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849章 兵智之三《诡道》19 韩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49章 兵智之三《诡道》19 韩信

韩信:汉初“战神级谋略家”!凭“疑兵+背水阵+壅水计”,战无不胜定天下

木罂渡军:疑兵惑敌,奇袭破魏

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军攻打魏国。魏王豹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封锁了临晋关,严防汉军渡河。韩信见状,故意大造声势,在临晋关摆开大量战船,装作要从这里强渡的样子,吸引魏军主力;同时暗中派精锐部队,用木头做成的大瓮(木罂)当渡河工具,从夏阳悄悄渡过黄河,突袭魏国都城安邑。魏军猝不及防,韩信一举活捉魏王豹,平定了河东地区。

背水一战:陷阵求生,智取赵国

韩信打败魏国、代国后,和张耳率领军队东下井陉,攻打赵国。赵王歇和成安君陈馀集结二十万大军,驻守井陉口严防死守。广武君李左车向陈馀献计:“韩信乘胜追击,锋芒正盛,但大军千里奔袭,粮草肯定跟不上——‘千里送粮,士兵会挨饿;临时砍柴做饭,军队难吃饱’。井陉道狭窄,车马没法并行,韩信的粮草必然落在后面。请给我三万奇兵,从小路绕过去切断他的粮道,您坚守营垒不与他交战。他前进打不了仗,后退回不去,粮草又被截断,不出十天,就能把韩信、张耳的人头送到您面前。”可陈馀根本不听。

韩信派人暗中侦查,确认李左车的计策没被采纳,才敢率军继续前进。在距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营,半夜下令出发:挑选两千名轻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小路隐蔽到赵军军营附近,叮嘱道:“等赵军看到我们逃跑,肯定会全军出动追击,你们就趁机冲进赵营,拔掉赵军旗帜,插上汉军旗帜。”又让副将传令:“今天打败赵国后再聚餐!”将领们都不信,只能假意答应。

韩信随后派一万人先出发,背靠河水摆下战阵(注: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举)。赵军看到后,纷纷大笑,觉得韩信不懂兵法。天亮后,韩信竖起大将旗帜,敲着战鼓,率军冲出井陉口(注:故意引诱敌军出战)。赵军打开营门迎击,双方大战许久。韩信、张耳假装战败,丢弃鼓旗,向背水阵的军队逃去。背水阵的军队打开营门接纳他们,赵军果然全军出动,争抢汉军的鼓旗,追击韩信和张耳。

此时背水阵的汉军已无路可退,只能拼死作战,赵军根本打不赢。等赵军退回营垒,却发现营中全是汉军的红旗,顿时大惊失色,以为赵王和将领们都被活捉了,军心大乱,士兵们纷纷逃跑。汉军趁机前后夹击,大败赵军,斩杀陈馀,活捉赵王歇。

战后将领们问韩信:“兵法说‘军队要背靠山陵、前临水泽’,您反而用背水阵取胜,这是为什么?”韩信答道:“这其实也在兵法里,只是你们没注意到。兵法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吗?我手下的士兵大多是临时召集的,就像驱赶集市上的百姓打仗,不给他们置于死地,他们就不会拼死作战;要是留了退路,他们早就跑了,还怎么用他们打仗?”将领们听后恍然大悟,纷纷佩服。

冯梦龙点评:类似“背水阵”的案例还有两例

前秦的姚丕驻守渭桥抵御晋军,王镇恶率领晋军乘蒙冲小舰沿渭水而上,划船的人都藏在舰内,秦军只看到船在动却没人划船,惊以为神。到渭桥后,王镇恶让士兵吃完饭后全部登岸,落后者斩首,又悄悄下令把船舰放走。渭水湍急,船瞬间消失,王镇恶对士兵们说:“这里是长安北门,咱们离家万里,船和粮草都没了,打赢了就能功名显赫,打输了就尸骨无存!”随后身先士卒,士兵们奋勇冲锋,大败姚丕。

