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茂才:明初“诈降大师”!凭“老仆传信+铁桥换木”诱敌,一战大破陈友谅
陈友谅攻陷太平后,占据了长江上游的有利地势,派人约张士诚一起攻打建康(今南京)。有人劝朱元璋亲自带兵迎击,朱元璋说:“敌人知道我亲自出征,肯定会派一支小分队牵制我,而主力部队顺着长江往下冲,半天就能打到建康。我们的步兵骑兵急着往回赶,百里奔袭去打仗,这是兵法上的大忌!”
于是朱元璋召见康茂才,说:“陈友谅和张士诚俩贼寇联手,危害肯定极大。要是能先打败陈友谅,东边的张士诚肯定吓破胆。你能想办法让陈友谅尽快来攻打我们吗?”康茂才说:“我家有个老门房,以前侍奉过陈友谅,现在让他去送信,陈友谅肯定会信。”
朱元璋就让老门房带着书信,乘坐小船直接赶到陈友谅的军营,假装答应做内应。陈友谅果然深信不疑,特别高兴,问老门房:“康茂才现在在哪儿?”老门房说:“正在守卫江东桥。”陈友谅又问:“江东桥是什么样的?”老门房答:“是木桥。”陈友谅赏给老门房食物,打发他回去,叮嘱道:“我马上就到,到了就喊‘老康’当暗号。”
老门房回来报告后,朱元璋说:“这小子掉进我的圈套里了!”立刻派人拆掉木桥,换成铁石桥,一晚上就完工了。接着安排冯胜、常遇春率领三万人埋伏在石灰山旁边,徐达等人率军驻守在南门外,杨璟带兵驻扎在大胜港,张德胜、朱虎率领水军驶出龙江关外。朱元璋亲自率领大军驻扎在卢龙山,命令士兵把黄旗放倒在山的右侧,红旗放倒在山的左侧,告诫道:“敌人来了就举红旗,听到鼓声就举黄旗,到时候埋伏的军队一起冲出来!”
当天,陈友谅果然率领水军东下,到了大胜港后,发现水路狭窄,遇到杨璟的军队阻击,就立刻退出大江,直接指挥战船冲击江东桥。可到了桥边一看,原本的木桥变成了铁石桥,陈友谅顿时惊疑不定,接连喊“老康”,却没人回应,这才发觉被骗了。
陈友谅赶紧分了一千多艘战船驶向龙江,先派一万人上岸扎营立栅,攻势看起来特别猛烈。当时正是酷暑天气,朱元璋预料到肯定会下雨,让士兵们先吃饭休息。那会儿天上万里无云,突然刮起西北风,紧接着大雨倾盆而下。士兵们立刻举起红旗,各路军队争相冲上去拔掉敌军的营栅。陈友谅指挥军队来争夺,双方刚交战,雨就停了。朱元璋下令击鼓,鼓声震天动地,黄旗随之举起,埋伏的军队全部发起冲锋。徐达的军队也赶了过来,水军也一起集结,内外夹击之下,陈友谅的军队大败。朱元璋乘胜追击,成功收复了太平。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两寇联手+顺流突袭”困局,关键在“诈降诱敌+精准设伏+借势破局”
康茂才与朱元璋能以智破敌,核心逻辑是“不与两寇硬拼,靠‘精准诱骗+布局控场+借势发力’,将敌军引入预设陷阱,实现高效围歼”:
- 精准诈降,锁定敌军:利用老门房与陈友谅的旧交情,以“内应”为诱饵,明确告知“木桥”“老康”等关键信息,让陈友谅深信不疑,主动钻进圈套;
- 快速布局,筑牢陷阱:连夜将木桥换为铁石桥,切断敌军快速推进的通道;在敌军必经之路(石灰山、南门、大胜港等)部署伏兵、水军,形成全方位包围态势;
- 借势发力,精准触发:预判酷暑降雨的天气,借大雨掩护军队集结;用“红旗示警、黄旗冲锋”的信号,让伏兵同步发力,实现内外夹击,打敌军措手不及。
二、核心启示:遇“多方夹击+突发危机”,别慌乱,用“诱敌入局+布局控场”取胜
