,骄傲地放在沈孤雁脚边,毛茸茸的大尾巴摇得欢快。

“好大白!”沈孤雁笑着揉了揉它的大脑袋,“今晚可以加餐了。”

林青阳也忍俊不禁:“它倒是会找吃的。”

夜幕降临,破庙中升起篝火。兔肉在火上烤得滋滋作响,香气四溢。大白伏在火堆旁,满足地啃着沈孤雁分给它的肉块。

“这一日行程,倒让我想起当年我们初入江湖之时。”林青阳望着跳动的火焰,语气中带着怀念,“只是那时,你我籍籍无名,何曾想过有朝一日,会受这般追捧。”

沈孤雁将烤好的兔肉递给他,微笑道:“是啊。那时你我还为几两银子的盘缠发愁,如今你却已是天下景仰的武道天人。”

“什么武道天人,”林青阳摇头苦笑,“若非有你一路相伴,在我最艰难时不离不弃;若非师尊悉心指点;若非众多朋友相助,我林青阳何德何能,能有今日?”

他转头看向妻子,火光映照下,她的容颜依旧明媚,眼中却多了几分历经风雨后的沉静与睿智。

“孤雁,这一路走来,你为我付出的,我都记得。”他的声音低沉而真挚,“在白溪城时,是你陪我度过最迷茫的岁月;在江湖漂泊时,是你与我并肩作战;即便在京师皇宫面对国师那等强敌,你也从未退缩。我今日所有成就,至少有一半,都是你的功劳。”

沈孤雁闻言,眼中泛起温柔的光芒。她轻轻靠在林青阳肩头,低声道:“夫妻本为一体,何分彼此。能与你同行,便是我最大的心愿。”

二人相依片刻,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大白似乎也感受到这份温情,悄悄挪近了些,将大脑袋搁在林青阳膝上。

“说来也怪,”沈孤雁忽然轻笑,“那些模仿你穿青衣的人,可知道你最初选择青色,只是因为这是在逃亡路上随便选的颜色?”

林青阳也笑了:“若他们知道真相,不知作何感想。”

夜色渐深,篝火渐弱。林青阳细心地将火堆处理好,又为两匹马添了草料。大白自觉地守在庙门口,耳朵不时抖动,警惕着周围的动静。

破庙虽然简陋,但经过一番收拾,倒也整洁。林青阳与沈孤雁在避风处铺好简易的床铺,并肩躺下。

庙外,夜风轻拂林叶,白水河潺潺的水声隐约可闻,宛如自然的安眠曲。沈孤雁很快便沉入梦乡,呼吸均匀。

林青阳却一时难以入眠。他望着破庙屋顶的破洞,可见几颗稀疏的星辰闪烁。今日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他更加意识到自己如今在天下人心中的地位。

“武道天人......”他心中默念这个称号,感到的不是骄傲,而是沉甸甸的责任。

白氏一族的命运,寻找灵泉的重任,天下人的期待......这一切都压在他的肩上。但感受到身旁妻子温暖的体温,听到她平稳的呼吸,他的心又渐渐安定下来。

无论如何,他非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