李复叛乱,韩世忠奉命追击,手下不足千人。韩世忠把军队分成四队,布置铁蒺藜堵塞退路,下令:“前进就能胜利,后退就是死路,逃跑的人由后队斩杀!”士兵们不敢回头,拼死作战,最终大败叛军,斩杀李复。

潍水壅沙:诱敌半渡,水淹龙且

韩信突袭攻破齐国临淄后,继续向东追击齐王。楚国派龙且率领大军救援齐国,有人劝龙且:“汉军千里奔袭,拼死作战,锋芒不可挡。齐、楚军队在本土作战,士兵容易溃散,不如坚守营垒,让齐王派亲信去招抚已经投降汉军的城池。那些城池知道齐王还在,楚国又来救援,肯定会反叛汉军。汉军在齐国千里征战,城池都反叛了,就会缺粮,到时候不用打仗就能让他们投降。”可龙且轻视韩信,觉得他容易对付,执意要出战。

龙且和韩信隔着潍水摆下战阵,韩信连夜让人做了一万多个沙袋,装满沙子堵塞潍水上游。然后率领军队渡过一半河水攻打龙且,故意装作战败,往回逃跑。龙且果然大喜:“我就知道韩信胆小!”立刻率军渡河追击。韩信趁机下令挖开沙袋,洪水瞬间冲来,龙且的军队大半没能渡过河。韩信率军猛攻,斩杀龙且,彻底击败楚军。

冯梦龙点评:要是李左车的计策被采纳,韩信在赵国肯定无法成功;要是龙且听了谋士的建议,韩信也赢不了龙且。就像绕朝说的“别以为秦国没人,只是我的计谋没被采用罢了”,有才能的人也需要遇到能赏识重用的人啊!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强敌据险+兵力悬殊”困局,关键在“奇正结合+攻心造势+抓隙破敌”

韩信能战无不胜,核心逻辑是“不按常理出牌,靠‘疑兵惑敌+死地求生+精准控场’,以智取胜而非硬拼”:

- 奇正结合,虚实惑敌:用“陈船临晋”“建旗鼓出井陉”等“正兵”吸引对手注意力,再用“木罂渡军”“两千轻骑袭营”等“奇兵”突袭,让对手防不胜防;

- 攻心为上,激发斗志:背水阵“置之死地”,让士兵无路可退只能拼死作战;壅水计、疑兵计则扰乱对手判断,放大其轻敌心理;

- 抓准要害,精准发力:针对魏军“守关不防侧”、赵军“轻敌无备”、楚军“恃强冒进”的弱点,精准设计计策,在对手最薄弱的环节突破;

- 知己知彼,量敌为计:先侦查对手策略(确认李左车之计不用),再根据自身士兵情况(临时召集的“市人”)制定战术,不盲目套用兵法。

二、核心启示:遇“强敌压境+局面被动”,别硬扛,用“奇正破局+攻心聚力”取胜

这种“以智驭敌、灵活应变”的思路,对现代商业竞争、职场攻坚、危机处理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商业竞争遇“巨头垄断+赛道拥挤”:比如面对行业巨头,赛道竞争激烈,别正面硬刚。像韩信那样:“用‘常规业务布局’当正兵,吸引对手注意力;用‘创新产品\/小众赛道’当奇兵,悄悄突破(如木罂渡军);针对团队‘动力不足’,设置‘目标绑定+退路封锁’(如背水阵),激发团队斗志;抓住巨头‘反应迟缓、轻敌大意’的间隙,快速抢占市场”;

- 职场攻坚遇“任务艰巨+资源不足”:比如接手难啃的项目,资源、人手有限,别盲目发力。可以说:“用‘常规推进流程’当正兵,稳定各方预期;用‘跨界合作\/创新方案’当奇兵,打破僵局(如奇兵袭赵营);把自己和团队置于‘必须完成’的情境(如背水阵),倒逼潜能爆发;精准找到任务‘关键卡点’(如敌军粮道、渡水时机),集中资源突破”;

