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希望,开国公尹伊混在老百姓中,开启了西域十日游。
出了原州城东门,一马平川。
道路两边是齐整的农田,以两条溢水的沟渠为轴,阡陌交纵,再远处,是一排排红砖碧瓦的房院。
“那里是什么人的房子?军营吗?”同马车的老百姓好奇地问。
“军营不可能,西域没有军队建制。”开国公尹伊熟知政事,知道绝不可能是军营。
“两位客人,瞧那边地里的人,房子就是他们的。”
“啥?”
赶车的马夫,自动兼起了导游,说话语气严肃,充满敬畏和自豪。
一车人听了,全都大为惊叹,觉得不可能。
“这有啥,农户都是如此。”
这段时间以来,拉了许多外地人,这句话他已经重复讲了许多遍,每一遍说出来,他的胸膛都鼓鼓的,装满了骄傲和自豪。
现在,没有一个西域人会羡慕大隋内地,因为最近每一个大隋内地来的人,都是这位问话老大哥的表情包,那惊讶的表情嘴里能放三个鸡蛋。
“天啊,你们这里的农民全都这么富有了吗?”
“那到没有,这都是商会建好以后,以成本价赊给让农户住的,双方是签了借款协议的,这借款是要农户还的。”
“借款利息很高吧,会不会是高利贷?”开国公尹伊急问。
虽是问,但开国公尹伊心里已经笃定是尘清眠在放高利贷,以手中权利谋私利。哪有当官不捞钱的,只不过,尘清眠捞钱的手法比较高明。
“不会,农户都找土木博士核算过了,这样的四合院商会其实只收了材料款,土地和劳力都没算账,西域总督府的公务员给公证过的,假如农户以后发现房子价高或者有质量问题,不仅一文钱不出,还可以双倍要求赔偿,西域所有农户都是这么办的,叫什么三公:公平公证公开。”
若说开国公尹伊刚才是觉得尘清眠在颠覆历史,那么现在,尘清眠一定是在挖祖宗坟了。
尘清眠这么做,彻底表明要和现有的官僚贵族体系决裂,彻底否定祖宗成法,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开国公尹伊的头嗡嗡地。
按照行程,马车首先要到的是新城中卫。
距离原州一百六十里路,预计用三日时间。
他们这一路的日程安排,是游历两座新城,中卫城其中之一,还有就是西宁城。西域还有一座最神秘的新城,趁尘清眠不在,被“猴子”取名明月城,将以制造业为主,不对外宣传。
尘清眠上任西域总督后,总共在西域新建三城,和原来西域的原州城形成平行四边形,四座城市功能各有侧重,未来,当然明月城最重要。
但眼下是西宁城,西域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到现在为止,只有西宁城,还没有建设完毕。对外开放,展示的也是西宁城先进的功能规划。
一路上,毫无例外,所有人都对西域的道路,赞叹有加。交通便利不说,全都是按照大隋内地驿道的标准修建,这又是一笔算不清的账。
开国公尹伊默算了一下,仅就这样的道路,要连通西域四座大城,预算就能把大隋一年的财政收入花光。但是,一路上,车夫说,在西域,不光四座大城,所有的村庄也全部通上了这样的道路。
这得花多少钱?
至少翻倍,若按照大隋朝廷就去年的财政收入,不吃不喝得两年财政收入。
大隋是不可能做这事的,都花光了,朝廷得摆,皇室和大臣们喝西北风过日子去。
马车突然就进入了一处人口众多热闹非凡的地方,街道干净整齐,两边店铺林立,很明显是城里才会有的节奏。
“这位服务员,这是什么地方,怎么比原州还繁华?”
“哦,行程上安排的不是很明白吗?你们到西域游历的第一座新城就是中卫城,这里正是中卫城啊。”
“中卫城?城墙呢?怎么没看到城墙啊?”
“你以为我们西域和你们内地一样,建城就要建城墙。错,那是老黄历了。前边就是驿站,你们可以好好看看我们这座没有城墙的城,可比有城墙的城好处太多了。”
又一次颠覆了历史。
没有城墙,还叫城吗?城还能这么建?
怪不得叫新城。
不管有没有成见,开国公尹伊对这座没有城墙还被称作城的城,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刚好是饭点,吃了饭,是自由活动时间,没有人任何人干涉他们这些大隋内地来的人,行动完全自由,想干啥就干啥,随便到处看。
同车别的人都是普通老百姓,吃完饭,就都往人多得地方浪去了。
开国公尹伊却散着步,走向了一处从建筑风格就较为独特的地方。
这座建筑与其他任何建筑都不相连,是一处独立的合院式建筑,名为“翮翥学堂”。
还未走近,远远就听见了稚童朗朗的读书声。
据说,这样建筑是为了“翮翥学堂”里的学子们读书时不受外界干扰。
一直以来,大隋百官封禁“翮翥学堂”的真实原因是读书无门槛,还什么都免费,老百姓的后代可以随便读书考取功名。这还了得?要知道,老百姓的人口占大隋近乎九成。
想象一下,以后科举考试,十个考生中,有九个就是贱民。当官的没一个乐意看到。
开国公尹伊身上有引进大隋老百姓进入西域通行证,可以到西宁城任何地方参观,进入“翮翥学堂”自是没多大问题。
结果,他进去后,本想悄悄走在“翮翥学堂”读书课堂的过道里,偷偷听一下“翮翥学堂”都给娃娃们教授一些什么蒙学。
走了好几个课堂,明明听见教授们都在大声教,娃娃们都在认真学,可是他自己听到耳朵里,仿佛天书,听不懂一点。
完全是一个文盲。