这种“以诈诱敌、布局制胜”的思路,对现代商业竞争、职场攻坚、危机处理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商业竞争遇“竞品联合+突袭打压”:比如两家竞品联手发起价格战、渠道封锁,对你形成夹击,别盲目应对。像朱元璋那样:“找到竞品中核心一方的‘突破口’(如陈友谅的多疑),用‘合作诱饵’(如内应)诱使其单独冒进,脱离盟友支持;快速布局应对策略(如铁桥换木),在竞品必经的关键环节(如供应链、核心市场)设置‘陷阱’(如差异化产品拦截);借行业趋势、政策变化等‘外力’(如大雨),在最佳时机发起反击,集中资源围歼核心竞品,震慑另一方”;
- 职场攻坚遇“多方协作不畅+任务突袭”:比如突然接手跨部门协作的紧急任务,各方配合度低,还面临外部压力,别硬推。可以说:“找到关键协作方的‘利益诉求’(如陈友谅的称帝野心),用‘成果共享’(如内应承诺)诱使其主动配合,打破协作僵局;提前梳理任务关键节点,在薄弱环节部署‘备份方案’(如伏兵),避免单点故障;借领导支持、项目 deadlines 等‘外力’(如鼓声信号),推动各方同步发力,集中攻克核心难点”;
- 危机处理遇“负面叠加+对手抹黑”:比如品牌遭遇多重负面,竞品趁机散布谣言联合打压,别被动辩解。可以说:“抓住抹黑最凶的对手的‘漏洞’(如虚假宣传证据),用‘合作澄清’的假象(如诈降)诱使其暴露真实目的;快速布局舆情应对(如铁桥换木),在关键平台(如官网、权威媒体)设置‘澄清渠道’(如伏兵),拦截负面扩散;借用户口碑、权威背书等‘外力’(如大雨),在最佳时机集中发声,彻底扭转舆论风向,反击对手抹黑”。
简单说就是:“面对多方夹击、突发危机的情况,慌乱硬拼只会腹背受敌。关键是用‘诈术’诱敌单独冒进,用‘布局’筑牢包围陷阱,再借‘外力’精准触发反击,用‘智劲’代替‘蛮力’,以最小代价实现破局。”
【原文】康茂才
陈友谅既陷太平,据上流,遣人约张士诚同侵建康。或劝上自将击之,上曰:“敌知我出,以偏师缀我,而大军顺流,直趋建康,半日可达。吾步骑急回,百里趋战,兵法所忌。”乃召康茂才,谓曰:“二寇相合,为患必深。若先破友谅,则东寇胆落矣。汝能速之使来乎?”茂才曰:“家有老阍者,旧尝事友谅,今往必信。”遂令阍者赍书,乘小舸径至伪汉军中,许以内应。友谅果信之,甚喜,问康公,曰:“今何在?”曰:“见守江东桥。”又问:“桥何如?”曰:“木桥也。”赐食遣还,嘱曰:“吾即至,至则呼老康为号。”阍者还告,上曰:“虏落吾觳中矣!”乃使人撤木桥,易以铁石,一宵而成。冯胜、常遇春率三万人,伏于石灰山侧,徐达等军于南门外,杨璟驻兵大胜港,张德胜、朱虎率舟师出龙江关外。上总大军于卢龙山,令持帜者偃黄帜于山之右,偃赤帜于山之左,戒曰:“寇至则举赤帜,闻鼓声则举黄帜,伏兵皆起。”是日,友谅果引舟师东下,至大胜港,水路狭,遇杨璟兵,即退出大江,径以舟冲江东桥,见桥皆铁石,乃惊疑。连呼“老康”,莫应,始觉其诈。即分舟师千余向龙江,先遣万人登岸立栅,势甚锐。时酷暑,上度天必雨,令诸军且就食。时天无云,忽风起西北,雨大至。赤帜举,诸军竞前拔栅。友谅麾军来争,战方合,适雨止。命发鼓,鼓声震,黄帜举,伏发。徐达兵亦至,舟师并集,内外合击,友谅军大败。乘胜逐之,遂复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