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白牧辰新冷聚变技术的第一次实物展示。
实验台上摆放着一个并不起眼的装置,没有传统托卡马克装置那令人望而生畏的巨大磁线圈,也没有惯性约束聚变所需的庞大激光阵列。
它仅仅是一个只有硬币大小的精致环状容器。
在这个微小的容器内部,并没有超强磁场的约束,也没有模拟恒星核心的超高温与高压环境,有的只是数量极少、肉眼根本不可见的冷聚变催化粒子,正在真空管道中安静地流转。
白牧辰启动了供料系统。
微量的聚变燃料——纯净的氦-3气体被缓缓注入到环状容器之中。
奇迹在微观层面瞬间发生。
那些拥有巨大有效质量的人工相锁粒子霸道至极,瞬间挤占了原本属于电子的位置。
原子核之间的库仑斥力壁垒在这些重型粒子的“挤压”下变得脆弱不堪,聚变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自发且剧烈地发生了。
没有中子辐射的肆虐,因为白牧辰特意选择了无中子聚变的路径,反应的产物只有带电的质子和阿尔法粒子,过程异常清洁。
在不可见的内部,一股幽蓝色的光芒在硬币大小的圆环中亮起,那是被极度压缩的高能等离子体流。
整个过程完全自发完成,不需要外部能量维持反应条件,唯一需要的消耗,仅仅是维持这股环形等离子体流在轨道中稳定运行的那点微不足道的能量。
控制能量输出的方式也简单到了极点——只需要调节燃料注入的速率即可。
多注油,火就大;少注油,火就小。
这东西小巧到甚至可以塞进一辆儿童玩具车里,却能为它提供驱动一辆重型坦克狂飙的恐怖动力。
当然,这种堪称完美的人造粒子并非毫无缺陷。
虽然白牧辰将这些冷聚变催化粒子的“失相能级”设计得很高,在应用场景的绝大部分环境中,它们都能安然无恙地完成催化循环。
但量子世界总是充满了意外。
总会有极小概率的黑天鹅事件发生——比如反应中偶尔产生了一个能量极高的异常粒子,或者发生了某种极端的量子隧穿效应,直接击穿了粒子的势垒。
这会导致相锁粒子内部的序参量场崩溃,从而破坏其相锁结构,使其退化为普通的粒子。
是的,这玩意儿是会损耗的。
没办法造出来就用到天荒地老。
只不过这个损耗速度极其缓慢,一颗粒子在其漫长的生命周期里催化产生的能量价值,足以买下数亿倍于它自身成本的物资,完全可以轻易地把成本赚回来。
在某种程度上,这甚至可以被称之为“永动机”了。
只要宇宙中还有轻元素存在,它就可以源源不断,近乎零门槛地产出能量。
古人钻木取火还需要费力地动手搓木头,但这冷聚变粒子只要接触到对应的元素,反应就会自动开始,比擦火柴还要简单。
唯一的限制就是专款专用,一种构型的催化粒子只能催化一条专门的反应路径,想要烧不同的燃料,就得换不同的火种。
“但这显然不是什么大问题。”白牧辰如此说道。
随着新型冷聚变技术的成熟,一场轰轰烈烈的动力系统革新在白牧辰的舰队中拉开了帷幕。
船坞中,那些体型庞大、结构复杂的旧式聚变反应堆被整体取出,取而代之的是体积不足原先十分之一不到,但功率密度却呈指数级上升的新型反应堆。
这一改变让星舰内部的设计空间瞬间变得宽裕起来。
原本被燃料罐和反应堆挤占的宝贵舱室被腾空,让白牧辰有了更多的选择。
如果维持反应堆体积不变,将其全部替换为新型冷聚变单元阵列,那么整艘星舰将获得堪称开挂的能源供给。
这意味着她可以给星舰加装更多高能耗系统。
“可惜了。”
远行太空城的主控室内,一位白牧辰看着星图上那些远在数百光年之外,正在执行深空探索任务的科考舰,无奈地摇了摇头。
“太远了,根本没法召回来升级,只能苦一苦那边的自己,继续用老版本的飞船了。”
“没事,反正那边也是我自己,苦我自己不叫苦。”
……
动力系统的革新只是基础,真正让白牧辰兴奋的是相锁材料在武器领域的延伸。
武器研发实验室。
这里正在进行着关于“相锁武器”的前沿研究,目前主要有三条技术路线正在并行推进。
第一条路线,正是基于冷聚变催化相锁粒子的变种——相位解离炮。
其原理极其简单——通过发射一束高速的高能相锁粒子流,去强行替换目标材料原子核外的电子。
只要是基于化学键结合的常规物质,在这种武器面前都脆如薄纸。
一旦命中,这些质量巨大的相锁粒子会瞬间挤走电子,占据其轨道。
由于轨道半径与质量成反比,粒子轨道会瞬间坍缩至极小的范围,导致原本维系物质结构的化学键在飞秒级的时间内断裂,材料的晶格结构随之崩塌。
在表现上,敌舰的装甲在一开始不会爆炸,而是会像沙雕一样瞬间溃散成原子尘埃。
这还不算完。
这些作为弹药的相锁粒子是特制的不稳定版本,在完成击穿化学键的使命后,它们会因为自身的失相而迅速衰变,迸发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二次伤害。
如果对面的装甲碰巧是由碳、氧等轻元素构成的纳米材料,这些高能粒子甚至还可能顺手诱发一波局部的冷核聚变,造成第三次伤害。
“威力很完美,但工程学上的麻烦也不小。”
白牧辰看着设计图,有些头疼。
稳定的高能级相锁材料太贵了,如果直接当子弹打不仅成本高得离谱,还面临着严重的资敌风险——万一有未反应的粒子残留在敌舰残骸中被对方逆向工程了怎么办?
因此,这些弹药必须是临时制造的不稳定粒子。
寿命必须设计为极短,打出去几秒钟就会自动销毁。
但这就要求飞船上必须搭载一套能够实时合成粒子的设备。
需要更先进、更高效的相隧道催化剂,以及一套足够小巧,能塞进星舰内部的小型相锁材料合成设备。
白牧辰暂时将其命名为——舰载临界相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