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发行商的商务车停在“叶痕墙”旁时,小营员们正围着张大爷,举着自己的拓印作品叽叽喳喳。
领头的金发女士叫艾拉,是欧洲知名文娱发行公司的总监,她弯腰看着墙上歪歪扭扭的树叶拓印,又抬头望向远处的枫香树,眼里满是惊叹:“岳先生,您的动画、游戏和儿童文学,让我们看到了最动人的东方乡土,我们想把这些内容打包推向欧洲市场,还希望能改编成英文版音乐剧,在当地剧院上演。”
岳川指尖摩挲着小营员递来的拓印纸,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前世地球《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东方题材出海的成功逻辑——保留核心文化内核,适配海外受众的审美和语言习惯,却不刻意迎合。
“可以,”他点头,“我们推出‘叶痕根脉海外套装’,包含动画英文版、游戏多语言版、儿童文学英译版,还有音乐剧的英文改编剧本;
夏晚晴负责音乐的海外适配,在保留乡韵的基础上加入小提琴、长笛等西方乐器;林野拍海外宣传短片,用小镇实景搭配英文旁白;
凌薇设计多语言版的书籍和游戏界面,字体兼顾东西方阅读习惯;陆哲录制英文配音,邀请当地华裔童声配小枫,既保留乡音底色,又让海外观众有代入感。”
这话看似是对接海外需求的临场构思,实则是复刻前世东方文化出海的成熟框架,伪装成“文化适配的自然优化”——他甚至清晰记得前世某部乡土动画出海时,如何通过音乐改编、配音本土化平衡文化差异,这些经验都将原封不动地用在项目里。
夏晚晴刚给小营员们唱完《拓印小画家》,闻言立刻拿出乐谱本:“我会把《小镇小日子》《叶痕遍华夏》改编成中英文双语版。”
她笔尖划过纸页,“比如《槐香谣》的英文歌词,会保留‘槐叶’‘枫香’等核心意象,用简单的词汇传递意境;音乐剧的配乐会加入竖琴与二胡的合奏,让东方旋律和西方乐器碰撞出火花。”
她还计划录制中英文合唱版主题曲,邀请国内童声和海外华裔童声一起演唱,“这样既能让海外观众听懂,又不会丢了小镇的根味”——这既坚守了她音乐人的核心职能,又让副线成为文化出海的关键纽带,不是“简单翻译”,而是让乡韵跨洋时依旧鲜活。
岳川负责英文剧本和文学翻译的审核,他要求译者保留小枫日记的童真语气,比如“我藏了一片槐叶在日记本里”翻译成“I hid a locust leaf in my diary”,不添加复杂修饰;
音乐剧的英文剧本则简化部分方言梗,用“grandpa’s maple b”(爷爷的枫香木梳)这类具象表达替代抽象的乡土俗语,确保海外观众能理解。
他还在英文版本里加了“文化注解”,用小字标注“槐叶枕是东方传统手作,象征亲情与安宁”,既不破坏阅读节奏,又能传递文化内涵。
林野扛着相机,在小镇里补拍海外宣传素材。
他拍枫香树在晨光中的剪影,拍王奶奶缝制槐叶枕的手部特写,拍小营员们在田埂上追逐的画面,后期搭配英文旁白:“this is Yehen town, where every leaf tells a story of home”(这是叶痕小镇,每片树叶都藏着故乡的故事)。
“星娱要是做海外宣传,肯定会找西方模特摆拍假乡土场景,”他对着镜头说,“咱们用真实的小镇画面,让海外观众看到最纯粹的东方乡村,比任何刻意包装都有力量。”
凌薇在剪辑室里忙碌,她给儿童文学英文版设计封面,保留枫香纸材质,用英文手写体“Little Feng’s Leaf diary”搭配手绘的枫香树,边角依旧做旧;
游戏的多语言界面则采用“双语切换”模式,点击树叶图标就能切换中英文,按钮还是手绘风格,避免工业化的规整感。