- 谈判博弈遇“对手强硬+筹码不足”:比如谈判中对手强势,自身筹码有限,别被动妥协。可以说:“用‘常规诉求谈判’当正兵,迷惑对手;用‘备选方案\/隐藏筹码’当奇兵,掌握主动权(如壅水计);利用对手‘轻敌、急于求成’的心理,故意示弱诱其让步(如韩信佯败);抓住对手‘逻辑漏洞、利益痛点’精准发力,争取有利条件”。

简单说就是:“面对强敌压境、局面被动的情况,硬扛只会耗尽实力。关键是‘奇正结合’造假象,‘攻心聚力’激斗志,‘精准控场’抓时机,不被常规束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用‘智劲’代替‘蛮力’,实现高效破局。”

【原文】韩信

汉王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渡军,袭安邑。遂虏魏王豹,定河东。

信既破魏、代,遂与张耳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歇、成安君馀闻之,聚兵井陉口,号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信乘胜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野无所掠。不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麾下。”成安君不听。信使间视,边批:精细。知其不用,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帜。”令其裨将传飱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阵。边批:创法。赵兵望见大笑。平旦,信建大将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边批:欲以致敌。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信、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赵果空壁争汉旗鼓,逐信、耳。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于是赵军还归壁,见壁皆汉帜,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遂乱走。汉兵夹击,大破之,斩陈余,擒赵王歇。诸将效首虏毕,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反以背水阵取胜,何也?”信曰:“此在兵法,顾左右不察耳。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即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得而用之乎?”诸将乃服。

秦姚丕守渭桥以拒晋师。王镇恶溯渭而上,乘蒙冲小舰。行船者皆在舰内,秦人但见舰进,惊以为神。至渭桥,镇恶令军士食毕,皆持仗登岸,后者斩。既登,即密使人解放舟舰。渭水迅急,倏忽不见。乃谕士卒曰:“此为长安北门,去家万里。舟楫衣粮,皆已随流。今进战而胜,则功名俱显;不胜,则骸骨不返矣!”乃身先士卒,众腾踊争进,大破丕军。李复乱,宣抚使檄韩世忠追击,所部不满千人,乃分为四队,布铁蒺藜,自塞归路。令曰:“进则胜,退则死,走者命后队剿杀!”于是莫敢反顾,皆死战,大败之,斩复。此皆背水阵之故智也。

沈存中曰:“韩信袭赵,先使万人背水阵,乃建大将旗鼓,出井陉口,与赵人大战。佯败,弃旗鼓走水上军。背水而阵,已是危道;又弃旗鼓而趋之,此必败势也。而信用之者,陈馀老将,不以必败之势邀之,不能致也。信自知才过余,乃敢用此策。设使馀少黠于信,信岂得不败!此所谓知己知彼,量敌为计。后之人不量敌势,袭信之迹,决败无疑。又曰:“楚、汉决胜于垓下,信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高帝在其后,绛侯、柴武在高帝后,信先合不利,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信复乘之,大败楚师。信时威震天下,籍所惮者独信耳。信以三十万人不利而却,真却也,然后不疑,故信与二将得以乘其隙。信兵虽却,而二将维其左右,高帝军其后,绛侯、柴武又在其后,异乎背水之危。此所以待项籍也。用破赵之迹,则歼矣。此皆信之奇策。班固为《汉书》,乃削此一事,盖固不察所以得籍者,正在此一战耳。

信已袭破齐临淄,遂东追齐王。楚使龙且将兵救齐。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使齐王遣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闻其王在,楚又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居齐,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不战而降也。”龙且轻韩信为易与,遂战。与信夹潍水而阵。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盛沙,壅水上流。引兵半渡击龙且,佯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遂追信,渡水。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大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

使左车之谋行,信必不能得志于赵。使或人之说用,信必不能得志于龙且。绕朝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士固有遇不遇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