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末民初,政治动荡,风云四起。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书生似乎只能作壁上观,除了抨击乱象,品评时政,难有真正的用武之地。

但老徐是个例外。他是北洋中少有的读书人,与一众武夫不同,他有思想,也有见地。只可惜手无军权,众人虽敬他三分,真要说听他的,却也谈不上。

他曾一路扶持好友登上高位,最终却因大帅欲行最后一步,落得声名狼藉。老徐心灰意冷,决意远离政治,打算做点生意,也好为家中攒些底子。

他联合的人里有辫帅,有卢督军,还有齐二爷与冯六爷。即便如此,他仍觉不够稳妥,便想试着把黎胖子也拉进来。

这事看似一纸公文便可敲定,实则牵动北洋半数的商贸往来。仅这三个大城的体量就已惊人,难保日后无人眼红搅局。

若有名义上的首脑入伙,怎么看都更牢靠些。何况老徐心知肚明:这位手里,钱可不少。

黎胖子是北洋中难得的清廉官,自驻地调进京城后,大帅待他不薄。虽解其兵权,将他安置在瀛台加以限制,但每月五万大洋的薪水,分文不少地送到他手中。这些年下来,黎胖子早已是个实实在在的富家翁。

两人本就有些交情,又是多人合股,此事自然一拍即合。黎胖子欣然同意入伙,与他们一道,要在商界铺开一片天地。

佐藤一番打听下来,已明白了七七八八,心里也有了计较。他素来厌恶与宋少轩周旋,生怕一个不慎,便将事情办砸。

更何况,他深知那位齐二爷是何等人物。此人出身津门商贾世家,之前更是大帅身边倚重的幕僚,是个根深蒂固的亲西方买办。想凭三言两语就说服他与西原合作,无异于痴人说梦。

这一夜,使馆的吊灯将会客厅映得一片金黄。西原的茶几上,烟卷燃出的灰絮飘落在烟缸里,佐藤刚跨进门,便见他嘴角噙着一抹阴笑,指尖叩着张写满汉字的纸片。

“佐藤君,你瞧瞧这个。”西原将纸片推过去,眼底闪着狡黠的光,“段芝泉眼下焦头烂额,不就缺那点能填窟窿的银钱么?”

佐藤俯身一看,“增发京钞”四个大字刺得人眼慌,他先是一怔,随即猛地拍在桌上,连咖啡都溅了出来。

“妙!实在是妙啊!不愧是西原大人,这主意简直绝了!”佐藤操着略带生硬的汉语,大拇指竖得笔直,“一旦增发,那些商人为了稳住市面,定然会咬牙兜底。段帅那边以为能解燃眉之急,必然会短视的再次增发,咱们到时候稍加操作,就能坐收渔翁之利。”

西原夹着烟卷的手指摆了摆,脸上的笑意更浓:“那还是佐藤君的功劳,没有你的消息,我要走许多弯路。但是,佐藤君,你只说对了一半。”

他往椅背上一靠,二郎腿翘得老高,“你要知道滥发钞票这事儿,就跟饮鸩止渴一个道理。一旦增发的消息散出去,再夸大一些……市场的信心撑不了几日。”

“西原大人,你是说咱们一边派说客去劝段帅,告诉他这是一招又快又稳的妙招;另一边,待他大量增发时,暗中让手底下的人散布谣言,就说京钞要变成废纸,让那些商户百姓慌起来?妙啊,此乃妙计!”

“恐慌一闹,市面必崩!挤兑风时我们再推波助澜!”西原眼睛亮得惊人,顺着他的话往下说,“到时候段芝泉财政彻底垮台,除了跟咱们签借款合同,别无他路!”

“还可以挑拨府院之争。”西原弹了弹烟灰,语气阴鸷,“黎胖子本就跟段芝泉不对付,京钞崩盘民怨沸腾,他定然会借机发难。两人矛盾一深,北洋内部乱作一团,咱们的机会不就来了?”

佐藤听得连连点头,忍不住夸赞起他来,“西原大人真是足智多谋!这一石二鸟的毒计,既拿捏了段芝泉的命脉,又搅乱了京城的政局,往后这局面,还不是任由咱们帝国拿捏。”

西原冷笑一声,将烟蒂按灭在烟灰缸里:“事不宜迟,必须立刻去办。我不方便出面,此事就拜托你们了。”西原起身,深深鞠了一躬。

“大人太客气了,”佐藤立刻回礼,随即语气里满是笃定:“放心吧大人,此事包在我身上!就算里面有什么“水晶狐狸”也无济于事,他们定会钻进咱们设好的圈套!”

事实上,这是冯六爷以后会走的路,银行要发展,就要有发行货币的权利。可像鬼子图谋的这般滥发,无异于饮鸩止渴,市场的信心极易被彻底击穿。

小鬼子要的,正是这个效果。他打算双管齐下:先游说段帅动增发钞票的念头,解其燃眉之急;再暗中煽风点火,制造恐慌,促使市场彻底崩盘。

此计一石二鸟,既能加剧府院之争,在段与黎两人之间埋下更深的矛盾,又能让陷入财政绝境的段帅别无选择,只能低头接受他们的借款条件。

西原一声令下,几路人马便悄无声息地行动起来。佐藤负责的是一条“明线”。他安排人手,开始在京沪等地大肆活动,以极具吸引力的东瀛紧俏商品,与持有大量“京钞”的商户进行交易,并由实力雄厚的东瀛商行出面背书。

这一举动,意在向市场传递一个强烈的信号:连东洋商行都愿意接受“京钞”,其信誉与价值毋庸置疑。果然,市面上对“京钞”的信心随之看涨。

另一条“暗线”则由小野负责。他物色了些不起眼的三教九流,在茶楼酒肆、街头巷尾悄然散布消息,将“京钞”稳定、便携、安全、通用的“优点”吹得天花乱坠,如同为其镀上了一层金。

而西原本人,则选择了静默。他暂时从徐副秘书长的视野中消失了,刻意营造出一种东瀛谈判失败,已对陇海线意兴阑珊的错觉。

这三管齐下,一明一暗一静,布下的是一张迷惑人心的大网。目标直指北洋当局与精明的冯六爷,旨在令他们放松警惕。

东瀛方面甚至不惜自身也大量吸纳“京钞”,用于对华贸易,这番“身体力行”的表演,将市场的虚假繁荣推向了新的高潮。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将那致命的陷阱,伪装成一场唾手可得的财富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