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家里的长工,下人,还有请回来的短工全部都给我去开荒种树,一定要在明年开春之时,种满两万亩的茶树。

要将莲花村这块地方变成我们的茶园,还有莲花村那边的制茶坊太小了。”

“这个可以跟养蚕的屋子合并,反正那边的蚕房自从前两个月好后,还没有开始使用。

我们直接讲那边的一百八十间屋子全部用于制茶坊,制茶一事就差不多了。”

“那养蚕地方的呢?你桑园都弄好了,总要找一个地方养蚕,打算重新修建吗?”

”嗯,重新修建就可以了,我看一下后山地头那边,其实很适合养蚕。

别看那边地势稍微高一点,但紧挨着桑园。采摘桑园十分的方便。”

“莲花村紧挨着咱们金秋村,是我们的地盘,在这边开荒种茶树用我们自己人,外人很难知道端倪。

柳叶村那边挨着县城的,后面慢慢动工,一旦动工整个县城的人都会注意。”

“至于买地一事,我打算让韩生悯去办,正好这段时间,定安县的县令换地方了,新的县令还未上任,这就得我们的计划。

偷偷找文书将地契过了,新来的县令根本不会注意这里。。”

一般官府的县令老爷,最为关心的便是两处地方,第一税收,第二有无名安。

税收主要是收粮税,县城那么多大户人家,他们家的田地可不比宋家的小。

如今宋家也不是一点底气跟地位都没有的,虽然他们家大儿宋瑾只是秀才。

但是他确实在白鹿书院读书的,他的那些师兄可都是官员。书院里的山长夫子大多数也都是无心朝廷辞官后的士人。

他们别的没有关系网大的去了。

一般人都不会傻傻的去得罪白鹿书院的学子,得罪这未来的官员。

所以只是多买了一些山坡种茶树而已,宋书宴并不担心会有贪心的人对他们动手。

“东家,今年下半年的粮食当真不种了啊?那家里堆的肥料要撒田里吗?”

“照撒,不种粮食是为了休耕,撒了肥料能让土地更“肥沃,等后年种庄稼也能长得更好。”宋书宴有条不紊的安排着。

”家里今年的肥料多,不仅田里也撒,新开垦的茶园里也要撒,撒薄一点,避免烧根。”

此时莲花村如此一个大工地,莲花村的东南方向已经种下了不少茶树。

而西北山坡上,长工们正热火朝天地劳作着,有的挥着锄头翻地,有的小心翼翼的将茶树苗栽进土里,还有的忙着浇水施肥。

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顾青荷跟宋书宴两人一前一后在茶园里溜达,看着忙忙碌碌的工人砍树挖树根。

并且赶着黑壮公牛翻地,后面的妇人们就抱着一捆又一捆的茶树苗种树。

顾青荷他们这一次买的茶树苗,是大树苗,三文钱一株的那种,双排栽种,一亩地要种三千株,也就是九贯钱。

莲花村这边的两万亩茶园,光是栽种茶树就需要十八万贯。

顾青荷家上半年的三季蚕卖了两万八千贯,后面又卖了四十万斤茶叶,五万五贯。

再加上宋书宴从江南进了一批货物回来贩卖后,加上家中之前的积蓄。

刚好是二十九万贯。其中买这三万八千亩种茶的坡地,花了十一贯。

后面将茶树买回来后用的干净了,家里一点钱都没有了,好在她家这两年的粮食没卖。

趁着夏收,顾青荷他们家又清理一批粮食,大概挣了五千贯钱。

这笔钱便是今年用于家用开销。

毕竟不管是家里的长工还是短工,又或者是买回来的下人,每月的工钱还是要发的。

一般来说,给这些人发工资都是发一半粮食一半银钱,市面上外购的粮食毕竟贵,跟主家要粮食,同样的工钱却能拿到更多的粮食。

因此大部分工人都是选择一半粮食一半工钱,粮食足够自己一家人吃,而工钱就攒着。

虽然说在宋家干活,宋家是提供一日三餐的,而且吃的还不算太差!

早上三合面杂粮馒头或者窝头管饱,每人还有一个鸡蛋。然后就是榨菜咸菜玉米糊糊粥。

顾青荷家的鸡蛋太多了,一天能捡几百个。吃不完只能便宜这些工人了。

然后中午,中午是吃的最好的,有一道荤菜,虽然里面的肉并不多,分到每个人手里就一两片肉,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啊!

中午顾家一般不做窝头馒头,一般蒸米饭,同样也是杂粮干米饭。

只是白花花的大米放的多,玉米粒,豆子,高粱米这放的很少,口感很好几乎吃不出来粗粮。

晚上不煮饭,都是蒸馒头,不管是长工短工还是买来的下人。

只要是在宋家干活的,每个人下工之时都可以领取四个大馒头,然后回家吃饭去。

莲花村这边的半山坡上,修了许多小屋子,全都是三室一厅的那种。

不管是长工短工,还是买来的下人,只要在宋家登记一下,就可以领取一套带着一家人住进去。

最开始这边的房子只有二十套,后面宋书宴又在旁边修了六十套,。

他们家的工人就三百多个,还有不少都是一家人,八十套房子足够住了。

在外工作了一整天,晚上能带着馒头回去跟自己家孩子一起吃饭,他们自然是更愿意回去的。

就算是单身的,也愿意带几个馒头回自己的屋里吃饭,不为别的就一个自在。

他们回去时间还不太晚算,还能炒个菜,弄个花生米,跟交好的兄弟喝点小酒,

至于宋家那边的大饭堂,那就是一个食堂!能在自己家里用饭谁去食堂吃啊?

“顾娘子!”

“东家……”

顾青荷跟随着宋书宴的步伐在茶园慢慢走着,一路过来看见他们两人的工人纷纷笑着打招呼,二人含笑点点头并未打搅。

“下工了,下工了!”

一面铜铃敲响。

工人们听到铃声,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脸上露出疲惫又满足的神情。

这时田埂边上已经有人抬着二十三十筐香气腾腾的馒头过来了。

工人们领了馒头后,扛着锄头,提着工具,陆陆续续朝着各自的住处走去。

顾青荷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欣慰,于是笑着对宋书宴说道。

“这些长工看着都很卖力啊!咱们家的这茶园肯定能很快开垦出来。”

宋书宴赞同点点头,“是啊,大家都辛苦。等茶园有了收成,一定给他们发奖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