“星娱的海外版肯定会把界面改成华丽的西式风格,”她对着电脑说,“咱们要让海外观众知道,东方乡土的质朴,本身就是一种美。”
陆哲对接海外配音团队,他特意要求华裔童声配小枫,强调“要带着点东方口音的英文,不用刻意模仿native speaker”;英文音乐剧的配音则邀请当地话剧演员,却要求他们在演唱时融入一点《枫溪调》的戏腔尾音。
“这样既有本土化适配,又有文化辨识度,”他对着录音设备说,“星娱的海外配音只会找好莱坞明星,用标准英文,哪有这种‘中西合璧’的巧思。”
周曼负责海外版权对接和渠道拓展,她没有选择传统的院线和书店,而是重点对接欧洲的艺术影院、社区图书馆和亲子教育机构:“咱们的内容核心是‘乡土温情’,这些渠道能精准触达喜欢小众文化、重视亲子教育的受众。”
她还计划在欧洲举办“叶痕小镇文化周”,同步展出小镇实景照片、凌薇的插画手稿,让海外观众全方位感受东方乡土魅力。
推进过程中,艾拉多次来小镇考察,每次都被真实的烟火气打动。看到夏晚晴和小营员们一起弹唱双语版《槐香谣》,她跟着拍手;尝过王奶奶做的槐叶枕,她忍不住感叹:“这是家的味道,不分国界。”
当她看到英文版儿童文学里夹着的真实枫树叶标本时,更是惊喜:“这种手工细节,是流水线产品永远做不到的。”
可就在海外套餐即将定稿时,周曼接到消息:星娱也推出了“东方乡土出海项目”,将自己的假乡土动画、游戏改编成英文版,邀请好莱坞明星配音,宣传时号称“东方文化标杆”。
“他们的英文版把‘槐叶枕’翻译成‘magic pillow’(魔法枕头),把‘枫香木梳’改成‘golden b’(金梳子),完全扭曲了文化内涵,”周曼翻着星娱的海外宣传稿,“海外网友都在吐槽‘这根本不是东方乡村,是西方想象的乌托邦’。”
对比之下,岳川团队的“叶痕根脉海外套装”在海外试映和试读中收获了一致好评。欧洲某亲子杂志评价:“这是一部没有魔法、没有逆袭的动画,却用最平凡的日常,让我们读懂了东方人的‘根’。”
某艺术影院负责人更是直接预订了动画的欧洲首映场次:“我们需要这样有温度的作品,来丰富观众的视野。”
夏晚晴的双语版主题曲《叶痕遍华夏》提前在海外音乐平台上线,很快登上世界音乐榜的“世界音乐”分区。
歌曲里二胡与小提琴的合奏,中英文童声的合唱,让海外网友纷纷留言:“虽然听不懂中文部分,但旋律里的温暖,我感受到了”“想去那个叫叶痕的小镇看看”。
海外套餐定稿的那天,团队在乡音亭举办了小型的“出海预热会”。
艾拉带着欧洲媒体记者赶来,小营员们用刚学的英文唱《小镇小日子》,张大爷用生硬的英文介绍枫香木梳:“this is my home, this is my story”(这是我的家,这是我的故事)。
夏晚晴抱着吉他,弹唱双语版主题曲,琴声混着枫香的清香,飘向远方。
周曼拿着海外发行合同走到岳川身边:“欧洲、北美、澳洲的发行渠道都敲定了,文化周的时间也定在明年春天。”
岳川接过合同,看到“叶痕根脉”四个字印在英文条款里,突然想起最初在城野手作礼盒里的那片槐叶。
夏晚晴的歌声还在继续,林野的相机对着艾拉和小营员们的互动,拍下他们一起拓印树叶的画面;凌薇在一旁整理英文版书籍的样稿,准备交给海外出版社;陆哲则把现场的歌声录下来,计划放进海外版游戏的结尾彩蛋。
这时,艾拉的助理匆匆走来,递上一份文件:“岳先生,欧洲最大的亲子乐园想和您合作,希望把‘叶痕小镇’的场景搬到乐园里,让海外孩子能实地体验拓印、做槐叶枕。”
岳川抬头看向艾拉,她正对着小营员手里的拓印作品微笑,阳光透过枫香树叶,落在合同上的“叶痕”二字上,泛着跨洋的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